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严峻挑战,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积极识变,沉着应变,主动求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促进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新气象,进入到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三年来,全行业深入贯彻实施“十三五”规划和《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指导意见》,大力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装备、落后产能,积极培育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高端专用化学品等战略性产业,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积极走出去开展“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一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绩显著,行业效益明显改善。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抓铁有痕的劲头,严格门槛准入,提高环保标准,强化预警引导,加快退出炼油、化肥、电石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特别是坚决退出环保不达标、消耗不达标、安全隐患大的落后产能。三年共淘汰炼油装置121套、合计产能9175万吨,合成氨净减少205万吨、氮肥净减少465万吨、磷肥净减少20万吨,尿素净减少实物量1133万吨,电石净减少400万吨,硫酸净减少200万吨,农药原药净减少折纯量12万吨。其他行业也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产能置换等措施,退出低端产能,促进高端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全行业开工率明显提高,市场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得到扭转,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年来,全行业大力推进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T800及以上级碳纤维、聚碳酸酯、聚苯硫醚、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SEPS)、耐高温半芳香尼龙PA10T、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组等打破国外垄断,先后实现产业化。树脂制备及工程化研究进步明显,开创了我国表面材料水性化新局面。煤制乙醇、CO2-甲烷多重整制合成气(CO+H2)关键技术、高温费托合成技术、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国六标准成品油、绿色轮胎、环保涂料、高档染料、高效无害化肥和农药等高附加值、高端专用化学品占比显著提升,行业新旧动能转换迈出重要步伐。2018年,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对行业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35%、30.9%和18.6%;其中,生物基材料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2.1倍,生物质燃料制造增加值增长37.6%,创新已成为引领、支撑、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初步确立。全行业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围绕解决高浓度有机废水、VOC、废盐、废酸、汞污染治理和磷石膏综合利用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直到回收处置利用的全产业链绿色化。深入实施《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发布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废治理、节能低碳、安全管理提升和园区绿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责任关怀,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开展能效领跑者发布以及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活动,推广应用了一大批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行业重点产品能耗和废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四是化工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集群化发展态势日趋明显。2018年底,全国重点石化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01家。其中,产值达千亿级的超大型园区13家,500亿~1000亿元的大型园区29家,100亿~500亿元的中型园区155家,既有上海、宁波、惠州大亚湾、珠海高栏港等管理规范、产业链配套比较完善的综合性化工园区,也有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泰兴精细化工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同类企业集中、规模效益突出的特色化工园区,在资源配置、拉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土地利用率、产出回报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集聚集约效应凸显,具备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随着《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指导意见》的发布与实施,企业进园入区步伐进一步加快,以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为依托,将逐步建成一批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五是“一带一路”合作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石化行业认真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组织资源合作类、产能合作类、节能环保类和生产性服务类的四大产业集群走出去,与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重点建设中东、东南亚、中亚俄罗斯和中东欧产能合作基地,促成专利技术引进与合作、并购、投资、工程总包等多个项目实施落地。据石油企协统计,2018年我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01亿吨油当量,其中权益原油产量1.6亿吨,权益天然气产量500亿立方米。积极优化出口结构,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等出口增长较快,合计占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的49.1%,三年来提高了2.8个百分点,而化肥、橡胶制品等传统化工产品出口占比持续下降。我国市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巴斯夫、壳牌、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北欧化工、沙比克、赢创、科思创、朗逸等一大批高质量、一体化的独资与合资项目扎堆落地。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三年来,经过全行业的艰苦努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势头必须尽快遏制。最近以来,行业重大、特大、特别重大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恶劣的影响。2018年“7·12”事故以及2019年“3·21”事故,充分说明了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从一系列典型事故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是违规操作,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到位。从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实践看,从跨国公司安全管理的经验看,全行业一定要牢固树立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可管、可控的,企业的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杜绝的!我们一定要用血的教训,换来全行业铁的自律、钢的管理。一定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一直落实到执行环节。
今年我们把安全生产作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年初就启动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自查抽查专项行动。去年底部署了炼油、氯碱、纯碱、氮肥、现代煤化工等五个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行动,首先要求企业开展自查,然后由五个会领导分别带队赴企业抽查,在抽查的基础上,还安排了五个小组专题总结汇报。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是全行业2019年的开年大战,是石化行业一次自觉从严、自觉从细、自觉从高的自律行动,在自查和抽查的过程中,企业都高度重视,十分认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说明企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工作做得越来越深入,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都在提高。同时,在安全意识上、安全管理上、能力培育上、作风建设上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仍然不少。安全生产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必须要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惩害群之马,从根本上提高全行业本质安全的管理水平。
二是在传统产业的低端、落后产能加快退出的同时,部分企业仍存在求大求全心理和重复建设的冲动,不顾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风险,正在盲目上马一批产能规模更大、投资规模更高的项目,我们必须要严格防止在高质量发展中出现新的重复建设的倾向,绝不能再干用今天的投资制造明天灾难的蠢事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高水平的重复建设更是一件令人可怕的事情。如何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走出一条行业自律、供需平衡、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是需要全行业认真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的一个大问题。
总之,我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正在进入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新阶段,任务更加繁重、困难更加艰巨。全行业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内外合作,提升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把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努力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我国石化行业要在完成前三年《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把准脉搏、突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在增加有效供给、高端供给、高质量供给上发力,努力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石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在五个重点方向上:
