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以“绿色胶带产业的创新与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全球胶带论坛、全球胶带检测方法会议暨2016年CATIA胶带技术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同探讨了全球及中国胶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亚洲特别是中国将是拉动胶带需求增长的引擎,汽车、医疗卫生、电子电器、白色家电等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下游应用领域,原材料供应短缺及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期间,中国胶带工业发展模式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提高行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将成为企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全球:亚洲成增长引擎 电子设备唱重头戏
本次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位胶粘带企业精英和行业专家/学者,分别从胶带技术、创新应用、市场、用户、可持续性与环保、原料和设备供应等方面发表了专题报告。AWA Alexander Wats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orey Michael Reardon对全球特种胶带市场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
Reardon认为,先进特种胶带的优良性能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这些新的应用性能基于胶粘剂的发展,定制化的粘接解决方案可以在像冷冻、高温或潮湿等极端条件下使用,从而为胶带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全球中产阶级将不断扩大,到2019年全球将有超过10亿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出现,85%在亚洲。因此,亚洲将对于市场增长贡献率达70%,增长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领域,新兴市场增速将超过发达国家。
在诸多下游应用市场中,汽车、白色家电、电子设备、医疗卫生等领域在亚洲市场的增长潜力最大。
在汽车市场中,亚洲占有47%的份额。汽车市场压敏胶带的主要驱动力源自:特种压敏胶带正在替代传统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生产商节省时间、金钱并实现汽车轻量化,亚洲特别是中国正逐渐从创新技术的追随者变为开发者。白色家电领域,亚洲占有67%的份额,而特种压敏胶需求增长主要受到提高白色家电生产效率的驱动,包括实现湿度控制和震动极小化、金属和玻璃的粘接等。电子设备领域,亚洲占有68%的份额,特种压敏胶带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和装配,随着胶带材料和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耐热、绝缘和耐侯性的高性能胶带替代传统固定方式的增长机会越来越多。医疗领域,随着新应用领域中新功能的增加,伤口护理、药物输送系统和压敏诊断胶带将是增长最快的特种医疗胶带,例如在伤口护理领域,包括皮肤友好医疗胶带、手术专用胶带、热激发诊断胶带等。在卫生领域,特种胶带成为消费者卫生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扮演的固定或封闭角色不太可能被其他技术取代,因此未来增长依赖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普及率及人口增长速度。
Reardon指出,由于原材料供应商越来越集中,自然资源短缺,供应链成本波动增大,同时全球化也在触发价格的波动。此外,市场的区域分化也将越来越明显,生产商正在寻求自己区域之外的业务增长,未来增长会更均匀地辐射到全球。除了原材料短缺和成本的波动,亚洲生产商面临产品品质偏低的挑战,欧洲生产商面临熟练劳动力缺乏的挑战。
中国:产品创新促消费升级 竞争力提升是要务
1. 出口量劲增 进口值高位
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最近30年,中国胶带工业在产量和销售额方面都延续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进出口方面,进口产品价值保持在高水平,产品数量维持在合理区间,没有实质性增长;出口产品数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出口产品价值稳步增加。建筑建材、汽车、食品、日用化工、电子电器、物流、通讯、医疗、保护及包装领域的快速发展为胶带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创新应用提供了强大动力,详见图1。
其中,特种胶带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例如用于柔性电路板组装的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应用于电子线路板波峰焊锡遮蔽、保护金手指、高档电器绝缘以及锂电池正负极耳固定的聚酰亚胺胶带;用于手机、通讯、计算机等设备具有低阻抗导电连接、高导电性的导电压敏胶粘带;汽车和安全防爆领域的玻璃窗贴膜;用于伤口敷料、医疗导管固定和伤口护理的透气舒适、低致敏性胶带产品等。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重视采用新型基材、热熔型或UV固化压敏胶、新型涂布技术、自动化加工设备,胶带产品的质量稳定性逐步提高。
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栩表示,电子商务促进了中国的速递服务,2015年快递共交付了206.7亿个包裹,比上年增长48%,消耗了大量的BOPP包装胶带。而且,毋庸置疑的是,电子商务仍将进一步发展。2015年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超过2450万辆,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行业预计将稳定增长,为胶带应用提供巨大机遇。电子电器行业中高附加值胶带产品的比例也在增加。这些都是未来胶带行业增长的驱动力。
2. 创新绿色成“十三五”行业发展主调
杨栩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胶带工业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即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改进转变,工业规模增长速度可能会适当放缓。提高行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将成为企业优先考虑的因素,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中,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将成为最大驱动力。
“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是:生产和销量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得到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企业规模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兴领域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点,质量保障体系得到增强和完善,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标准体系。预计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7%,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8.0%,这样到2020年末我国胶带的总产量可达290亿平方米,销售额可达600亿元。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胶粘带行业的创新将围绕原材料、设备等方向开展。例如,功能性丙烯酸乳液的开发和应用,即通过采用细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和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等新型聚合技术,赋予聚合乳液粒子不同的形态与功能;通过有机硅改性、有机氟改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改性等技术引入功能性官能团,赋予乳液粒子某些特定的功能。胶带行业涂布设备和涂布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研究开发耗热量少、高车速、宽幅、低涂布量的涂布设备,特殊涂布技术(如旋转、帘式、喷雾涂布工艺),高精度、薄层、多功能层集成涂布技术等。
随着压敏胶及特种胶带制品的应用向高新技术领域和民生领域拓展,具有特殊结构和特殊性能的压敏胶制品以及医用压敏胶制品的技术发展呈现出倍增的态势。“十三五”期间,压敏胶及制品的重点攻关技术有:热熔/UV辐射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有机硅/有机氟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等新型压敏胶及制品,应重点推广这些技术在医疗、电子、汽车、玻璃幕墙装配及光学材料上的应用。
水基型、热熔型、无溶剂型、紫外光固化型、高固含量型等产品是未来鼓励投资的方向。战略新兴市场,如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及后市场维修、工业装配自动化、装配式住宅产业化、智能终端设备、航空航天、手持设备及显示器、绿色包装材料、医用压敏胶粘带制品, 对胶带产品的需求将提高。
杨栩建议,国内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胶带消费结构升级。借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机遇,有实力的胶带企业应加快“走出去”。此外,国家还应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实现区域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