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继续增长
2015年,国内石油苯产能已达1290万吨 ,产量为783.1万吨。预计到2016年,国内石油苯产能将由1290万吨增长到1413.8万吨,年均产能增长率为9.6%。2015年国内主要石油苯企业生产状况见表1。
2015年国内甲苯生产能力为778.8万吨,产量为55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共有甲苯生产企业60余家,采用炼厂催化重整技术的产能占80%,乙烯装置热解汽油产能占16%,煤焦油和其他占4%。我国甲苯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近年随着新、扩建芳烃装置的投产,产能、产量逐年增长。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促使甲苯扩能进入快车道。目前新建甲苯项目大多配套甲苯歧化装置用于生产对二甲苯。据统计,2016年中国将新增甲苯产能超过250万吨。2015年国内主要甲苯生产企业状况见表2。
2015年,国内14套邻二甲苯装置产能为159.7万吨,产量为75万吨左右。其中,中石化扬子石化装置产能最大,为26万吨,为国内邻二甲苯龙头企业。从生产格局来看,2015年中石化产能约占国内邻二甲苯总产能的50.1%,中石油占17.3%,中海油占5.0%,合资及民企占27.6%。表3为2015年国内邻二甲苯装置的生产情况。四川炼化预计在2016年开工建设8.0万吨邻二甲苯装置。
需求冰火两重天
2015年国内纯苯产量达783.1万吨,表观消费量达894.4万吨,进口量累计120.6万吨,出口量9.3万吨,进口依存度为13.5%。预计2016年国内纯苯需求将接近1000万吨,其中来自石油原料约800万吨,来自煤炭原料约180万吨。
2015年国内甲苯产量约为550万吨,进口量为75.0万吨,出口量为0.5万吨,表观消费量为624.5万吨左右,消费主要集中在制苯、二甲苯、溶剂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领域。未来几年,由于国内对二甲苯生产将快速增长,甲苯岐化制纯苯、对二甲苯以及深加工制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精细化产业链是当前国内甲苯消费的新增热点。一方面,甲苯作为岐化原料的消费会增加;另一方面,丙酮、环己酮、甲乙酮、醋酸酯类等非芳烃溶剂将逐渐替代作为溶剂的甲苯,因此甲苯在溶剂领域的消费量将逐渐下降。预计2016年国内甲苯消费量将达650万吨,产品仍将供不应求。
2015年国内邻二甲苯产量为75.0万吨,进口量为34.9万吨,出口量极少,表观消费量为109.7万吨。由于下游需求萎缩,表观消费量缩减。2015年国内皮革、橡胶、制模等终端市场消费量严重下滑,增塑剂需求减少,成为推倒邻二甲苯产业链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2016年国内邻二甲苯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将进一步减少。
进口依存度仍存
2015年我国芳烃主要产品进出口量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我国芳烃产品中纯苯、甲苯和邻二甲苯产品都需一定的进口量来满足市场需求;只有极少量的芳烃产品出口到周边地区。
2015年国内“三苯”进口来源见表5。
由表5可看出,我国纯苯最大的供应国是韩国,其次是日本和泰国;最大的甲苯供应国是印度,其次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最大的邻二甲苯供应地是韩国,其次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
从表6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苯和甲苯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而邻二甲苯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为主。
目前,我国无论是单纯的芳烃抽提装置还是多元化的联合芳烃装置,生产能力均偏小,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对于以芳烃为主要产品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炼厂,可适当扩大催化重整装置规模。以连续重整为例,国内重整装置规模与国外比差距较大,国外最大的连续重整装置规模为325万吨,国内最大的装置规模为220万吨。
芳烃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和吸附剂性能的提高、新型反应及分离工艺的开发与应用、采用组合工艺最大化增产芳烃等方面。未来相关企业需加快对芳烃生产的新工艺、新催化剂研发和工业化的步伐,采用灵活多变、具有竞争力的芳烃生产技术,提高装置操作的灵活性。
表1 2015年国内主要石油苯企业生产现状 万吨
装置名称 生产能力
