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PX产能即将过剩 项目上新需谨慎
2017年18期 发行日期:2017-09-15
作者:zhoukan2012

PX产能即将过剩  项目上新需谨慎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胡世明

价格低位运行  利润空间回升

  截至2016年底,我国PX总产能仍为1365.8万吨,无新增产能投放(包括全年处于停车状态的腾龙芳烃160万吨)。全年PX产量约为930万吨,同比提高6.9%;装置开工率为68.1%,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PX价格与石脑油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PX供需的松紧程度也影响其价格的涨跌幅度。2016年,PX中国主港CFR平均价格为782美元/吨,较上年下跌7.0%。2016年国内平均价格为6309元/吨,同比下跌1.4%;1月均价为5880元/吨,12月均价为6820元/吨,年内涨幅为16.0%。  
  此外,油价下跌降低了石化工业的原料和能源成本的同时,也使得PX等大宗石化产品价格明显下滑。但是PX价格相比原油进口价格明显坚挺,PX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年PX FOB韩国与石脑油CF日本的日均价差在332美元/吨,2016年日均价差提高到375美元/吨,若按300美元/吨的加工成本核算,PX生产有75美元/吨的利润空间。2016年1~3季度,石脑油价格低位在300~400美元/吨徘徊,PX工厂利润高位,国内开工大幅上升;4季度,受原油供应偏紧影响,工厂开工率上升空间受限。2017年1~8月石脑油价格回升到2015年水平,PX价格提高幅度不及石脑油水平,PX与石脑油日均价差收窄到357美元/吨,故PX利润水平有所下降。
  随着亚洲地区迎来PX大幅扩产,中国PX供应紧张局面逐步缓和,预计未来PX生产商的议价能力将削弱。
消费持续增长  进口再创新高
  受国内PTA产能持续扩张影响,加之PX新产能投放缓慢、现有装置开工负荷低位,引起国内PX供需发展不同步,进而大量依赖进口货源填补市场缺口,2016年国内PX呈现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态势。2016年我国PX表观消费量为2160.5万吨,同比提高6.8%;进口量增至1236.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提高6.1%;出口5.6万吨,同比下降53.3%;对外依存度仍高达57.0%。
  2016年我国PX进口来源地的前三位仍然是东北亚的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主要是因为中国PTA产能份额最大,为全球最大的PX需求国,而上述国家或地区近年来不断扩大PX产能,且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尽可能在中国PX市场无法自给自足前抢占市场。三地进口量分别达584.6万吨、241.9万吨和134.0万吨,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7.7%;同2015年相比,三地的进口量分别增长了9.1%、8.3%和0.4%。来自韩国的进口量从2015年的535.9万吨增至584.6万吨,进口占比从46.0%提高到47.3%。韩国PX总产量的70%以上用于出口,中国是韩国PX出口的首要目的地,约占其出口总量的90%。
  其他主要进口来源地还有新加坡、阿曼、泰国等。来自新加坡的进口量及占比相比2015年有大幅度提升,进口量从2015年的22.9万吨增至50.5万吨,进口占比从2.0%提高到4.1%。新加坡跻身于第4位,是因为新加坡裕廊芳烃PX装置因BP注资逐渐解决内部政策问题并于年内成功重启开车运行所致。此外,来自阿曼的进口量从2013年开始逐渐增加,从2013年的27.6万吨增至2016年的44.8万吨,2016年阿曼超过泰国跻身于中国进口量排名前5位。
  2016年中国95%的PX进口量来自辽宁大连、江苏南京、浙江宁波、广东拱北、浙江杭州五大海关。上述5个地区是PTA生产的主要集散地,距离下游PTA产地存在距离优势,进而节省相当大部分的运输费用。其中大连海关持续蝉联首位,主要是因为下游PTA生产企业在大连具备总计1260万吨的产能,且大连作为北方的重要进出口枢纽而被广泛使用所致。
  2017年1~7月我国进口PX 776.8万吨,同比增长8.4%;预计2017年全年进口量或将扩大至1300万吨。按照目前国内PX项目建设进度和竞争力,以及PTA项目建设和需求情况,未来几年PX供应缺口逐步收窄,并将逐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进口量将稳中下降,价格战将不可避免。预计到2020年我国PTA产量约为4000万吨,对PX的需求量约为2650万吨,而同期国内PX产量将提升到约1550万吨,供应缺口1100万吨,自给率提高到58.5%。预计到2025年我国PTA产量约为4700万吨,对PX的需求量约为3100万吨,而同期PX产量将提升到约2500万吨,供应缺口收窄到600万吨,自给率大幅提高至80.6%。2010~2016年我国PX供需平衡状况及2025年预测见图1。
PTA供应过剩  首次转向净出口
  我国PX几乎全部用于生产PTA。截至2016年底,国内PTA总产能达4895万吨,同比增长4.7%。全年新增产能仅有汉邦江阴,2016年3月该公司具有成本优势的220万吨新产能投放市场。2016年国内PTA产量约3250万吨,同比增长4.8%;行业平均开工率为66.4%,与2015年基本持平;不过一些拥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装置开工率仍超过90%。2016年进口量持续大幅减少,进口50.2万吨,同比下降33.2%;出口69.5万吨,同比增长11.7%,中国由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由于新建投产大型化装置的后发优势明显,迫使不具成本优势的老装置停车,处于关停状态的PTA装置产能超过1400万吨,约占PTA总产能的1/3。目前国内PTA有效产能约3200万吨,与有效需求相匹配,因此PTA行业阶段性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尽管PTA行业产能扩张高峰已结束,但后期仍有新产能释放。预计中长期内PTA市场供应过剩问题将持续。
  2010~2025年我国PTA供需平衡状况及预测见图2。
项目建设提速  上马需谨慎

