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改善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日前,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针对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等五类废弃物,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表示,对于农作物秸秆,采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对于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回收处理再利用机制。
随着现代农业大发展,化肥、农药用量迅猛上升,农田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废弃物如果不处置或处置不当,会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直接危害人畜禽健康。那么,如何找到最经济、最环保的治理和利用途径,加快农业废弃资源在肥料中的应用?
废弃物处理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处理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短板。据估算,中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38亿吨,综合利用率不到60%;每年产生秸秆近9亿吨,未利用的约2亿吨;每年使用农膜200万吨,当季回收率不足2/3。
因此,《方案》提出了试点开展的目标,到2020年,试点县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80%左右,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当季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废弃农药包装物有效回收利用。对于畜禽粪污,分类采取干湿分离或沼气转化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对于病死畜禽,通过专业化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废弃物肥料化应运而生
“废弃资源在肥料中的应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全国新型肥料行业研发协作联盟理事长邵建华提出,可用于肥料生产的农副工业废弃资源主要是富含有机质和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废弃物。这类废弃物资源分布广、数量大、污染重,如不考虑综合利用,要想达到彻底治理的目的费用很高,高昂的治理费用使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有的企业为了生存,就跟环保部门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治污设施成为摆设,能偷排则偷排。而如果将这些废弃资源用于肥料生产,不但不需花钱治废,多数还可获利,能有效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国土壤有机质严重下降、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为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这些肥料均可从当地农副工业废弃资源中获得。
中科院先进技术创新研究院、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节能环保所教授刘文治表示,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非堆肥发酵的工厂化生产新型有机肥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
推广过程面临诸多困惑
据了解,用废弃物生产化肥,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产生污染,同时又有新型有机肥料问世,对环保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双重贡献。不过,废弃物肥料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不少困惑。
江苏省农委耕地质量保护站推广研究员黄彬将这些困惑总结为“四不”。
一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废弃物肥料生产与其他畜禽粪便发酵不到位,无机废弃物有害物质超标或有效养分含量不达标,或者养分利用率极差等因素,导致产品质量出现偏差。
二是农化服务跟不上。好肥料要实现好效果,必须科学施用,否则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推广销售。有些企业的废弃物肥料产品质量不错,但因售后农化服务跟不上,农民使用方法不当,肥效不能预期发挥,用户自然不接受。事实证明,农化服务好的肥料市场竞争力强,好推广。废弃物肥料也是新肥料,加之废弃物生产的肥料有其特殊性,农化服务水平要求更高。
三是监管体系不到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人为设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导致可利用的废弃原料不准用,可快速投放市场的产品延缓上市,具备生产条件而没有某项指定设备就不准生产。这使很多肥料企业丧失信心,阻碍和影响了废弃物肥料的快速推广。目前,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推广10多年,等比例、高含量的氮、磷、钾复混肥仍然占主导市场;平营养、大三元、功能性、绿色化的废弃物系列肥料占比甚微。黄彬建议,主管部门应该研发可信度高、稳定性强、普及性好的检测仪器和方法,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废弃物肥料产品的质量和推广价值。
四是政策扶持不落实。废弃物肥料是低能耗、无害化的变废为宝,是减量化、优质肥料化的生态环保,是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肥料,但政府投资反而极少。同时,已投资的相关项目,在投资效益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植物秸秆肥料化处理,不能仅靠目前招标的“秸秆腐熟剂”。
“废弃物肥料是最经济、最环保的利用途径,推广之所以难,难在利益驱动。”黄彬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副产品优质不优价。目前农产品市场普遍存在优质不优价的情况,真正放心的农副产品很难吃到。究其原因,体现在市场管理不规范,消费者良莠难辨,加之奸商扰乱物价,劣质低价产品市场率居高。这样挫伤了废弃物肥料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二是施用单质化学肥料仍然不减产。多年来,农民一直靠氮、磷、钾化肥种田,虽然过量使用氮素、磷素化肥后,不同程度地造成农田土壤、水体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但是,农产品产量并未明显减少。在当前农产品数量较多的市场状况下,废弃物肥料市场自然不会上扬。
三是监管人员不想管。废弃物种类繁多,组成成分复杂,废弃物来源单位、废弃物肥料生产企业和相应的隶属管理部门若干。因此,研发、监管好废弃物肥料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一些公务管理人员来说,在可用废弃物和废弃物肥料标准审定、生产登记许可等方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四是处理垃圾脏、累、贱,导致一些企业不愿干。大化肥生产已成为国家、地方的支柱产业,生产工艺稳定,规模效益较好,政府支持有保障。而现行废弃物肥料生产企业刚起步,生产工艺尚不成熟,投资规模也不大,启动市场较难,加之又脏又累又无名气,企业老板们对该行业不太感兴趣。
全面推进利用任重道远
利用农副工业废弃物生产肥料,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有效推广废弃物肥料化呢?邵建华认为,一方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组合。就某一地区而言,可用作肥料的有机无机废渣种类较多,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制取最好的肥料,同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根据本地的资源组成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合理组合。另一方面,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多层利用,物尽其用。
黄彬认为,要跳出农业搞农业,跳出肥料搞肥料。生产废弃物肥料涉及多学科知识,不能局限于农业,也不能局限于现有肥料本身。植物秸秆、人畜禽粪尿等本身就是肥料的农业废弃物,储量大,有机肥料企业生产比较熟悉。但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污水处理、造纸、医药、化工、冶炼、煤电等多种工业废弃物或副产品储量也很惊人,开发空间极大。所以,致力于废弃物肥料研发的工作者应该打破常规,走出去渗透到相关行业中,与志同道合者并肩作战,使废弃物肥料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废弃物肥料是集生态环保、农田增肥、农业增收、农产品提质的人类健康产业,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和推广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提高用户对废弃物肥料的充分认识和施用积极性,确保科学研究、科学生产、科学使用,做到用户得益、大地得益、当代得益、子孙得益。
刘文治还表示,农副工业废弃资源在肥料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多学科协作攻关,规范市场行为,才能真正以最低的成本处理废弃物,获得高质量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