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疫情下的品质生活,化工如何觅得新机?
2020年10期 发行日期:2020-05-18
作者:■ 唐茵

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传统行业的生存逻辑。意料之中,近期发布的化工公司一季度业绩普遍大幅下滑。疫情经济下,化学品如何塑造品质新生活?在防疫工作常态化的当下,化工公司怎样觅得新机?

全面防护不留死角
   
    在抗疫期间,口罩、护目镜、手套、连体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供不应求,产业链上诸多化工产品货紧价扬,成为一季度化工公司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板块。
    以医用口罩为例,其一般具有多层结构,是由三层无纺布制成(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即SMS结构),在其中起到病毒过滤作用的主要材料是极细密且带静电的熔喷无纺布,其原料为聚丙烯高熔指无纺布专用料。内外层纺粘层主要防飞沫、内层吸湿,其原料也来自聚丙烯。国内最大的口罩原料熔喷专用料生产企业道恩股份4月8日晚间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939.89万元,同比增长91.6%。
    此外,熔喷料的生产还涉及DTBP、101、301等过氧化物,驻极母粒以及引发剂等,虽然这些化工产品在配方中的添加量很少,但却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和医用口罩一样,医用防护服也多采用聚丙烯等材料制成。通常,聚丙烯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断链,导致分子量分布的显著变化,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可能因此严重降低。为此,巴斯夫Irganox®抗氧剂系列就在此次抗疫期间用于一种医用防护服透气材料的生产。
    一些化工公司凭借自身优势,以差异化的产品进入防护用品的原料市场。中国化工集团旗下中国昊华利用在特种橡胶制品和含氟新材料的技术优势,快速转产,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研制出新型隔离服和防护口罩材料。中昊晨光院研发的四氟乙烯分散树脂膜口罩,具有高效过滤、防水、透湿、防风等特点,在充分透气的同时从物理层面实现对PM2.5颗粒的良好阻隔,对直径0.3μm粉尘过滤效率达到KN95口罩水平。
    为缓解一线抗疫专业医护人员对个人防护装备的迫切需求,陶氏公司近日开发了一种简化的防护面罩,并通过开源文件共享设计,以加快个人防护装备的生产速度。作为一家聚乙烯树脂制造商,陶氏公司通常不生产终端塑料消费制品。然而,该公司通过旗下位于德克萨斯州弗里波特的包装大师(Pack Studio)创新平台,利用其原型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迅速开发了适用于防护面罩的树脂膜技术。此外,陶氏公司还与其他价值链伙伴进行合作,确定了泡沫舒适条的制造商,使防护面罩能够更加舒适地佩戴。
 
病毒、细菌无处藏匿
   
    随着各地企业逐步复工,返乡者陆续返城,人员情况较为复杂的公共交通设施、生产经营场所等的防疫工作,迎来新的挑战,而“宅家一族”使用消杀产品的频率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医用酒精、次氯酸钠、正丙醇、异丙醇、过氧乙酸等化工产品登上热搜。作为一种颇受欢迎的医疗消毒原料,异丙醇海外市场需求大增,出口市场火爆。国内市场异丙醇价格一度创下十年新高,涨幅超过100%。
    化工公司在迅速上线消杀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捐赠了大批消毒剂。特殊化学品公司朗盛化学向全球13个国家的医院、机关和公共机构捐赠了10吨锐控TM消毒粉。10吨锐控TM消毒粉可稀释成100万升消毒液,可被应用于医疗机构等场所中的硬表面和设备的消毒。
   “我们希望为控制新冠疫情的全球传播做出贡献,我们的锐控TM消毒粉产品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朗盛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包科鑫(Anno Borkowsky)说,“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很多人正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我们希望捐赠的产品能够保护他们。”1月30日—2月18日,中化国际下属扬农集团共捐赠消毒液化学原料次氯酸钠116吨,可满足环境消毒使用量23200吨的需求。
    疫情之下,抗菌材料不断升温。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再次充分认识到病毒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影响之大。微生物无处不在,看似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就可能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存在,并时刻威胁着居住者的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消毒剂使用等能减少环境中微生物数量。随着科技的进步,业界不断推出各种抗菌材料及抗菌制品,通过增加物品的抗菌功能,从而对落在物品表面的有害微生物起抑制其生长繁殖或直接杀灭的作用,以减少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的量。据荣格工业塑料研究,抗菌塑料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抗菌材料。
    由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牵头,联合齐鲁石化、扬子石化、镇海炼化等石化企业进行了抗菌聚丙烯、抗菌聚乙烯树脂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实现了10万吨抗菌聚丙烯工业化关键技术。截至2019年,中国石化累计生产抗菌聚丙烯等树脂过万吨,涵盖了家电、卫浴、儿童玩具、纺织品等领域,在海尔等家电、卫浴下游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引领了抗菌高分子材料的健康发展。

为电商保驾护航
   
    聚氨酯作为一种多元化材料在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各方面材料产品将提出更高质量、更健康、更环保、更安全的要求的大背景下,它将进一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生活提供更为创新的解决方案。
    今年新冠疫情在国内流行期间,很多人选择通过线上买菜,生鲜宅配需求的爆发加速了冷链物流的普及。科思创聚氨酯业务部中国区负责人窦峥认为,物流过程中一系列冷库、冷藏车、最后一公里配送车等恒温制冷设备,让易腐食物得到良好保存,其背后功不可没的“功臣”——关键材料就是聚氨酯。其作为冷藏冷冻设备的隔热层夹在中间,对隔离环境温度以保持食物新鲜安全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作为早在1962年就将聚氨酯硬质泡沫作为冷却设备隔热材料推出的企业,科思创不断迭代产品,最新研发的聚氨酯微孔发泡(Microcell)四合一保温升级方案,已应用于海尔冰箱,保温性能优异,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科思创作为第一家为冷藏集装箱开发更环保的环戊烷发泡剂替代141B发泡剂的聚氨酯企业,正帮助全球冷藏集装箱企业们打造更环保的海运。
    疫情期间电商订单的爆发式增长,为包装材料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倡导塑料减量化、可回收的今天。凭借不断地创新,陶氏公司在回收塑料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许多突破。消费后回收(PCR)树脂配方作为陶氏公司在塑料回收领域的全新解决方案,帮助其打造回收再利用的经济闭环。通过与亚太地区的多家回收公司合作,陶氏公司针对PCR树脂开发了一款用于热收缩膜的全新材料,为客户带来为环保和经济的双重收益。热收缩薄膜作为常见的包装薄膜,以其良好的受热收缩性,保护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因此,热收缩薄膜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多。

    疫情下的生活也要有品质。疫情期间,化工产品为“宅家一族”带来的生活乐趣无处不在,炼成大厨的烹饪过程中,无论是成就美味的佐料,还是制作美食的炊具,都有化工的身影;居家锻炼,从速干衣到运动鞋,从计步器到跑步机,都离不开化学的力量……
    化工创造品质生活,无论何时何地。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