一是技术创新要在制高点上突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最大短板,就是创新能力薄弱。虽然“十三五”以来,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也获得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新成果,但从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上分析,从行业发展制高点技术上分析,我们同化学工业强国、同跨国公司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端、前沿技术方面,我们的研发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结合突破方面,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只有在保持现有技术创新优势的同时,还要下功夫在制高点技术上取得领先的突破,行业才有可能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新提升,才有可能取得今后10年至20年发展的主动权。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科睿唯安最近评出的2018—2019年度全球创新百强企业,其中有15家化工企业,全部是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我国没有一家企业入选。巴斯夫、杜邦、陶氏等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了3%,有的甚至超过5%,而我国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不到1%,创新差距巨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把技术创新摆在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抢占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支持从0到1的原始创新,攻克一批世界级技术难题,取得颠覆性科技成果,力争在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加快由“跟跑”为主转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
二是产业结构要在产业链高端上延伸。原材料开采加工、基础化学品制造等传统产业在我国石化行业中占比较大,而高端化工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10%,行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在产业链高端上延伸,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要集中有限目标、集中有限力量,努力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特别是要围绕大飞机、高铁、汽车轻量化、电子信息等重大工程需求,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专用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功能材料、医用化工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专用化学品以及催化剂、特种助剂(添加剂)等特种化学品,努力提高产业链高端供给能力。
三是发展方式要在绿色化学上发力。绿色化学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又一新境界。它包括新的化学反应过程研究、传统化学过程的绿色节能改造、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技术、资源可再生及综合利用的绿色生化技术等。推进绿色发展,必然会推动行业从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方式转变。化学工业有着从分子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质的本领,绿色发展一定要走在整个工业部门的最前列。全行业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奋发有为地做好绿色发展的各项工作,实现行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融发展,要高标准打好重点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围绕关键产业、重点产品,全面推进绿色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广节能、低碳、节水技术,优化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深入推进废盐、废酸、VOCs治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加快建立循环型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要切实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强化日常监管,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把化工园区的本质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是资源配置要在全球市场上优化。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大的标志不但要看国内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还要看其是否真正具有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通过全球资源配置、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
要积极“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选取重点行业,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务实推进海外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实施落地。特别是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在最适宜的地点设置采购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以及营销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全球价值链,深度嵌入全球化生产营销网络,实现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和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五是经济效率要在国际对标上领先。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竞争的焦点集中体现在企业效率上。企业效率竞争的优势是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管理创新优势和经营模式创新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终极反映。目前,我们无论是行业效率,还是企业效率,同发达国家相比、同跨国公司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行业企业要放眼全球,做好重要指标的对标工作,不断增强自身战略管理与战略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注重企业的卓越组织和产品优化组合。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业务的有机增长,显著简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优化产品组合,充分发挥价值链在一体化中的高效运作,实现高度集中化生产,培育一批行业领头羊企业。
要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水平既是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聚焦与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指标差距,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行业的整体行动,需要全行业拿出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干劲,站在先进战略管理的前瞻点上,走在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上、立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潮头点上,在战略、技术、市场、效率和服务等多方面创造出一批能拿得出手、说得出口的第一或唯一的高水平成果,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早日跨入世界强国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放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上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激发和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对实现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石化企业数量众多,但具有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并不多。前不久,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19全球最有价值的十大化学品牌”,中国化工品牌无一上榜。这说明我国石化企业的实力还不够,核心竞争力还有差距。因此,增强企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头羊企业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特别是在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已成为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我们很多企业还没有明确的战略,战略发展存在不少盲目性,战略管理意识和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中央反复多次强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传递出国家完善市场环境,重视微观主体,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心和决心。2019年,我们将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大功夫,为行业经济运行注入新的活力,为行业从大国向强国跨越培养一批排头兵和领头羊。
一是下大气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去年底,巴斯夫发布了企业的全新战略。这是巴斯夫在全球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制定的企业战略,在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战略举措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巴斯夫新战略,对自身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战略管理进行思考,大力提升战略管理水平,努力提升企业安全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成本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等核心竞争力。
二是下大功夫培养一批高质量发展、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典型。加快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是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战略任务。要下大功夫培养一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企业,并下功夫组织宣传这些典型企业的先进经验,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创新探索。下大气力培育一批能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科技变革方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创新力量,培养一批核心竞争力过硬的领头羊企业,并充分发挥这批典型企业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活力和发展质量。
三是要做好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与服务,强化行业发展预警和引领工作。要强化分析预测,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油气数据平台、化工大数据信息系统和现代煤化工生产运行直报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化工景气指数和油气景气指数两个先行性指标,加强对市场变化的跟踪研究,提高行业景气指数、经济运行数据快报和监测报告质量,加强趋势分析与预测工作,增强行业发展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导性。用及时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的第一手资料,发挥市场引导、行业预警和服务功能。要密切关注行政审批权下放,人民币汇率、要素价格改革,化工环保、安全生产带来的变数及进口政策等影响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市场需求的动向与变化,以及各地在政策法规执行和管理方式存在的差异,为行业营造平稳发展的政策环境,努力促进行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
2019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跨入崭新阶段的转折之年,是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加快提升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重要战略目标。全行业要紧紧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全面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核心、以服务为手段、以员工为根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战略和技术管理水平,为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我国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