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新形势下我国生物柴油 “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9期 发行日期:2020-05-01
作者:■ 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宁守俭

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国际油价暴跌,自2016年起以出口欧盟为主的我国生物柴油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应对?笔者就此问题在前文《疫情过后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关键词》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和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历次危机之后,创新才是真正的出路,新形势下或催生一些新的技术、商务模式,这正是企业应抓住的机遇关键点。面对疫情造成的不利局面,我国生物柴油如何求变?

我国生物柴油出口的两个阶段
    
    我国生物柴油出口从行业起步的2006年至2019年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2—2015年之间,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韩国。当时的河南亚太公司曾按照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标准出口大约2000吨生物柴油给韩国爱敬公司,恒顺达C16、C18甲酯的出口也是针对韩国,其他企业如金利海和广东某贸易公司也有少量出口。当时的出口没有经过认证程序,只通过合同约定质量,基本是参考美国标准。由于后期国内调和油市场比较火爆,生物柴油转向国内销售为主,因此这轮出口没有形成大的影响,且当时国内产品质量尚未达到欧盟标准,双重因素影响下,第一轮出口到2015年底基本停止。
    第二阶段是由卓越新能带动的2016年6月至今的出口欧盟热潮。卓越新能于2016年6月14日获得了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的第一个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至今这波出口已形成了较大市场规模。为我国生物柴油出口欧盟打开了突破口,使得中国生物柴油走出了2016年的行业危机。
    此外,废弃油脂(UCO)的出口,比生物柴油还要早,最早的ISCC证书是2014年由四川金德意油脂有限公司获得的,该业务持续至今。截至2019年,出口数量较大的是江苏泰州科源油脂有限公司。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6—2018年,我国UCO出口数量大于生物柴油。其中,2017年生物柴油出口17.28万吨,UCO 24.06万吨;2018年生物柴油出口31.46万吨,UCO 58.12万吨。2019年发生逆转,生物柴油出口66.22万吨,UCO约55万吨。详见图1。
    河南亚太、湖南金德意、江苏恒顺达、福建卓越新能在出口方面的作为证明了创新求变的重要性。虽然这些企业有的已退出生物柴油行业,但其创新求变行为值得借鉴。

欧盟生物柴油市场
       
    到2019年底,我国生物柴油出口市场主要以欧盟为主,2017—2019年以欧盟为主要目的地的出口量基本占全年出口量的90%以上,这与欧盟的柴油市场及生物柴油政策有关。
    1.欧盟柴油应用
    首先,欧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柴油乘用车发展趋势,柴油乘用车如今已经成为欧洲乘用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100%的重型车辆采用柴油动力,90%的出租车是柴油乘用车,西欧柴油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乘用车市场的50%,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挪威等国家柴油乘用车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70%。
    欧洲20年前的柴汽比是1∶2,现在反转为3∶1,预计在2020年达到4∶1。柴油车存量大、增长较快导致欧盟柴油消费的增长及汽油产量的过剩。
    2.欧盟生物柴油政策
    按照欧盟的要求,截至2020年,各成员国在交通能源消耗中可再生生物燃料的比例必须达到10%,这样看来,欧盟每年生物柴油需求量是2000万吨。此外,欧盟对于以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燃料,其能源利用率可按照2倍计算,简单的说就是“1吨顶2吨”,这对于生物柴油价格高于柴油价格的欧盟国家来说,采购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来完成《可再生能源指令》要求是最佳选择,这样就形成了2016—2019年底我国生物柴油价格一路上涨的态势。也就是说,政策形成了欧盟的生物柴油尤其是废弃油脂生物柴油的巨大市场。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现状
    
    那么针对欧盟(还没有考虑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他潜在用户)的生物柴油需求,我们生物柴油产业实际情况尤其是供应能力如何呢?
    1.生物柴油产量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现有设计产能约230万吨,这其中还有许多是无法释放出来的,因此就目前的装置情况而言,实际生产能力不超过200万吨/年,2019年实际产量约120万吨(含烃基生物柴油)。因此国内现有生物柴油产量仅占欧盟生物柴油市场需求的6%。即使欧盟要考虑保护自己油菜种植户的利益,但中国的废弃油脂生物柴油已凭借质优价廉、减排效果等优势稳稳地占据了市场。
    2.废弃油脂供应量
    据多年的经验并综合各文献数据,我国每年废弃油脂的产生量在500万~1000万吨,短期内总供应能力不会超过1000万吨/年;另外,即使采用一部分进口棕榈油下脚料作为补充也很有限,因为产生废弃油脂的地区也会逐渐重视废弃油脂并限制其出口,再考虑部分废弃油脂进入其他行业,估计能利用的废弃油脂资源数量应该在500万吨左右。
    以上数据说明,无论是国内产能产量,还是废弃油脂供应量,短期内无法满足欧盟市场对于废弃油脂生物柴油(UCOME)的需求,如果再考虑其他地区以及我国推广使用生物柴油的潜在市场,现有的产量不足以满足出口欧盟需求。

