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化工·要刊速览
全球30亿美元化工公司排行榜出炉
美国《化学周刊》近日以化工公司2018财年的化工销售收入为排名依据,发布了最新全球30亿美元化工公司榜单。本次榜单共有102家化工业务销售收入超过30亿美元的化工公司入围。其中,陶氏杜邦以859.77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榜首,中国石化以794.67亿美元销售收入位居第二,巴斯夫以720.4亿美元销售收入位居第三。102家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4%,达到约126亿美元;平均营业利润同比劲增19%,达到14.3亿美元;34家公司营业利润出现下降,有4家公司的营业收入下降。
大宗化学品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牺牲品
美中最新一轮贸易摩擦增加了两国经济的压力,由其引发的经济衰退隐忧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美国和中国的第四轮关税加征行动都包括额外的化学品、成品塑料和其他重要的化学品终端产品。其中,中国新一轮对来自美国的750亿美元商品所加征的关税包括大宗化学品中的聚氯乙烯(PVC)、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碳酸酯(PC)、己内酰胺和邻苯二甲酸酐(PA)。总体而言,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和欧洲)制造业下滑之际,关税的不断提高正在挫伤全球企业的信心。贸易摩擦对美国和中国造成的经济痛苦越大,达成协议的动机就越大。在此之前,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政治形势只会变得复杂和不确定。对达成协议抱有期望的化工公司必须做好达不成协议或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准备。
全球润滑油需求重心向亚洲转移
2018年全球润滑油需求约为3900万吨。K&E石油咨询公司总裁亨德森在Active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美国基础油和润滑油会议上表示,近几十年来,全球润滑油需求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2004年,亚太、欧洲和北美三个地区主导着润滑油市场,形成了对基础油的主要需求。这三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基本相当,大约各占29%,而拉丁美洲、南美、中东、非洲平分了剩余的需求。然而,在过去的这些年里,这种转变相当显著。受中国和印度需求强劲增长的刺激,2018年亚太地区润滑油需求占到全球需求总量的44%,而北美占的比例为24%,欧洲占17%。
亚洲低硫燃料需求驱动氢气消费增长
林德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安吉尔表示,由于炼油厂将使用氢气生产低硫燃料以满足新的环保规定,亚洲地区的氢气消费需求将会不断上升。在过去几年,亚洲国家通过降低硫含量标准,推动炼油商升级炼油设备,生产符合标准的柴油和汽油;而将来会产生一些项目(其中很多在东南亚),炼油商把炼油厂的渣油通过气化工艺生产氢气,然后用氢气降低燃料中的硫含量。这是厂商应对IMO 2020年船舶燃料硫含量新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