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国内磷酸一铵(以下简称一铵)价格出现了上行趋势,主要原因一是环保“回头看”导致部分企业停车或限产;二是磷矿供应紧张,尤其湖北地区的磷矿大部分仍在停采,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有走高的趋势,部分一铵工厂借此推涨一铵报价。但笔者认为这种上涨很难持久,市场终将回归到理性的价格水平上。
上半年市场回顾及原因探析
根据笔者跟踪了解,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一铵市场整体走势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今年元旦后,一铵市场整体在高位运行,一方面受下游复合肥需求的拉动,工厂接单较多,处于冬储的旺季,整个行业开工率在70%左右;另一方面原料价格仍暂居高位,磷矿石、硫磺及液氨价格虽然出现了松动,但在1月份时并没有下降太多,尤其磷矿石,受安全和环保的双重影响,湖北矿山几乎全部停止开采,价格坚挺,货源紧张。进入2月份后,一铵工厂除前期的预收款外,新的成交基本很少,工厂多在执行前期订单,个别订单较少的工厂报价下滑;2月是农历春季,公路发运车辆减少,铁路车皮紧张,下游复合肥工厂采购停滞。节后发运情况有所好转,工厂开工率也出现了缓慢提升,但复合肥企业采购积极性依旧不高,此时除大厂仍在坚挺报价外,近半数的中小工厂开始明稳暗降,以争取新的成交,但今年下游复合肥企业反映市场非常难做,传统上春季销售旺季并没有出现,多数企业库存量较大,大型工厂均在万吨以上,因此也只能以去库存为主,对原料采购积极性不高。价格方面,4月期间一铵价格再次出现下滑,全面平均降幅超过150元/吨,下游复合肥企业几乎不再采购一铵;颗粒一铵则陆续增加了出口势头,企业纷纷将注意力转向国际市场。另外值得关注的原料液氨受尿素价格上涨的推动,价格也出现了上调;磷矿石继续维持稳定;硫磺价格则继续表现出稳中下滑趋势。但转折点出现在4月24日,国家主要领导人走访湖北,第一站是湖北兴发集团。业内反应强烈,认为这是要对湖北加大环保督查,未来一铵企业将会全面停产。一铵企业或多或少利用了这个心理,大型企业率先带头止跌上调了报价。5月份后一铵市场进一步触底反弹,但幅度仅在每吨50-80元,没有预期的那么强烈,而且此后并没有要求企业全面停产,只要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仍能维持正常生产。即便如此,此时的反弹已经很出乎市场的预料,因为往年本轮的淡季要持续到6月底7月初才会结束。
经笔者调查发现,本轮回调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推动:一是今年上半年以来一铵价格下滑时间比往年要提前,是从3月份开始的,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影响下,只有价格探底后才有需求拉动回升,下滑的过程中很难会有采购支撑;二是价格下滑幅度超过预期。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选择了限产、减少生产班次或干脆停车检修来应对,且以去库存为主。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市场供应量不断减少。三是出口有所增加。四是原料价格出现反弹,推动了成本的增加,尤其是液氨涨幅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下游尿素涨价带来的连带效应。五是受青岛召开“上合峰会”的影响,胶东半岛环保压力增大,传言将会对包括复合肥在内的所有化工行业生产、运输进行限制。受此影响,下游复合肥企业普遍增加原料采购,对一铵形成一定的拉动作用;六是在价格降至成本线附近后,大部分一铵企业采取了更加理性的做法-以产定销,减少周转资金压力和库存压力,不再为了保住客户而采取无限制降价的做法。六是国家主要领导人走访湖北,市场给了恐慌性的预判。
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一铵市场走势并不好,由于去年秋季市场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甚至提前透支了今年春季市场的利好,造成今年春季时出现了迟滞。另外国际方面,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国内一铵累计出口量达34万吨,去年同期则高达48万吨,降幅近30%。从笔者对生产商及贸易商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其中巴西作为中国一铵出口主要目的国之一,对整个出口影响最大。二是受环保督查影响,国内一铵企业开工率不高,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出口减量。三是下游复合肥关税下调导致出口迅猛增加,一铵在国内转化为复合肥出口,导致一铵出口量的减少。四是国内原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导致一铵价格被迫上调,国际市场出口竞争力则不断被削弱。这点得到国内外贸易商的一致认同。
对今年秋季及冬储市场的预判
对于国内一铵市场来说,下半年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既有秋季冬小麦用肥的旺季,更有冬储的旺季,根据2017年的经验,这两个旺季很有可能会持续连在一起,届时一铵市场发展会更加顺畅,价格也有望再现去年时的辉煌。
价格方面。影响一铵价格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仍是下游复合肥的需求。自去年秋季至今,国内复合肥市场仅是在秋季时有过短暂的辉煌,其后销售持续疲软,即便有环保督查压力、成本支撑、其他肥料产品带动推涨等因素的存在,但需求始终处于不愠不火状态中,其最主要因素是行业庞大的产能和低迷的农产品价格,供应几乎无限,需求则被进一步压缩,导致市场始终没有旺季的爆发。作为原料之一的一铵受其影响较大,以今年上半年的走势预测,下半年秋季乃至冬储时一铵的价格很难突破今年年初时的高点。
供应方面。根据统计数据,今年1-5月份中国一铵累计产量为433万吨,同比下降7.3%,月均产量为87万吨。另外根据笔者统计调查,截至5月底,国内一铵库存量(企业库存+下游企业库存+渠道库存+港存)约为35万吨。预计9月底时社会库存量约在30万吨左右,以冬储12月底作为统计口径,供应量(10-12月份工厂产量280万吨+9月底库存30万吨)约为310万吨。
需求方面。今年一铵过高的价格阻碍了出口量的增加,若成本降不下去,则下半年乃至年底时的出口依旧没有太多的机会。根据笔者多年经验,预计6-9月底,国内一铵需求量约为280万吨;到12月底时需求量约为225万吨。
出口方面。今年自3月份后,海关数据暂停对外公布,但笔者根据与一铵主要出口企业及大型贸易商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大家对于今年一铵的出口量持较为冷静的看法,多数认为今年的出口量不会大幅降低,一方面是中国一铵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南美市场仍有较大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国际对一铵的需求并没有萎缩,基于此两方面因素,我们对未来的出口预判:预计到9月底时国内一铵的出口量将维持在180万吨左右,到12月底时预计将达到220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略降。
综合来看,今年国内一铵市场走势并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但也没有那么悲观,国内需求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而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出口和国内环保带来的开工率变动及成本变化。预计全年国内产量1081万吨,消费量833万吨,出口量220万吨,产量富裕28万吨。
进口方面,由于国际产品在性价比上并没有太大优惠,因此仅年来一铵的进口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2017年进口量仅4.7万吨,预计2018年全年进口量将在4万吨左右,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故不做过多预测。
王世魁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化肥组)高级咨询师。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调查分析专业,拥有15年化肥行业从业经验及2年CFMW编辑经验,主要从事化肥及磷化工产业咨询工作。曾经系统跟踪国内的尿素、磷肥、复合肥、磷化工等行业动态,并定期撰写市场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王世魁近期在《硫酸铵市场调研报告》《硫酸钾市场调研报告》《全球特种肥料会议与展览》等咨询项目中担任核心咨询顾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