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状焦是石墨化程度较高的沥青焦。针状焦产品属于沥青下游化工产品领域高难度、高品质、高效益的“拳头产品”,是焦化行业高附加值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电炉炼钢用的高功率(HP)、超高功率(UHP)石墨电极(普通石墨电极不需要针状焦)和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在冶金工业中,用HP和UHP可以明显提高冶炼效率,降低电耗和原材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近年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量明显增长,采用针状焦制备负极材料,因成本低、克容量较高、综合性能稳定等优势,用量逐年上升。
按原料的不同,针状焦分为石油系和煤系两类,以石油重质油为原料生产的称之为油系针状焦,以煤焦油沥青及其馏分为原料生产的称之为煤系针状焦。煤系和石油系针状焦用途基本相同。针状焦产品链见图1。
国内供应量增加
我国针状焦市场长期被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产品所垄断,很难打破进口产品的垄断地位。相比于发达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针状焦工业化,我国针状焦产业起步较晚。1995年11月,锦州石化公司采用中石化石科院的技术,成功投产油系针状焦;直到2006年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才由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实现工业化。
近几年,我国针状焦产能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产量却远小于国外平均水平,开工率保持低位。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国内许多加工企业减产或停产整顿,影响了针状焦产量;其次,企业因资金问题停产,例如煤系针状焦龙头企业山西宏特受其他企业破产互保牵连导致停产,在2017年才重新回到市场;再次,一些新建、拟建项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建成后一直未能正式投产。除此之外,自2011年起,由于国际上自然(例如主要煤系针状焦生产国日本2011年发生海啸)、经济(世界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针状焦无论是从产量还是进口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缩减,针状焦行业行情一度较为惨淡。
从2017年起,随着山东益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大喜科墨(江苏)针状焦科技有限公司、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重新回到行业的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陆续投产,我国针状焦产量从2013年以来的低谷期重新达到了高点。2010—2018年我国针状焦供应情况见图2。
下游需求大幅增长
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2017年国家取缔钢铁行业中“地条钢”生产企业600多家,涉及产能约1.2亿吨,电炉炼钢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电炉炼钢行业中,以针状焦为原料的HP和UHP石墨电极比普通电极用量少,省电量也达到了20%以上。因此,随着电炉炼钢越来越多,HP和UHP石墨电极用量增加,针状焦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2010—2015年,我国追求经济增长速率而对环保要求宽松,石墨电极消费量总体是下降趋势。2016年以来因频繁的雾霾影响导致环保压力加大,电炉炼钢逐渐成为主流,石墨电极需求开始增加。到2017年我国石墨电极产量近60万吨,其中HP、UHP石墨电极产量占近80%,与之相对应的是针状焦的需求量暴涨,预计2018年石墨电极产量将超过70万吨。2017年石墨电极消耗针状焦较2016年增幅超过5万吨,预计2018年石墨电极领域消费针状焦将超过35万吨,针状焦火爆的行情和价格将得到延续。
锂电池负极是针状焦的另一大应用领域。近年来,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锂电池行业发展迅速,随之带动负极材料的产量也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18年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将达到近20万吨。由于针状焦在负极材料中占比很小,而负极材料在锂电池行业中占比也很小,因此负极材料对于针状焦的需求量并没有受到针状焦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针状焦需要经过石墨化处理以用作负极材料,目前石墨化处理代工的企业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在锂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未来将继续保持对针状焦高需求的态势。
针状焦需求量的激增,从其价格的变化可见一斑。2017年随着电炉炼钢的大力发展,针状焦价格从年初即开始飙升,在第三季度达到最高峰值,较年初价格上涨超过10倍,在年底由于冬季错峰生产政策,价格有所回落。但在2018年再次迎来了价格上涨,第一季度均价为23000元/吨;此后基本稳步上涨,第二季度均价达到26000元/吨;第三季度是针状焦的价格高峰期,针状焦价格达到近30000元/吨。考虑年底将会有错峰生产现象,下游对针状焦需求将有所下降,针状焦供不应求的程度将得到缓解,价格预计将回落到26000元/吨。
未来前景较为乐观
首先,针状焦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国家从“八五”规划以来一直都把针状焦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煤沥青制针状焦技术的研发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钢铁类鼓励项目;工信部2016年11月14日公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规划》提出,到2020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产能过剩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年;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总量双下降。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其次,供应方面,国内针状焦的产能始终处在快速增长阶段,而产量经历过低开工后也在近两年逐渐攀升。需求方面,石墨电极需求增多是主要推动因素,钢铁行业结构调整、降能耗将大幅促进HP和UHP石墨电极的应用;另外新能源汽车充电越来越方便和被认可也将促进锂电负极材料对针状焦的需求,预计未来5年针状焦需求量增长速率将超过15%。
在较为乐观的前景下,我国针状焦未来发展中也有产能过剩的风险。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新建、拟建装置信息,预计到2021年国内将增加约80吨的针状焦产能。在提升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以及国际领先水平,从而进入高、精、尖应用领域,这将是未来针状焦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因素。
李宇实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咨询师,毕业于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拥有2年化工咨询从业经验,专注于精细化学品行业信息研究与咨询。其专长领域涉足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农化等。李宇实曾在《中国针状焦市场分析报告》《功能化学品领域新业务发展研究》《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国市场调研及竞争对手分析》《中国硝基胍市场调研报告》《中国聚酰亚胺市场调研报告》等十余个咨询项目中担任咨询顾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