  受国内PTA—聚酯—涤纶产业链持续发展的拉动,而厦门、宁波、昆明、茂名、上海等地民众却纷纷抵制PX项目,导致近年来国内PX供应短缺日益突出。
  作为国内少数供应缺口较大的化工产品之一,企业投资PX项目建设的热情较高。随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突破及项目审批权的下放,目前国内PX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尤其是恒力集团、荣盛集团、盛虹集团等聚酯/PTA民营生产企业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正加大向上游炼化一体化扩张的力度。两大石油石化集团的PX项目建设也开始提速;中国石化集团具有资源、技术优势,拟建、扩建PX装置的下属企业包括海南炼化(二期)、福建古雷石化、九江石化、塔河炼化等;依托中国石油集团炼油项目的PX项目主要有广西北部湾扬帆、河北玖瑞、佳龙投资等。
  2017年国内开工在建或即将动工的PX项目主要有恒力炼化450万吨、浙江石化(一期)400万吨、盛虹炼化280万吨、荣盛集团宁波中金石化160万吨、中国石化海南炼化100万吨、宁夏宝塔化纤有限公司80万吨等,预计上述项目2018~2021年投产。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塔河炼化、福建古雷石化、广西北部湾扬帆能源化工、冀春集团河北玖瑞、佳龙投资集团、中化泉州石化、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华锦、华电煤业(煤基路线)、新华冶金集团新华联合石化、浅海集团一泓石化、华通京港(唐山曹妃甸)化工有限公司、福佳集团等均有PX拟建计划。
  同时,山东地炼PX产业也蓄势待发。2017年3月,山东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森岳(无棣)国际能源化工有限公司80万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吨、日照岚桥石化有限公司100万吨等11个PX项目申请列入国家规划,涉及年产能约千万吨。这些企业加工轻质原油,石脑油产量大幅增加。目前山东地炼重整产能约1400万吨,虽以产出重整汽油为主,而混合二甲苯、重芳烃则多掺入重整汽油中,但产油型重整经调整后可切换为产油兼顾芳烃型重整。由此可见,山东地炼建设PX项目有充分的生产装置基础条件和原料保障,但是,其配套和市场条件不甚完善,因此,山东地炼企业应审慎建设大型PX装置。
  此外,2017~2025年间国内PX在建拟建装置规模超过4000万吨,这些项目如果顺利建成投产,国内PX产能将出现大量过剩。规划建设PX项目的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资源条件和配套措施,慎重决策。工信部按照“科学选址、技术先进、资源节约、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颁布实施了《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条件》,将有力地保证PX行业的健康发展。估计在理性建设的情形下,2017~2025年建成投产的PX装置能力将超过2000万吨。预计到2020年国内PX产能将超过2500万吨,到2025年国内PX产能将超过3500万吨,新增产能大于同期国内净增需求,PX供应即将从短缺走向过剩。成本竞争力和产业链配套将是未来竞争的核心,PX行业企业需注意风险。

胡世明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石化有机产业项目组高级咨询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拥有15年化工行业从业经验,9年石化有机行业咨询经验。其专长领域包括石油炼化、页岩气、环境保护、苯、甲苯、PX、润滑油、苯乙烯、催化剂等。胡世明曾在《某石油储运公司商业尽职调查》、《国内外C2/C3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技术及市场研究》、《三废处理系统中国市场研究》、《全球三氯蔗糖市场深度研究报告》等150余个咨询项目中担任核心咨询顾问及项目经理的角色。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