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煤制乙二醇可谓风波不断,就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宣布中国证监会已批复乙二醇期货的立项申请时,由于担心煤制乙二醇“掺混”,影响聚酯产品质量,这一消息引发下游厂家的集体反应,8家主要企业因此联名上书证监会叫停乙二醇期货挂牌。下游企业为何反应如此强烈,煤制乙二醇质量到底如何?
供应商担心鱼目混珠
笔者了解到,近日,国内8家聚酯龙头企业包括桐昆股份、恒逸石化等联名上书证监会,请求推迟乙二醇期货上市。这八家企业担心,国内大量煤制乙二醇成分复杂,若混入交割仓库参与交割,将会影响聚酯等下游产品品质。更有甚者,乙二醇期货立项申请获批后一个月,很多供应商便大量囤货,导致产品价格暴涨,这让下游难以承受。这些企业在《请示报告》中指出,“从供需现状上看,目前乙二醇作为期货品种的条件尚不成熟”。
“2015年我国乙二醇产量为391.6万吨,其中43万吨为煤制乙二醇,且这一数字未来将继续扩大。与采用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乙二醇相比,煤制乙二醇成分比较复杂,部分杂质目前还没有办法检测出来。这些杂质往往会影响涤纶的色泽、色牢度等产品品质。”桐昆股份的董事会秘书周军表示,这给下游聚酯工厂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而暂时未被完全接受。
此外,这些企业还担心,未来乙二醇期货挂牌后,如果卖方在交割过程中将两种工艺的产品掺杂在一起,通过技术手段调节指标,并使产品达到交易所的交割标准参与交割,将对下游聚酯工厂的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而目前聚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通常只采用10%~20%的煤制乙二醇,与石油、天然气法乙二醇混合使用,目前尚无一家完全使用煤制乙二醇。
这些企业认为,由于煤制乙二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其市场价格往往较石油、天然气法乙二醇低100~200元/吨。既然有利可图,供应商便有足够动力将煤制乙二醇与石油、天然气法乙二醇进行掺混。鉴于此,《请示报告》恳请证监会暂缓乙二醇期货的上市进程,待市场库存修复或者国内产能进一步释放之后,再做研究。
煤制乙二醇感觉良好
2月22日,我国煤制乙二醇巨头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有媒体发布文章《2016年报预亏 煤制乙二醇龙头或遭退市》发布了澄清公告,该公告就有关产品质量的澄清内容表述为:“公司的乙二醇产品质量和石化基乙二醇基本没有区别,纯度99.8%以上,优等品率达到100%,2016年度有80%的产品被聚酯行业所使用,在某聚酯厂最高掺用比例达到50%以上,未发生色泽、色牢度等指标不正常现象。聚酯企业在实际使用煤制乙二醇中掺用比例一般为20%~30%。”
笔者从阳煤集团深州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2016年实现110%超负荷运行。“我们的项目单线日产330吨,产品质量稳定,聚合级乙二醇产品销往江浙、山东等地区,已经在聚酯长丝行业稳定应用。”该公司一名销售主管向笔者介绍:阳煤集团深圳公司装置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6年4月15日开车成功,并实现90%~100%高负荷稳定运行。产品质量已通过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达到了GB/T 4649-2008《工业用乙二醇》优等品的指标。其中,产品紫外透光率:220nm时88.6%,275nm时95.2%,350nm时99.3%;醛含量仅为0.2ppm;产品纯度99.97%。
中讯化工信息研究院分析师崔军表示,除阳煤深圳公司外,阳煤寿阳项目也已产出优等乙二醇产品。2016年11月16日,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城南工业园区的阳煤集团寿阳化工40万吨(一期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顺利稳定产出优等品乙二醇(聚酯级),同时副产硫黄、硫铵等产品。
据悉,阳煤集团寿阳化工40万吨(一期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以煤为原料,经过煤储运、水煤浆气化、净化、CO/H2深冷分离、DMO合成精馏和乙二醇合成精馏,得到优等乙二醇,纯度达到99.96%。
“2016年11月以来,我国多家煤制乙二醇项目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崔军就我国煤制制乙二醇行业的发展状况对笔者介绍道: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2月,中国煤制乙二醇的产能达到了297万吨。从产量上看,2016年煤制乙二醇产量较2015年有明显的提升,2016年产量已达到76.02万吨,占国内乙二醇总产量的15.12%。较去年增加22.76万吨。预计2020年,我国煤制乙二醇可能建成28个项目,将新增产能893万吨。国内乙二醇下游企业应积极正视煤制乙二醇的快速发展。
市场需平衡各方诉求
据行业专家称,由乙二醇期货上市引发的这场风波,主要还是下游企业担心乙二醇价格暴涨引发的,而所谓的煤制乙二醇“掺混”引起质量问题只是个由头。
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内大量投机资金涌入期货市场,对主要期货品种进行了轮番炒作,期货的套保功能遭到严重削弱。“国外投机与套保的比例是3:7,国内却达到7:3,那还套什么保?”周军向媒体表示:较之尤甚,一些投机资金还大肆炒做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产品,导致这些产品进口价格不断高企。8家企业指出,若乙二醇期货选择此时上市,局面必将失控,这已在该期货品种立项申请获批后一个月有所反映。乙二醇期货即将上市的消息传出后,国内不少供应商便大量囤货,国外供应商也相继调高库存,减少了市场供应。导致产品近期港口库存量骤降6.2万吨,总库存量已不足50万吨;而目前聚酯行业对乙二醇的月耗量却高达120万吨,供需已严重失衡。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国内乙二醇价格从5200元/吨飙升至6300元/吨,短短3周涨幅超过20%,严重扰乱了行业的生产秩序。
但作为煤制乙二醇企业来讲,近年来饱受价格过低产生的痛苦,亏损严重,希望价格能够保持相对合理和稳定。
丹化公司在近期的“澄清公告”就称:公司预计2016年度发生亏损,至此将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加上*ST,而不是文章所描述的“或遭退市”。公司2016年度生产经营活动正常,乙二醇产品优等品率达到100%,基本无库存。因受乙二醇价格在年内大部分时段都处于历史低位的影响,公司已发生经营性亏损。自2016年4季度起乙二醇价格已有大幅回升,目前价格比2016年的低位已提高近一倍,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未来市场价格走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北京中能网讯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冉泽对笔者说:“此次下游企业要求乙二醇期货延期上市的主要动机应该还是担忧价格暴涨。造成近期乙二醇价格飙升的表面原因是期货上市的预期,但根本原因还是乙二醇市场的供求关系紧张,下游企业开工率高,需求旺盛。期货上市的消息相当于火上浇油。”他认为“下游企业的诉求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很高,价格的飙升无疑将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高原材料价格绝非明智之举。而且这将成为‘中国买什么什么涨’的又一案例,直接鼓励了国际卖家继续漫天要价。因此,乙二醇期货上市放在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时期更为合理。”
“煤制乙二醇产能的充分释放,恰恰有利于稳定国内乙二醇价格预期,至于下游企业担心的产品质量问题,一是煤制乙二醇产企业与下游用户需要认真做好产品标准和质量的对接,彻底解决下游企业担心的‘掺混’问题;二是有关方面要进一步细化产品质量标准,要让煤制乙二醇产品尽早完全满足并融入下游企业的需要,以促进我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和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