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PP)分为均聚PP和共聚PP,其中共聚PP又分为无规共聚PP和高抗冲共聚PP(又称嵌段共聚PP)。高抗冲共聚PP为单一的丙烯聚合后,再与乙烯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即由PP和聚乙烯的末端嵌段共聚组成。嵌段共聚PP既保持了一定的刚性,又提高了抗冲击性(特别是低温抗冲击性能),但透明度和光泽度下降。
生产规模大 投资多元化
1. 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在新建PP装置中,无论是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还是外来资本,各投资主体都选择了规模化、技术化的投资策略,年产规模大多在20万吨以上。万吨级小型聚丙烯项目将逐步淘汰。
2. 投资主体多元化
以前我国共聚PP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近几年,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使中国成为世界共聚PP生产巨头争夺的焦点,大型民营企业和煤化工企业也加入到共聚PP的建设行列中。外资企业如Shell、BP、埃克森美孚和SABIC等公司分别在广东、上海、福建、天津等地与国内企业合资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工程,并配套建设共聚PP装置。2010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聚丙烯产能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64.3%,2016年,两大集团产能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47.8%,下降了16.5个百分点。外资跨国公司的加盟、民营企业的涉足,使中国共聚PP产业投资主体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 原料路线发生变化
原料丙烯的传统生产路线是乙烯装置和炼油厂副产。但近几年,甲醇制烯烃工艺、丙烷脱氢工艺已经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丙烯原料路线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增单套装置规模大
2017年可生产共聚PP的装置总产能约为1700万吨。新建成的生产装置基本都具备生产高抗冲共聚PP的能力,均由生产企业自主调配生产均聚、共聚等多种类型的PP。据估算,实际生产高抗冲共聚PP的装置约占共聚PP总产能的20%~30%之间。2017年,高抗冲共聚PP的产量约为384万吨。
2017年可生产共聚PP的生产厂家在50家左右,相比2012年的生产企业数,增长约1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是我国共聚PP最大的生产商,其产能分别占国内总产能的30%和17%。此外,共聚聚丙烯产能较大的企业还有东华能源、富德能源、富陵集团三圆石化、中煤集团、中天合创、延长中煤合资、大唐国际、台塑宁波、蒲城清洁能源等公司。
注塑领域仍是增长最快消费领域
由于近几年国产高抗冲共聚PP的产量增长迅速,产品价格下降较大,因此高抗冲共聚PP的消费增长快。过去5年,中国高抗冲共聚PP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在12.7%左右。
2017年,中国高抗冲共聚PP消费量在50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生产注塑制品,少量用于生产高抗冲共聚PP管材板材,在其他领域消费较少。
高抗冲共聚PP注塑制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玩具生产等方面。其中洗衣机是共聚PP应用最为集中的家电产品,其内桶、外壳、盖板、底座、脱水桶、涡轮等部件均可用注塑级嵌段共聚PP来制造。在汽车制造工业,共聚PP主要用于生产保险杠、仪表盘、装饰件等汽车零部件。汽车行业作为中国的支柱型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共聚注塑PP广泛用于汽车的零部件、内部装潢和保险杠。高抗冲共聚PP管材除了具有一般塑料管材的特点外,还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耐热、保温节能、安装方便、连接可靠、原料可回收使用、设备要求简单、生产工艺简便易控制、管道铺设随意等优点。由于均聚PP管材在低温下的脆性较差、限制了它的使用,目前在一些应用领域逐渐被高抗冲共聚PP管材和无规共聚PP管材所取代。其中,高抗冲共聚PP管主要用于冷水系统、地面采暖系统。
未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抗冲共聚PP在其他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玩具和包装箱等领域的消费量将快速增长。注塑领域仍将是高抗冲共聚PP消费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在其他专用领域的消费量不大。预计未来5年,注塑制品对高抗冲共聚PP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6.5%左右。预计到2022年,高抗冲共聚PP在注塑领域的消费量将在660万吨左右。
国内缺口大 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共聚PP消费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尽管中国聚丙烯产量快速增长,但国内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PP。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分析,近几年,中国高抗冲共聚PP的进口量约为120万~130万吨。进口的产品主要用于洗衣机、汽车配件等,其对产品质量要求高、附加值也高,大多以来料加工形式进口,下游企业用料相对固定。国内共聚PP的出口量很少。
预计未来5年,随着国内新增项目的陆续投产,我国共聚PP产量将大幅增加,逐步满足国内需求。共聚PP的进口量将有所下降,在100万吨左右。出口量变化不大。
未来产能将进一步增大
截至2017年底,国内已确定建设和建设可能性比较大的共聚聚丙烯项目有28个,合计新增产能923万吨,包括石油基聚丙烯、煤基聚丙烯和PDH(丙烷脱氢)路线生产聚丙烯的三类项目。如果项目建设顺利,预计2021年可完成其中26个项目,将新增产能858万吨。
由于2015年底以来,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到目前价格仍在55~60美元/桶的水平,石油基聚烯烃原料路线更具成本竞争力,从而抑制煤化工项目,部分没有开工的煤化工项目推迟或取消(如中电投-道达尔、平凉华泓汇金、内蒙古斯莱登、中煤伊犁等煤化工项目),但已开工建设的项目预计未来5年内将建成投产;同时,部分“十二五”延迟的项目在近期又重新启动,此外还出现一些填平补齐二期煤制烯烃项目,预计这些项目在未来5年投产的可能性较大,未来高抗冲共聚PP的产能将进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