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增速放缓 资源整合频现
2015年全球苯乙烯总产能约3288.0万吨,装置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其中,亚洲地区产能为1693.9万吨,约占总产能的51.52%;北美为592.5万吨,约占18.02%;西欧为516.5万吨,约15.71%;中东为314.0万吨,约占9.55%;中南美地区约为69.6万吨,约占2.12%;中东欧为101.5万吨,约占3.09%。目前,世界苯乙烯产能已经过剩,国外基本上无大型苯乙烯装置投产,未来几年,也未见有新建、拟建装置的报道,关停重组动作频频,以进行更好的资源整合。其中日本Nihon Oxirane公司位于日本千叶的42万吨苯乙烯装置按照计划已于2015年5月宣布永久关停,该装置为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联产装置;旭化成公司宣布在2016年3月关闭在水岛的32万吨苯乙烯装置;全球大型石化生产商西布尔集团将旗下OJSC Plastik子公司的全部苯乙烯业务,股权转让给一些私有企业。
2015年国内新增两套苯乙烯装置,其中玉皇化工产能24万吨、东方石化产能12万吨。到2015年底国内共有苯乙烯装置42套,总产能730.4万吨。装置产能涨幅约2.3%,主要生产厂家及产能见表1。
2005年苯乙烯产能187.4万吨,2010年产能567.9万吨,2015年产能730.4万吨,2005~2010年产能年均增幅约为24.8%,2010~2015年产能年均增幅约为5.20%,2005~2015年十年间产能年均增幅达14.6%。
2016~2019年我国拟、在建苯乙烯装置计划见表2。预计2019年我国苯乙烯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
美、日、西欧需求维稳 中东将现高速增长
目前,全球苯乙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苯乙烯的发展重心已向亚洲及中东地区转移。预计2014~2019年,全球苯乙烯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其增速为2.3%。2019年全球苯乙烯的需求量将达到3069.3万吨。其中亚洲苯乙烯需求量将达到1863.2万吨,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56.7%,中国对苯乙烯的需求量最大。由于聚苯乙烯的原料价格上涨和需求的下降,导致未来几年苯乙烯的消费在美国、西欧、日本三大地区基本上没有增长。中东地区在未来几年需求增长率最高,达到12.1%。
世界苯乙烯的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GPPS/HIPS、EPS和ABS,其中最主要的消费领域是GPPS/HIPS。
在下游产品市场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苯乙烯需求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2015年间,我国苯乙烯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为4.84%,预计2016~2020年,我国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为3.5%。
目前,我国苯乙烯主要应用于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EPS)、AB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不饱和聚酯树脂、SBR、SB弹性体(包括SBS、SBC、SIS)及其他化工产品。随着建材、家电和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国内市场对PS、ABS树脂等的需求将继续保持一定增速。另外,近期我国对发展节能建筑愈发重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中用于绝热产品的EPS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有望成为苯乙烯下游产品的新亮点,预计苯乙烯在该领域需求增速将达5%~10%。同时,下游SAN树脂、热塑性弹性体、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对苯乙烯的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吨。
两年内进口不会大降
近年来,随着我国苯乙烯新建装置的不断投产,国内供应连年增加,进口依存度明显下降。2015年我国苯乙烯进口总量为374.44万吨,同比增长0.36%;进口依存度为39.51%。由于我国是苯乙烯的主要进口国,其出口量很少,2015年其出口量为0.49万吨。
2015年我国苯乙烯主要进口国为韩国(33.42%)、沙特阿拉伯(13.30%)和日本(11.98%),与2014年韩国(37.54%)、沙特阿拉伯(13.14%)和日本(12.73%)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来自韩国的占比相对2014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苯乙烯新增产能约85万吨。考虑到苯乙烯下游的稳步发展,预计2016~2017年,进口数量仍将保持在300万吨以上。若新增装置如期投产,产能完全释放需在2017年度以后。故未来两三年后苯乙烯进口量会逐年减少。
从世界范围看,欧美地区苯乙烯已经饱和,未来不会再有更多新建苯乙烯装置的计划,可能发生的是资源整合之类的动作。而我国却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苯乙烯产能连年增加,目前已经成为苯乙烯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并将保持该地位。
在此基础上,建议苯乙烯产业的发展重心应由扩能转向提高竞争力,即在做大的同时考虑做强。在装置规模、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上游资源来源、下游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实现由苯乙烯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表1 2015年我国苯乙烯主要生产厂家及产能 万吨
企业名称 产能 采用工艺
中海壳牌(CSPC) 70 采用壳牌SM/PO专利技术和ABB/
Lummus乙苯技术
上海赛科(SECCO)石化(中石化公司与 67.5 UOP/Lummus
BP Amoco合资)
中石化镇海炼化(ZRCC) 与利安德(Lyondell) 62 采用美国利安德化学公司共氧化法生产
合资公司 环氧丙烷联产苯乙烯工艺技术
天津大沽 50 采用美国绍尔集团石伟公司专利技术
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32 UOP/Lummus
10 UOP/Lummus+国内等温绝热技术
江苏利士德化工公司 42 Lummus/Monsanto+国内技术
新疆独山子 32 UOP/Lummus
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 32 分子筛液相烷基化、负压绝热脱氢
常州新日化学 25 乙苯脱氢技术
盘锦乙烯 22.5 Fina/Badger
中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 20 Monsanto/Lummus,采用国产技术扩能
至20万吨
山东菏泽玉皇 20 采用乙醇直接气相烃化制备乙苯和
负压绝热脱氢制备苯乙烯
24
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 19.0 Fina/Badger+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常州东昊化工有限公司 20 采用国内负压绝热技术(中石化上
海化工研究所),制乙苯采用气相法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12
巴陵石化 12 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绝热负压脱氢制
苯乙烯技术
延长石油集团 12 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扬子-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12.0 UOP/Lummus
中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 12.0 UOP/Lummus
3.0 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技术
安徽安庆石化 10.0 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中石化燕山石化分公司 8.4 Monsanto/Lummus+Smart技术
青岛炼化 8 催化干气制乙苯、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中石化广州分公司 8.0 Fina/Badger
浙江宁波科元 8.0 乙苯负压脱氢工艺
山东华星 8.0 催化干气制乙苯/苯乙烯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 8 催化干气法乙苯/苯乙烯
海南实华嘉盛化工有限公司 8.0 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中石油锦州石化公司 8.0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中石化湛江东兴炼油厂 6.0
中石油锦西炼化公司 6.0 国内技术
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6.0 国内等温绝热技术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6.0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华北石油管理局石油化工厂 8.0
广东中山市南荣化工有限公司 5.0
荆门石化公司 8
合计 730.4
表2 2017~2019年我国拟、在建的苯乙烯装置 万吨
公司名称 新增产能装置 所在地 预计投产时间
青岛碱业 50 青岛 2016年
阿贝尔化学 50 江苏 2016年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28 宁波 2017年
江苏嘉盛(鲲鹏石化) 70 大连 2017年
常州新阳科技 30 江苏 2016年
宁波科元 12 宁波 2016年
九江石化 8 江西 2016年
山东利华益 6 山东 2016年
中沙石化 3.5 天津 2016年
扬子石化 3.5 南京 2016年
合计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