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加氢行业发展及分布
粗苯(Motor benzol)是煤热解生成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经脱氨后的焦炉煤气中回收的苯系化合物,其中以苯含量为主,是焦化厂副产品之一。
国内粗苯精制工艺主要有酸洗法和加氢法。由于投资少、见效快,生产装置易建设,国内大多数生产装置采用该工艺。但是酸洗工艺生产的苯纯度低,而且不能有效分离甲苯、二甲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无法处理的酸焦油,严重污染环境,产品质量和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很难与大型精苯装置竞争,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并限期取缔。
粗苯主要用于苯加氢行业,2012—2014年是我国苯加氢行业快速发展的三年,因纯苯供应缺口较大,造成加氢苯产能一度扩张。 2015—2019年我国苯加氢产能变化见图1。而2016—2017年苯加氢产能无明显变动,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第一,原料粗苯产出量影响,原料供应紧张;第二,苯加氢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资金问题及环保问题造成部分苯加氢企业关停。截至2016年,我国苯加氢产能达776.52万吨。2017年国内苯加氢装置产能略有小幅提升,总产能达历史高位。受部分苯加氢企业关停影响,2018年剔除部分僵尸产能导致国内苯加氢产能出现较大下降,且基本无新建设备。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企业盈利状态增加,部分苯加氢企业出现了扩张产能,也存在长期停产的企业注入资金重启的现象。进入2019年,我国苯加氢产能达到744.5万吨,但其中仍存有僵尸产能62.5万吨。2015—2019年我国苯加氢产能变化见图1。
我国粗苯下游苯加氢行业多聚集在华北、华东、西北、华中地区,其中华北地区苯加氢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7.76%(详见图2)。目前,20万吨以上的苯加氢装置可称作规上,而这些装置皆聚集在华北、华东一带。
2019年中国粗苯行业供需数据简析如下:
受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影响,一些焦企强制关停,我国粗苯产能增速在2012年后呈现逐年放缓态势。此外,钢市行情低迷导致焦炭市场产能过剩日益严峻,焦企亏损运行下扩张速度减慢。2016年,我国粗苯产能首次出现下降。一直到2018年粗苯产能呈不断下降走势。但是自2018年底起,焦化企业利润出现大幅增加,焦企开工积极性增加,进入2019年,国内粗苯产量出现明显增加,一方面,环保影响边际弱化,经过蓝天保卫战的集中整治,国内焦化企业环保水平较2018年有了大幅提高,且煤焦企业为各省市支柱性企业,地方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较强,实际执行存在折扣,环保对焦炭生产的影响有所减弱。另一方面,2019年以来,焦炭利润大幅提升,刺激焦化企业开工率,限产落实力度一般,因此粗苯产量出现大幅增加,一改粗苯“供不应求”的局面。从2018年开始,粗苯货紧的局面略有缓解,价格也受制于苯加氢行业,苯加氢企业成本得到控制,缓解了企业的经营状态。据统计,2019年为我国苯加氢行业利润率最高的一年,粗苯/加氢苯的供需差达26万吨,粗苯仍有富余,苯加氢企业的原料库存及社会库存略有增加,且存在一定的话语权。2015—2019年我国粗苯供需情况见表1。
2020年市场不乐观
回顾2019年,国内粗苯行情并不乐观,目前苯加氢行业发展趋势完全跟随石油纯苯的走势,压制市场的主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华东港口苯乙烯、纯苯等大宗品社会库存挤压,造成2019年上半年以消化库存为主;第二,随着大炼化项目的上马,山东地炼装置的纯苯产出量大幅增加,从而对市场形成挤压;第三,环保问题严峻,下游企业开工率降低,供需矛盾锐化;第四,外围形势严峻,国际原油、纯苯外盘与国内市场的脱节;第五,在环保压力及行情的制约下,我国苯加氢企业全年开工率约为65%,对粗苯的需求量有限,自2018年底起,随着粗苯低位出台,贸易商陆续囤货,造成社会库存较高,给市场带来打压。
展望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焦化行业去产能进入收尾阶段,新旧产能最终转换执行力度还有待观望,但总产能不会有明显变化,略有小幅增长预期。而从大环境来看,国外公共安全事件蔓延,危及全球贸易,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外围面冲击国内市场。另外国外芳烃方面,2019年底投产的马油、文莱恒逸产能将于2020年集中释放,预测目的地为中国市场,我国华东市场面临相对低价的美金盘的冲击,或对价格有利空影响,苯加氢企业虽产能增加有预期,但多根据纯苯走势来决定开工率,在上下游行业冲击下,将会对粗苯进行打压。2020年市场上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结合经济形势预期、原油、终端、供应整体来看,2020年粗苯及加氢苯市场不容乐观,上半年将会延续低位,市场看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