疫情的现实影响
    
    对于生物柴油行业来说,新冠疫情影响了成品价格、产业政策和市场销售三个重要环节。
    1.对价格的影响
    GREENA 初步统计显示,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从1月份最高点1300美元/吨左右开始下降,伴随着3月初随原油期货价产生较大降幅,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到4月2号的CIF交易价格已经从最高点1300美元/吨下降到1040美元/吨左右,下降约20%。中国出口的废弃油脂CIF交易价格也从850美元/吨下降到710美元/吨,下降比例约 16%。相对于石油期货,虽然跌幅没有那么大,但1040元的UCOME和710美元的UCO价格(CIF)已经是目前的成本价。
    2.对于未来政策可能的影响
    2020年3月24日,EBB、EOA等欧盟生物燃料协会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文中提到“一些成员国正在考虑对其混合义务实行减损”,但同时也提出乙醇、甘油同时也是生产消毒洗手液的主要原料的问题。这样的减损可能对未来欧盟生物柴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实施,但是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因为随后国内许多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之前签订的供货合同出现了“悔单”,这是因为疫情直接影响市场供应并进一步间接影响政策的结果。虽说疫情不会导致欧盟未来生物柴油宏观政策(可再生能源指令)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大幅度滑坡,可能会出现政策“打折”的情况。
    3.对于欧盟生物柴油应用的影响
    毫无疑问,受到前端燃料消费降低的影响,生物柴油调和量必然受到直接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欧盟生物柴油有5个来源:自产的菜籽油生物柴油(RME),来自南美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油生物柴油(SME),来自于印马地区的棕榈油生物柴油(PME),来自于中国的UCOME及UCO(某些欧盟生产企业使用),以及少量动物油脂生物柴油(TME)。如果欧盟发生了对于生物柴油调和量的减损,那么减损次序应该依次是PME、TME、SME、UCOME(UCO),最后是本国的RME。可以肯定的是,UCOME绝对不是首先被减损的,在欧盟还会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4.疫情期间生物柴油交易情况
    2020年1—2月我国生物柴油出口量12.83万吨,均价7032元/吨(数据来自海关数据平台);2019年同期出口量4.47万吨,均价5818元/吨。由此可知,我国生物柴油出口欧盟的势头仍在。虽然2020年的出口量有一部分是2019年底国内部分贸易商采购却未装船的,但是总出口量比2018年大幅度增长。

机遇与挑战
    
    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而国际原油价格又大幅跳水跌价,这对于我国生物柴油行业来说,是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疫情影响而出现“悔单”,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原料收集困难,国内成品油价格低迷(市场上柴油价格不到5000元/吨)且交易量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眼下(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应对的。
    1.疫情之后可能出现恶性竞争
    如果出现了欧盟限制、减损使用生物柴油,国内生物柴油企业之间将出现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就要看谁家的装备更好、技术更先进、产量更稳定、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生物柴油企业也按照这几个方面内省,此刻怨天尤人无用,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强大起来才是根本。
    2.可能的机遇
    此次疫情下,有些产品觅到了新机遇,比如甘油价格由于是抗疫有关的物资或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未来企业面对的可能是一种重组后的市场格局,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也许会出现新的市场机遇和用途,据悉最近生物柴油作为农药溶剂十分看好,但是这样的机遇绝不是等来的,必须采用积极的心态去“等待”,正像本文开篇所言,技术、市场、商务模式的创新是转危为机的关键。
    3.欧盟之外的市场
    2016—2019年底,欧盟占据国内生物柴油出口市场的90%以上,这个比例似乎不太合理,应适当调整。不过国内生物柴油先天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出口生物柴油可以说是在出口“奢侈品”,应该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应认真开拓、发现欧盟之外的生物柴油使用地区。
    4.国内柴油调和
    有两个情况值得关注,其一是上海地区B5柴油使用的顺利推广,其二就是2019年下半年中石油、中石化开始采购国产生物柴油出口。早在2013年,生物柴油用于柴油调和就在国内民营柴油调和广泛使用且深受欢迎,我国几年来生物柴油进口量较大就直接受南方柴油调和市场的拉动。有鉴于此,将来我国生物柴油有可能进入主渠道,企业应该积极努力去从各个方面推进和呼吁。
    5.产业产能扩张
    疫情之后国家持续出台资金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行业去年经营业绩得到各界认可,综合以上因素,下一阶段很有可能是一轮新的投资热潮,这对于进一步扩大行业实际产量、提升整体技术管理水平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同时也是行业技术更新的一个契机。比如最新的生物酶法、亚临界法等等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6.行业技术装备输出
    利用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中国的技术装备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而UCOME的碳减排优势也是世界公认的,因此未来这样的“先进生物液体燃料”肯定是全世界追捧的产品,其生产技术和装备也应该成为热门,因此,我们应该在进行技术装备的自我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强化技术装备输出。
    7.进一步熟悉出口相关法规
    国内生物柴油行业性出口至今已有3年,这期间,企业对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也进行了相关的ISCC、RFS、DDC等认证,熟悉了相关流程。但是对这些信息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建议利用疫情期间的空档尽快补课。

