2016赫尔辛基化学品论坛(Helsinki Chemicals Forum,HCF 2016)近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该论坛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全球化学品安全,已连续举办八届,吸引了来自中、美、日、韩、印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人参会。为期两天的论坛就REACH法规实施情况、化学品管理在实现循环经济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化学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何进行全球共享、生产装置安全的重要性等话题展开讨论。在论坛召开的前一天,本刊记者同时受邀参加了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举行的第11届利益相关者会议,就REACH法规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专题研讨。
REACH注册大限将至 终点还是开端?
5月26日,ECHA发布了第二份REACH和CLP执行报告。报告指出,通过REACH法规以及CLP的实施,当前化学品的使用已越来越安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报告同时也强调了在REACH法规以及CLP实施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提升,尤其是在化学物质注册的质量、数据分类等方面。ECHA执行主席Gelert Dancet表示:“REACH和CLP无疑可以提升欧洲化学品使用的安全性,帮助普通民众辩别所使用的化学品是否安全。”
而在此前一天ECHA的第11届利益相关者大会上,讨论的重点则集中在:2018年5月31日以前要完成所有1吨以上的化学物质的注册。针对这一最后期限,来自ECHA、欧洲相关工业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相关机构就化学物质注册、卷宗质量、以及注册信息的使用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ECHA化学品注册主管Christel Musset 通报了当前REACH注册的相关进展。截至2016年5月,共完成约3000项物质的5700项REACH注册,其中70%的物质在欧盟之外的国家生产。这些注册的物质44%来自进口商,只有25%来自代理商,而中小企业的注册者只占15%。从注册的国家来看,德国占31%,英国占14%,荷兰占9%。而到2018年ECHA的目标是:完成超过25000项物质的注册,以及超过60000份的卷宗。实际注册情况与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1月,有关“一种物质一次注册”ECHA发布了强制执行原则,要求核查所有的卷宗,对于独立提交的卷宗如查出问题,将被要求重新加入联合注册,而领头注册人需要获得到SIEF成员的许可。
为帮助企业应对2018年REACH注册的最后期限,ECHA建立了REACH 2018的网站(http://echa.europaeu/reach-2018)以及互动网站,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本地的协助平台。今年ECHA将陆续发布为REACH注册开发的新IT工具——IUCLID 6(已于2016年4月发布) 、REACH-IT 3(2016年6月21日发布) 以及Chesar 3(2016年6月21日发布),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数据的清晰性和透明性,并更好地适应新的法律规定。
在谈及未来的计划时,Ge1ert Dancet表示:2018年最后期限绝不意味着REACH法规执行的终点,而是开启欧盟实现化学物质安全使用的重要开端。随着新物质不断被开发出来、老物质受法规的限制而被淘汰,科技的进步使我们对化学物质带来的影响以及安全使用的理解不断提升,这些都意味着化学品的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实现循环经济 循环利用还是禁止使用?
循环经济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这一出发点与化学品法规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的目标一致,但同时欧盟各方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在对关注物质是禁止使用还是循环使用的问题上,仍存在很多分歧。
这种分歧从有关对DOP增塑剂的禁用与否就可见一斑。欧盟议会成员国于2015年11月通过了要求委员会不得授权允许使用DOP增塑剂,因为人们担心增塑剂可能属于内分泌系统干扰剂。就在这一不具约束性的决策出台5个月后,欧盟委员会于今年4月份宣布了将给予3家公司4年的授权,允许在改性和干混料PVC中使用。对此,欧盟塑化剂和中间体委员会(ECPI)表示欢迎,认为其符合欧盟REACH规定,还建议ECHA也授权在再生材料中使用DOP增塑剂。“PVC回收有利于高效使用资源,减少排放,”ECPI发言人评论说:“这一决定证实了欧盟致力于循环经济的承诺,同时也表明了欧盟认可科学性是类似技术问题的决策关键。”
但位于布鲁塞尔的环保机构欧盟环境局(EEB)则对此授权深表遗憾:“就算委员会设置了条件,但它不仅违反了REACH规定,还树立了一个负面先例,为今后的决策大打折扣,并削弱了REACH确保有毒物质逐步被更安全的物质替代的宗旨。”
会上,有专家提出,当前约有170种物质进入高关注度物质清单,这一数量在几年后将是现在的3倍。而长远来看,含有高关注度物质的废弃物将被要求削减。这些物质是完全禁止使用还是由原来废弃物转变为可循环二次利用的原材料,如何平衡循环利用和禁用之间的利益,这是当前面临的挑战。而也有专家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先确保没有有毒物质进入循环链条,才能谈循环经济。
全球数据分享 各自为政还是求同存异?
随着欧盟REACH法规以及全球其他类似化学品管理法规的实施,各国政府掌握了大量化学物质以及化工产品在性能、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将无需制定更多新的法规即可极大地提升化学品的安全性。
加拿大环境部Jake Sandersson指出,通过分享数据,可以为企业节省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同时减少工作量,也避免重复劳动,节约资源。另外,能从全球角度更好了解供应链的情况,并在针对关注物质的全球行动中提供支撑。但同时,全球数据分享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确保不泄露商业机密数据,并对知识产权进行良好的保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所需要的数据存在差异,如何来协调?对不同的数据格式,以及不同的IM/IT技术,如何统一?
Jake Sandersson提出,为实现数据共享,应对全球数据格式形成统一的标准;并开发IM/IT工具,以更好的实现数据共享。他还提出是否可以在一个全球共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而Christel Musset也表示,ECHA将最大化地使用REACH以及CLP的相关数据,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并为公开可用数据提供简洁的通道,同时与各国政府分享信息、寻求协同效应,减少重复劳动,确保企业在REACH上的经济支出能通过数据的再次使用以及欧盟乃至全球其他法规的化学品评估平摊成本。
化工生产 经济优先还是安全优先?
近年来,有关化工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欧盟统计,本世纪以来,2001年法国图卢兹化工厂AZF大爆炸、2005年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火灾、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以及2015年中国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重大安全事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了10亿欧元。欧洲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化学品政策主管Erwin Annys指出,往往当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才会引起有关政策制定者的重视,但一旦一段时期没有重大事故发生,往往安全意识就会下降。此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由于在安全方面的预算投入减少,相比经济景气时期也更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很多跨国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其标准也不能完全保持一致,相对而言在一些发展中和新型经济体国家的生产装置的安全管理可能会相对松懈。
在防止危化品重大事故灾害方面,欧盟Seveso指令Ⅲ从避免重大事故发生,重大事故发生后如何降低风险,如何使事故对人身安全健康、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确保高水平的保护这四个方面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而美国则通过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制定的工艺过程安全管理标准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风险管理计划来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要求企业对工艺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鉴定、评估以及控制,从而避免或最小化易燃、易爆、活性以及有毒化学品的扩散。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工艺安全由公司治理、转换从属关系后的危化品装置管理以及老旧危化品装置这三类项目往往不易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应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