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全球氯碱行业变革进行时
2016年19期 发行日期:2017-02-06
作者:zhoukan2012

  “第五届中国国际氯碱会议”于9月21~23日在西安召开,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近20个国家的氯碱企业代表对当前氯碱市场格局变化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等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交流。与会专家认为,全球氯碱行业整合速度正在提速,产能增速有所放缓,绿色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将再度成为氯碱产品出口大国,中国仍将保持世界最大生产国的地位。
全球格局生变
  IHS Chemical高级咨询师罗家焕认为,全球氯碱行业正在掀起一场变革,过剩产能所占比例将不断下滑,深度整合将改变市场格局,环保工艺的推广速度也在加快。其中,行业变革将集中发生在欧洲和美国。
  在欧洲,因为实现无汞替代,许多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工艺升级改造,不得不关停装置,工厂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83家减少到2020年的69家,每家公司的平均规模也将有所提高。
  其中,俄罗斯的氯碱产业格局已发生较大调整。据俄罗斯氯碱工业协会执行董事Boris Yagud介绍,2012~2015年间,俄罗斯有两家企业生产设施停止运作:伏尔加格勒股份公司的KHIMPROM工厂经历破产程序,诺夫哥德罗股份公司的SIBUR-NEFTEHIM工厂自2013年第二季度后,就完全停止生产烧碱。两家企业新增氯碱生产设施开始运作:俄罗斯乙烯基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9月在诺夫哥德罗区启动了一条国家先进的氯碱产品生产线,该生产线年产能为2.35万吨烧碱,2014年该公司烧碱年产量为5.19万吨,聚氯乙烯(PVC)规划产能为33万吨;Novomoskovskij Khlor公司2015年9月开始正式运作新增的氯碱生产线。还有一些企业持续扩大生产: 巴什基尔碳酸钠股份制公司2015年合成树脂产量提升9%,达到24.22万吨;伏尔加格勒Kaustik联合股份公司2015年PVC产量约9.54万吨,较2014年相比提升5%;RusVinyl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合成树脂产量不足5.2万吨,2015年产量达到23.73万吨。一些企业减产:萨彦斯克 Sayansckkhimplast联合股份公司2015年PVC产量从2014年的28.3万吨降至20.85万吨, 降幅高达26%; NK Rosneft联合股份公司所属Angarsk 炼油厂的乙烯供应中断,导致该公司在2015年2月中旬一度停产PVC。
  北美情况有所不同,经历深度整合,得益于页岩气的革命,工厂数量增长,国内生产增加很快,未来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地区。在亚洲,合并整合刚刚开始起步,一些大公司进行类似的整合,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重大的并购发生。东北亚地区虽然前几年行业负利润,但是目前利润好转,开工率提高,而且有一些产能扩张。专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价格在上涨,实际上主要原因是产能的管理得到了改善。
中国由大变强积极行动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云指出,从国内行业的发展现状看,中国正走在由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道路上。2015年年底,中国烧碱产能达3873万吨,占世界比重41%;PVC产能达2348万吨,占世界比重40%。氯碱产品的规模化和系列化日趋显现,形成了漂白消毒剂系列、环氧化合物、甲烷氯化物、氯化聚合物、光气系列、氯代芳烃系列、氯乙烯系列以及精细化学品等十余个大系列,其中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MDI/TDI等产能规模较大。
  国内氯碱产能经高速增长后进入平稳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烧碱)。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共有烧碱生产企业162家,总产能为3899万吨,单个企业平均规模24万吨。PVC生产企业80家,总产能为2333万吨,单个企业平均规模29万吨。
  新扩建项目不仅是规模的简单扩大,更多的采用了大型装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促进了能耗、资源消耗和成本的下降,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综合处置,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三废”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汞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入“十三五”,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以创新驱动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由氯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跨越需要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如烧碱和PVC产能区域性过剩,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新扩建烧碱产能较多,配套建设的一些主要耗氯产品,如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等产品产能呈现了过剩迹象。中西部地区成为烧碱和聚氯乙烯的主要供应区域,而主要消费区域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产能扩张与下游消费区域分布不匹配。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目前有机氯产品、高档产品、专用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对氯碱工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小,开发力度不够。PVC产品通用牌号多,专用树脂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产品少。产品在传统应用领域竞争激烈,在新兴应用领域竞争供应不足。
  未来,行业需加强PVC向加工和应用领域延伸。加强新品种和专用料生产技术的研发,加强对加工助剂、加工技术、加工装备适配性研究,加强与下游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系列化、个性化的PVC专用料牌号,促进我国产品由通用型向专用型跨越,提升塑料制品质量,巩固在型材、管材等传统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开拓新兴消费领域。
环保替代需求紧迫
  迫于政府的环保法规压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代表们都对绿色发展的话题产生了极大共鸣。罗云表示,未来几年,我国将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加强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国产化离子膜、低汞触媒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快开发电石法PVC无汞触媒和其他无汞工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
  Boris Yagud指出,当前俄罗斯氯碱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政府调控不足,过多引入欧洲化学产品控制和生产标准(并不适应于俄罗斯现实),包括过早引入法律的参考文件,以及严苛的环保主义观点,共同导致了所谓的“最佳生产技术(BAT)”带来的危机。每一项BAT技术参考手册,都规定了以产品制造单位计算的,对于环境影响的精确值范围。有关决定显示,2016年起,未能达到最新环保法规要求的企业,将必须向政府缴纳高额罚款。非“BAT”生产技术的企业,多种税率都会比BAT企业高出百倍。莫斯科 Vedomosti 报纸称,俄罗斯工业生产排污费可能在去年的1380亿卢布基础上提升9倍。
  印度Orient Paper Mills总裁B.S.Gilra指出,印度氯碱企业也十分注重绿色生产。在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全印度氯碱行业都在应用离子膜工艺技术,自愿提升产品质量,有偿利用粉煤灰和盐水污泥制砖,减少固体废弃物,期待实现零污水、无排放&废水全部回用的愿景。
  德国钾盐集团化工盐业务部产品经理Fabrice Boedt认为,欧洲氯碱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2017年12月开始,欧洲要求使用无汞技术,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再加上石脑油原料竞争力不足,未来有相当一部分产能将会被淘汰。现在欧盟委员会强制性要求普及离子膜装置,大部分装置需要更新换代,但是许多公司本身就负担重重,生存将更为困难。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