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抓住有利契机 提高PX自给率
2016年22期 发行日期:2017-02-06
作者:zhoukan2012

  最近几十年,世界聚酯产业中心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然而,作为聚酯重要原料的PX的发展,却受制于炼油加工结构和能力、技术装备水平等因素,自给率一直偏低。随着成套技术的突破和装备国产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十三五”时期国家炼油结构的调整,我国PX行业发展迎来契机。
PX自给率仅44%  下游发展受限
  从世界产能分布看,2015年世界聚酯产能为8884万吨,亚洲为7051万吨,北美为664万吨,欧洲为568万吨,中东为472万吨,南美为129万吨。其中,我国聚酯产能为4594万吨,占世界产能的51.71%,亚洲产能的65.15%。我国聚酯产业的快速扩张,带动上游原料产能的快速发展。PTA是聚酯的重要原料之一,2015年我国PTA产能4693万吨,产量3093万吨,比2010年增长119.4%,并实现大规模生产。作为PTA的上游原料,PX产能1439万吨,产量911万吨,比2010年增长47%,但自给率仅为44%。
  我国PX自给率不足,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影响我国聚酯产业的健康发展。这种困挠近年来尤为突出,受技术、装备、资源及环保等方面的影响,尽管国内PX生产企业规划扩能,但进展缓慢。2015年仅有宁波中金石化一套 160 万吨的PX装置于8月投产,2016年无新建项目投产,预计未来中国PX仍需大量进口资源补充。2015年国内PX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详见表1,2017~2018年国内规划建设的PX项目详见表2。
芳烃加工能力偏弱 
  我国PX资源紧缺的原因,与上游芳烃资源密切相关。而芳烃资源除受原油性质影响外,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炼油厂芳烃加工能力不足,催化重整加工能力偏低。就中国和美国比较而言,2015年我国炼油加工量为7.12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催化重整加工量为5288万吨,占炼油加工能力的7.4%;美国炼油加工量为9.05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催化重整加工量1.44亿吨,占原油加工量的15.9%,我国催化重整加工占比不到美国的一半,和邻国韩国和日本的11.5%和13.2%相比也偏低。
  我国芳烃加工能力不足,还与我国炼油厂平均加工能力低有关。2015年我国拥有炼油厂192家,居世界第一位,平均加工能力372万吨,列世界68位。平均加工能力排名世界前二位的分别是韩国、新加坡,分别为2959万吨、2241万吨,其催化重整加工占比分别为11.5%和9.1%。
  与此同时,我国石化产业自本世纪初以来,虽然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 28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16个,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14个。但受炼油企业布局分散、平均加工能力低等制约,大部分企业不具备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条件,部分新建大型炼油企业因自身原因未配置乙烯、芳烃等化工装置,使芳烃资源难以集中加工、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技术装备瓶颈已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芳烃技术装备方面,随着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南炼化芳烃装置自2014年投产,实现长周期运行,我国成为第三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芳烃成套生产技术的国家。该核心技术取得五大突破:一是亚微米分子筛组元高性能对二甲苯吸附剂,吸附容量、选择性、强度等性能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二是高效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工艺及智能化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三是开发了具有迷宫结构的吸附塔格栅等专用设备,实现了格栅从直径1.9米到8.0米的飞跃性应用;四是首次将两种新型分子筛用于芳烃高效转化,芳烃资源利用率优于国际先进水平;五是应用了催化脱烯烃原料精制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此外,芳烃装备国产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产导向浮阀塔盘首次装备于大型二甲苯塔;国产化超大型板换实现创新应用;全球芳烃装置最大的国产泵送、压送调节阀,并实现高稳定性应用。装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打开了制约我国PX发展的装备瓶颈,为建设大型芳烃装置奠定了基础。  
抓住炼油结构调整有利时机
  “十三五”期间,石化产业也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一是炼油将适度有序发展,主要从一体化、规模化入手,优化配置,立足现有企业改造为主与适当布新点相结合,合理改善布局,坚持走炼化一体化、规模化、园区化道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乙烯将适当加快发展,并强化结构调整,按照一体化、园区化模式,依托大型炼厂发展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大型乙烯工程,努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合理优化布局。三是以炼化一体化为核心,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根据相关规划,大型芳烃项目要充分依托现有和拟建炼油厂的资源,实现上下游紧密联合、共同发展。
  为促进聚酯产业健康发展,解决PX原料来源,实现芳烃装置大型化,抓住我国炼油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成为必然。
  首先是坚持炼油集中布局,实现大型化和基地化,解决源头问题。炼油集中布局,是芳烃集中加工和装置大型化的基础。根据2015年颁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我国未来将建设7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福建古雷和广东惠州,这7大石化基地的建设,重在推动集聚发展,将会对我国石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方案对炼油、乙烯、芳烃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从源头上破解发展面临的瓶颈,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是适应国际乙烯原料结构调整的需要,提高催化重整加工占比。目前,国际乙烯加工原料出现轻质化趋势,主要来源于饱和轻烃,而我国乙烯加工以石脑油原料为主。企业应顺应国际乙烯原料结构调整,积极扩大乙烯原料来源,通过加强对国外石油资源的掌控能力,增加进口石脑油和饱和轻烃。同时,可在技术成熟、原料来源稳定的条件下,适当推广非传统蒸汽裂解的乙烯生产新工艺如重油催化热裂解(CPP)、甲醇制烯烃(MTO)等,以利于改变乙烯生产原料单一的状况,使更多的资源用于芳烃生产,提高催化重整加工占比。
  再次是PX生产装置要依托环境容量大的炼油厂(基地)布局,实现芳烃装置大型化。近年来,国内陆续发生多起因PX等项目建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以及安全生产事故,对PX项目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既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松懈有关,也与民众对PX等石化产品认知不足、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密切相关。因此,选择环境容量大炼油厂(基地)布局PX生产装置,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表1  2015年国内PX主要生产企业              万吨

序号          企业            产能

1 腾龙芳烃 160
2 宁波中金石化 160
3 大连福佳大化 140
4 青岛丽东 100
5 乌鲁木齐石化 100
6 扬子石化 85
7 上海石化 85
8 中海油炼化 84
9 福建联合 80
10 金陵石化 70
11 辽阳石化 70
12 镇海炼化 65
13 四川彭州石化 65
14 海南炼化 60
15 天津石化 40
16 洛阳石化 22
合计  1386

表2  2017~2018年国内规划建设的PX项目        万吨

企业          产能       备注

中化泉州 80 新建
北方华锦 130 新建
云天化 65 新建
佳龙投资 100 新建
恒力石化  新建
河北玖瑞化工 80 新建
中海油惠州 80 二期
海油炼化 60 二期
茂名石化 60 新建
洛阳石化 60 扩建
九江石化 60 新建
燕山石化 90 新建
扬子石化 40 扩建
天津石化 27 扩建
合计 557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