中石化湛江石化 5.5
中石化安庆石化 4.0
中石化燕山石化 19.5
中石化长岭石化 3.2
中石化广州石化 7.2
中石化海南炼化 6.0
中石化金陵石化 19.5
中石化洛阳石化 9.7
中石化茂名石化 19.0
中石化齐鲁石化 36.3
中石化青岛石化 8.0
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 2.5
中石化上海石化 50.1
中石化石家庄炼化 0.9
中石化天津石化 48.2
中石化武汉石化 18
中石化扬子石化 44.6
中石化镇海炼化 45.0
中石化中原石化 5.2
中石化广西青州石化 20.0
中石油大连石化 24.2
中石油大庆石化 22.2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 32.0
中石油抚顺石化 23.7
中石油华北石化 6.0
中石油吉林石化 31.0
中石油锦西石化 3.6
中石油锦州石化 1.5
中石油兰州石化 16.8
中石油辽阳石化 42.4
中石油四川乙烯 40.0
中石油乌石化 70.0
青岛丽东 39.0
扬巴公司 18.5
中海油惠州石化 35.0
中海油-壳牌石化 24.0
大连福佳 20.0
盘锦石化 8.0
上海赛科 21.5
山西三维 20.0
海南炼化 22.0
其他 396.2
合计 1290
表2 2015年国内石油甲苯主要生产企业现状 万吨
主要企业 生产能力
中石油大连石化 47.5
中石油大庆石化 10.4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 27.8
中石油抚顺石化 11.4
中石油华北石化 13.0
中石油吉林石化 10.7
中石油锦西石化 2.8
中石油锦州石化 2.0
中石油兰州石化 24.3
中石油辽阳石化 40.2
中石油乌石化 3.6
中石化燕山石化 7.7
中石化长岭石化 7.8
中石化广州石化 4.5
中石化金陵石化 33.0
中石化九江石化 3.0
中石化洛阳石化 10.0
中石化茂名石化 12.2
中石化齐鲁石化 24.6
中石化上海高桥 2.2
中石化上海石化 9.9
中石化石家庄石化 2.7
中石化天津石化 23.4
中石化武汉石化 3.0
中石化扬子石化 44.1
中石化镇海炼化 28.1
扬巴公司 7.6
惠州石化 45.0
中海油-壳牌公司 10.0
福建炼厂 45.0
上海赛科 14.5
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 18.4
其他 228.4
合计 778.8
表3 2015年国内邻二甲苯生产状况 万吨
装置名称 生产能力
中石化扬子石化 26.0
福建腾龙 24.0
中石化镇海炼化 16.0
中石油吉林石化 13.0
中石化金陵石化 13.0
大连福佳 10.0
中石化上海石化 10..0
海南炼化 10.0
中海油惠州乙烯 8.0
中石化天津石化 7.0
中石油辽阳石化 6.0
中石油彭州石化 5.0
中石化齐鲁石化 4.0
中石化洛阳石化 4.0
中石油抚顺石化 3.7
合计 159.7
表4 2015年国内"三苯"进出口量 万吨 百万美元
产品名称 进口量 耗外汇 出口量 创外汇
/万吨 /百万美元 /万吨 /百万美元
纯苯 120.6 864.9 9.3 66.8
甲苯 75.0 525.1 0.5 4.3
邻二甲苯 34.9 287.2 0.2 2.0
表5 2015年国内"三苯"主要进口来源
产品 进口 进口量 耗外汇
名称 来源 /万吨 /百万美元
苯 韩国 61.2 439.4
日本 18.9 134.4
泰国 10.8 80.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7.6 50.7
印度 4.0 28.6
阿曼 3.7 25.2
中国台湾 3.3 23.4
沙特阿拉伯 3.2 24.3
美国 1.9 16.7
伊朗 1.6 10.2
马来西亚 1.4 10.3
甲苯 印度 16.6 133.4
新加坡 6.6 52.9
中国台湾 5.3 46.0
泰国 2.1 17.8
日本 2.0 16.3
邻二甲苯 韩国 29.9 210.5
新加坡 13.0 89.1
中国台湾 12.9 88.0
日本 8.6 60.9
泰国 7.9 56.8
菲律宾 2.5 18.2
表6 2015年国内"三苯"主要贸易方式 万吨 百万美元
产品 貿易 进口量 耗外汇
名称 方式 /万吨 /百万美元
苯 一般贸易 70.1 498.0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27.6 206.6
进料加工贸易 22.9 160.4
甲苯 一般贸易 69.2 485.8
进料加工贸易 4.3 29.1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1.5 10.0
邻二甲苯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19.3 156.4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9.5 82.1
一般贸易 4.9 39.0
进料加工贸易 1.0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