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走出去”: 未来已来,远方不远
2020年9期 发行日期:2020-05-01
作者:■常晓宇

  2019年11月3日,恒逸(文莱)PMB石化项目一期投产,该项目是文莱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国外实业投资,被誉为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的典范;2020年3月9日,圣奥化学泰国有限公司在泰国春武里府洛加纳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圣奥化学投建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从对外贸易,到并购国外公司、国际产能合作,再到投资海外园区、抱团“出海”,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提速,积极参与全球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抢得了发展先机。


石化“走出去”结硕果


  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石化行业建立成了全面且综合的产品组合,涉及超过20个子领域。在经济增长的全新时代,全球化将成为中国企业升级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途径。
  恒逸石化在文莱投资建设的恒逸(文莱)PMB石化项目是我国已落地的“一带一路”最大项目。该项目一期投资34.5亿美元,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年,配套150万吨/年PX芳烃联合装置,采用全球顶尖的工艺技术,主要生产PX、苯以及汽柴煤产品。它是中国石化“走出去”的典范,被誉为中国与文莱之间的旗舰合作项目,也是推动文莱实现油气资源本地产业化的重大项目。对于恒逸石化来说,依托当地石油资源、运费能源成本节省、东南亚的市场优势,以及二期建成后的规模优势,足以获取几年的新成长。
  随着炼化“走出去”项目不断增多,炼化技术已成为中国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近年来石化工程公司在海外承包的炼化项目可圈可点。
  2019年10月11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开采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BCC)项目FEED+EPC总承包合同。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全球石化领域单个合同额最大的项目,合同金额约120亿欧元。该项目是俄罗斯Gazprom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开采股份有限公司在俄罗斯乌斯特卢加实施的大型天然气液化和加工厂计划之一。根据规划,该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每年可生产280万吨乙烯、288万吨聚乙烯等化工产品。
  据悉,石化行业对外投资最初目的侧重于保障资源和原料供应,但目前已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目标,以便于我国化工企业进军新市场,获得领先技术、专业知识和品牌。当前,企业已有能力建立并运营传统领域(诸如炼化、石油化工、化肥、轮胎和橡胶等)的高质量资产,海外投资重心则转向了新材料和现代化领域,如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
  作为我国企业目前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万华实业于2011年1月底以12.6亿欧元成功收购匈牙利宝思德(BorsodChem)96%的股权。目前,万华化学投建的中国匈牙利宝思德经贸合作区获批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公司正在布局中东的项目。匈牙利宝思德公司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主营异氰酸酯(MDI/TDI)和塑料原料(PVC)的生产和销售。欧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市场,而万华在其中的市场占有率较低。而没有制造基地,就无法成为欧洲主流供应商。通过收购宝思德,大大缩短了万华的全球化进程,使万华直接取得了欧洲主流供应商的地位。
  圣奥泰国是圣奥化学于2019年9月在泰国春武里府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约40莱(6.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9亿元,预计在2020年内投产运营,建成后具备年产2.5万吨橡胶防老剂的生产能力。圣奥泰国将填补东南亚国家橡胶防老剂生产的空白,为下游客户的东南亚生产基地提供本地化供应。同时,通过泰国的地缘和商务优势,将市场辐射到整个东南亚乃至全球,不断提高公司全球化供应的稳定性,巩固其作为全球聚合物添加剂行业领先企业的地位。
  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这些海外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当地的产业链条,提升了所在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经济合作成果辉煌。


 投资方式应安全、慎重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行业各企业对外投资建设项目也将绿色环保置于首位,对外输送绿色项目,这也使得我国石化领域的海外合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棘手难题困扰着我国企业进一步进军世界舞台。
  一方面是“走出去”出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海外投资,动辄数以亿元计,其中蕴含的投资风险很大。除了要着重考虑投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之外,出资方式也是企业必须特别慎重对待的考量因素。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的迥异投资环境,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比例。企业实施海外投资,能否取得成功并获取预期回报,除了项目本身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之外,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要选对出资方式,由此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是我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安全问题。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网络犯罪、网络攻击时有发生,可能威胁到企业财产安全、员工人身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信息交互是安全方面需要重视的问题。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切身之痛。特别是生产制造业只有将数据化、云化落实到日常工作管理中,才算真正实现“互联网+管理”。


未来已来,远方不远


  展望未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走出去”步伐将不断加快。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规划明确的十二大重点行业之一,石化行业还会有更多的项目在“一带一路”上落地生根,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国际品牌。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石化产业链互补性很强。大型石化项目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油气、钾肥、天然橡胶的主要进口国,也是我国化肥、聚氯乙烯、烧碱、成品油等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其中,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70%以上,进口天然气占进口总量的60%以上。
  “一带一路”效应的良好显现,也为行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反观行业,通过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无论产能规模、技术水平还是装备能力,都为进一步深化“走出去”积累了充沛的动能,未来定会走得更远。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