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崛起,丙烯产能将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传统工艺将再度注入新的活力,而原料多元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2019年全球丙烯增量主要体现在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和蒸汽裂解,除煤/甲醇制烯烃有些许增量外,PDH逐步成为丙烯产能的主要增长来源。随着新建装置的投产,整个丙烯产业链的供需缺口都在不断缩小。
丙烯供应缺口仍存
从产能供应来看,丙烯产业经历了2014—2016年的扩能高峰和2017年的短暂回落后,2019年迎来新增产能历史新高。2018年,我国丙烯产能为3560万吨,2019年新增产能达544万吨,总产能突破4000万吨,生产工艺包括丙烷/混烷脱氢、催化裂化、煤/甲醇制烯烃及轻烃裂解等多种形式。新释放产能多数配有下游装置,因此市场商品量丙烯增加有限。详见图1。
整体来看,虽然国内丙烯产能、产量迅速扩张,新增产能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内丙烯的缺口,但供应缺口仍存在。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地方炼厂受炼油原料不足及炼油成本压力和环保等多方影响,炼厂的气分产能无法完全释放,而山东地区下游需求集中,仍需进口货补给;二是部分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受成本制约,无法正常开工,且大多配有下游装置,仍需进口原料丙烯;三是脱氢装置运行稳定性较差,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多数脱氢装置开工负荷波动频繁,无法满负荷生产,且部分PDH装置与周边下游工厂存长约合作。
丙烯下游消费结构中,聚丙烯占比最大,其次为环氧丙烷与丙烯腈。2019年丙烯产业链盈利情况较弱,包括丁辛醇和环氧丙烷等盈利情况较2018年明显转弱。
聚丙烯步入全面过剩时代
目前,聚丙烯工艺和新建装置向经济性、大型化、产品高性能化方向发展,依靠催化剂技术的进步和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大部分新建装置的单线产能都在30万~ 50万吨/年,大幅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性,并且企业都在大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新产品。
2018年,国内聚丙烯产能为2444万吨,实际新投产3套聚丙烯装置(增加供应量为100万吨)。2019年开始,我国聚丙烯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期,截至2019年底,我国实际投产了9套聚丙烯装置,新增供应量307万吨,产能达到了2751吨。详见表1。
根据目前公布的投产计划,2019—2022年,市场比较明确的聚丙烯扩能项目共31个,涉及总产能1305万吨/年。与此同时,终端消费量的增长跟不上新增产能的快速扩张,国内聚丙烯产能全面过剩时代已到来。
随着2020年国内石化项目扩能加速,未来3年(2020—2022年),陆续将有1000万吨/年左右的产能投放市场。详见表2。如何在产业升级道路上处于领先水平,以保证企业在行业内部的有力竞争地位,正在成为现有及未来扩能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
环氧丙烷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环氧丙烷(PO)是丙烯下游重要产品之一,也是生产丙二醇、聚醚等产品的重要原料。目前的主要生产工艺有氯醇法、直接氧化法和间接氧化法。
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其中针对PO产业,作出了“鼓励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20万吨/年及以上共氧化法环氧丙烷项目”,“限制氯醇法生产装置”的规定。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环保政策影响下,新增PO产能均采用非氯醇法。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O生产国家。2017年我国PO有效产能达到320万吨/年,产量达到258万吨,同比增长2%。2018年全年无PO新增产能,产量达到256万吨,与2017年基本持平。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更新迭代,PO在我国将实现产业升级,并迎来一轮投资热潮。
2019年PO产业扩张速度放缓,新增产能12万吨,产量小幅变化。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但受出口政策影响,出口量依然较少。
据统计,2019—2021年国内待投放PO新增产能高达301万吨/年。可观的利润与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行业处于扩张态势。
丙烯腈市场存过剩隐忧
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腈纤维(腈纶)、丁腈橡胶(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己二腈、丙烯酰胺和丁腈橡胶等。其终端领域涉及服装及室内用品、家电及汽车行业、水处理及采油业等,应用前景广阔。
2016年以前国内丙烯腈以进口为主,近年来为满足丙烯腈需求,国内加快了丙烯腈项目建设。2017年,国内无新建丙烯腈装置投产,2018年底产能达到203万吨左右,中石化和中石油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丙烯腈供应商,产能占比达到80%。
2019年,随着斯尔邦石化二期26万吨/年、浙江石化一期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相继投产,我国丙烯腈产能随之上升至255万吨/年左右。民营企业的进入正逐渐改变市场供应格局。2019年我国主要丙烯腈生产企业及其产能详见表3。
2020—2024年,国内还将有中海油东方石化26万吨/年、中化泉州20万吨/年等装置计划投产,预计未来5年国内丙烯腈计划新增产能将达到215万吨/年以上,市场存在过剩风险。企业拟在建项目见表4。
丙烯腈作为国内少数仍存在供应缺口的化工产品之一,近年来生产效益十分可观,因此企业投资热情较高。随着国内丙烯腈市场逐渐从供应不足向供应过剩转变,部分供应商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自2016年以来,我国丙烯腈出口量逐年增长。
ABS高利润时期终结
目前ABS及腈纶仍是丙烯腈的主要下游产品,其中,ABS作为丙烯腈下游消耗占比达40%以上的。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ABS产能增长有所放缓。
2019年我国ABS行业保持相对稳健发展步伐,但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在下游需求收缩,但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的趋势下,ABS市场结束了2017—2018两年的高利润时期。
随着我国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的亮相,未来5年一体化项目即将迎来集中投产。截至2019年12月底,国内共有13家ABS生产企业,总产能416.5万吨/年。较2018年末新增20万吨/年,增幅为5%。
预计到2025年,国内ABS树脂产能将达到856.5万吨/年。2020—2025年我国ABS拟在建项目详见表5。ABS树脂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家电和汽车行业,这些终端消费领域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需求开始放缓,但未来几年ABS树脂产能扩张却比较快,因此ABS树脂将会很快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未来原料多元化依然是丙烯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丙烯供应持续扩张的同时,下游产能也将继续释放。新增的丙烯产能大都配有下游装置,以PP为主、化工类下游为辅的发展模式也仍将延续。PP往高端牌号发展,下游选取利润状况相对良好的产品,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分散风险,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思路也广泛被企业人士认可和采用。
随着整体行业体量持续扩大,丙烯及下游也将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供需缺口持续缩小,尤其是终端下游需求萎缩,将对上下游产品带来较大压力。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如何在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依然是市场最关注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