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合成橡胶:价格回升 市场转暖
2018年9期 发行日期:2018-04-28
作者:■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秘书处

  2017年是国内石化产业宏观经营向好的转折之年。伴随石化行业发展的大势,合成橡胶产业也展现出向好的一面:产品价格过山车似涨跌回升,市场转暖,合成橡胶产量和消费量明显增长;以增加有效供给为产能扩建重点,主要胶种的总产量和消费总量实现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部分停产合成橡胶装置恢复生产,装置产能利用率继续回升;合成橡胶国际贸易呈现进口量和出口量双回升,进口量超过201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值;产品年均进口价格经历持续6年多回落,2017年重回上升通道。


产量创历史新高


  在主要胶种装置产能发挥率低、市场价格低迷、经营效益普遍不佳的形势下,2017年合成橡胶老装置的环保治理设施投资增加,新装置投资项目以增加有效供给作为产能扩建重点。2017年共新增有效供给产能7万吨,考虑到部分装置产能调整,全国主要合成橡胶装置总产能仍维持在582万吨高位。
  2017年全国主要合成橡胶(不包括合成胶乳和特种橡胶)总产量达355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5%。除氯丁橡胶因新老装置交替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外,其余品种产品产量均呈增长或回升态势。乙丙橡胶、异戊橡胶等品种产量增长态势尤为明显,其装置开工率和产量有大幅度提升。装置开工率回升到61%,提升4个百分点,仍然属于低开工率。装置开工率高于总体水平的有苯乙烯类共聚弹性体、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和丁二烯橡胶装置,其中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装置的利用率较高,达70%;丁二烯橡胶产能发挥率达到63%,提升约10个百分点。


表观消费量大幅增长


  2017年全国主要胶种表观消费量478万吨,同比增长6.9%,表观消费增量为2009年以来最高。其中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BCs和氯丁橡胶的表观消费量同比略有减少。主要胶种国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74.4%,同比回升1.1个百分点。国产丁苯热塑性弹性体SBS和丁二烯橡胶的占有率达80%以上,丁苯橡胶70%以上,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60%以上,丁基橡胶和乙丙橡胶不足50%。
  主要胶种国内消费量对进口的总体依存度为28.5%,降低0.8个百分点。国内消费量最大的丁苯橡胶和丁二烯橡胶的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8%和23%,丁基橡胶和乙丙橡胶为55%左右,丁腈橡胶和异戊橡胶40%上下。


进出口量双回升


  不计“混合橡胶”,全部合成橡胶产品进口总量为161.2万吨,进口金额为36.5亿美元,同比增加12万吨和7.5亿美元,年进口总量超过2010年历史最高值。年进口量达20万吨以上的品种有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丁二烯橡胶和乙丙橡胶。不同品种进口增减量差别较大,除丁苯热塑性弹性体进口量继续减少,其余品种进口量均有增长,共增加6.9万吨。其中丁二烯橡胶和乙丙橡胶分别增加4.44万吨和1.38万吨,两者占进口增量的80%以上。
  2017年主要合成橡胶出口总量回升至14.1万吨,但仍低于2011年出口量峰值。出口量达2万吨的品种有: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和丁苯热塑性橡胶。丁二烯橡胶继2009年之后再次夺得橡胶产品出口量首位;丁基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出口量均为万吨以上。出口总量中,如再扣除以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方式的出口量,国产主要胶种实际出口量为9.90万吨,在全国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只有2.8%。总体来看,出口数量仍较小。


过剩产能待去除,价格回升将减弱


  未来,合成橡胶产业将迎来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发展新阶段。近期,惠州第二套乙烯装置投产和江苏斯尔邦石化丁二烯装置的投产,将增加国内丁二烯的有效供给,其价格波动幅度会收窄,主要合成橡胶的产量、消费量、开工率将继续平稳上升,但增幅可能会小于2017年。国际天然橡胶价格回升动力不足将继续影响合成橡胶,国内合成橡胶过剩产能仍未有效去除,国内外新增产能投产,增加的竞争态势会减弱价格回升力度;国家环保要求的提升,不仅加大了成本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置的生产负荷。
  2018年国内合成橡胶产业将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改革、绿色制造为重点,在发掘内生动力、创新驱动发展、定制化开发新产品和密切上下游协作与市场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橡胶产业链“走出去”以提升竞争力,合成橡胶产业也迫切需要政策支持以扩大产品出口,从而进一步提升合成橡胶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