我国生物柴油出口展望
    
    我国生物柴油出口“方兴未艾”,目前的疫情影响是暂时的,出口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张,交易量会随着产量、产能扩张而增长。未来生物柴油的出口将有以下趋势:
    1.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6年之前,生物柴油产品出口数量、企业都是零散的、个别的行为,2016年之后成为一个全行业的共性行为,而自2018年起,大型企业开始独立对外签订供销合同,一些小型企业则采取了“抱团出口”和“集中出口”的行为。所谓“抱团出口”是指一些3万~5万吨规模的企业主动与一个行业内企业合作,联合各自的产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出口,而“集中出口”则是被动的由一些中间贸易商采购多家生物柴油企业的产品后集中出口。
    预计未来的出口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而同时会有新的企业不断加入,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但是不会出现像之前卓越新能一家独大的局面,2019年江苏取代福建成为第一大出口省份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未来会增加新的销量20万吨左右的“团队”,形成“割据”局面。
    2.出口国会增加
    2016—2019年,我国生物柴油出口国基本是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上述三个地区基本占据出口数量的90%以上,出口到马来西亚的生物柴油实际用户也是欧盟企业。这其中荷兰、马来西亚大都是转口贸易,实际的目的地另有所属,因此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国内企业的进一步成熟,上述目的地可能会发生变化,企业也需要注意出口国变化而带来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
    3.进口可能会扩大
    疫情对于印马地区棕榈油的冲击肯定是非常巨大的,预计棕榈油生物柴油应该是欧盟国家首先“减损”的,因此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向中国寻求出口,这样可能会促进中国进口这部分生物柴油。其次,由于疫情影响,其他大豆油、菜籽油产油国家、地区有可能鼓励相关油脂衍生产品出口来提振国内经济,鼓励生物柴油出口可能是其中一部分。这样的话我国进口生物柴油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国内企业应有所准备。
    4.法律会更严格
    由于2019年生物柴油出口火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内有些企业做了一些不遵守市场规矩的事情,对我国生物柴油行业整体形象有所影响。这些情况相关机构是了解的,有鉴于此,未来的出口市场法规可能会增加一些细节以强化市场规范。
    5.可能会促进国外标准的修订
    我国生物柴油标准最新版是GB 25199—2017,就标准文本而言,各项指标基本等同于欧盟并优于美国;就产品实际质量而言,各项指标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尤其是外观、金属离子、磷等指标更是由于国内普遍采用真空蒸馏精制而优于国外产品。另外,由于对UCO来源的认证难于界定,并且UCO出口可能也面临类似问题,这些会影响未来国外相关产品标准的修订。
    6.优化出口法律服务格局
    国内现有的认证公司全是国外机构的衍生、派出机构,没有一个是国内“自己的”,即使是我国的质量认证机构,执行的也是国外的认证标准和工作程序。这反映了我国生物柴油行业乃至整个生物质能源行业的现状。拿着全世界质量最好的产品在销售,但市场游戏规则却是其他国家制定的,反差如此巨大值得反思。

    我国生物柴油出口的优势和不足都比较明显,总体来说近三年呈现倍数增长的格局。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物柴油出口近期有所放缓,影响何时结束尚不好预测,国内生物柴油企业应内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去应对环境的变化,积极创新,这样就一定能在未来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