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和消费地,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凸显。近几年随着落后产能的退出,产量呈现下降趋势,整体行业不景气。未来受益于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产量有望恢复至200万吨的水平。
按用途分为两类,
建筑消费占30%
不饱和聚酯树脂按用途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玻纤增强等方式制成复合材料,用于轨道交通、轻量化工程、风电能源、绿色建筑和医学等各领域;二是与无机填料相混合制成各类非增强材料制品,用于涂料、浇铸工艺品和人造石等领域。目前不饱和聚酯树脂已成为热固性树脂行业中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树脂品种之一。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受制于制造商对可用性和性能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按标准为各种应用领域设计指定产品。作热固性树脂使用时,制造相对容易、成本效益好、易加工转化为成品,并且可针对特定用途领域进行快速调整。相比其他树脂,如环氧、乙烯基酯、丙烯酸酯、酰胺和醇酸树脂,具有更好的产品性能。
不饱和聚酯树脂市场的终端用户大致分成建筑建造、船舶、汽车运输、管道容器、电气电子、风能及人造石等。从数量上讲,建筑施工占全球不饱和聚酯树脂市场的30%,而管道容器的市场份额估计为20%。2019—2021年在不饱和聚酯所有应用领域,风能能源部分预计将以2%的速度增长。
亚洲产量居首,
中国占主导地位
世界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的生产、消费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2019年,亚洲产量居首,占全球产量的55%;其次是北美和欧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国,2019年产量占全球的40%。
亚太区是不饱和聚酯树脂最大市场,消费量约占全球的55%。目前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市场占据主导,紧随其后的是美国。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是否成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状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不饱和聚酯功能性需求持续增加。预计2020—2022年不饱和聚酯市场每年将以1%以上的速度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亿美元。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建筑、汽车和海运的主要市场销售依赖于整体经济的表现。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消费量将大幅度上涨。
国内产能严重过剩,
开工率仅三成
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研究在军事上使用玻璃钢复合材料,试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当时,由于我国经济和世界分工的特点,用于非增强(非玻璃钢)领域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占总量的约一半。
目前,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已在建筑、交通、船舶、电子电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等理念逐渐推广,轨道交通、轻量化工程、风电能源、绿色建筑工程等新兴领域将进一步推动复合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作为复合材料主要基体材料之一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将享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近年来,国内部分树脂工厂不断扩能,2019年全国不饱和树脂产能接近400万吨/年附近水平。但由于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整体需求面偏弱限制了不饱和树脂行业的发展,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全年开工率仅有30%左右,全年实际产量大约100万吨。另外,近年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部分前期小作坊式工厂面临被关停风险,行业短期面临淘汰落后产能、小装置向大中型装置转变的过程。
目前国内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企业约200多家,其中华东地区为主要产地,不饱和树脂产量约占全国不饱和树脂产量的70%。2019年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情况详见表1。
近年来,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产量总体呈现先增后降的态势,2015—2019年不饱和聚酯树脂产量、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详见表2。
受益绿色建筑推广,
产量将逐步恢复
作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可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新建筑类型,绿色建筑项目数量近年来持续扩张,行业技术水平不断突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将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
目前,在绝缘、防水、耐候、防腐蚀等方面性能突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已作为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在绿色建筑领域广泛推广和应用。随着绿色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具备绝缘、阻燃、防腐蚀和低挥发等优良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市场需求将随之扩大。
2020—2022年,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企业有扩能计划,但是在整体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预计部分计划扩能装置或出现推迟或暂停。行业将进入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产品结构的过程。预计2020—2022年,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产量将呈现逐步恢复的状态,预计到2022年整体产量有望增至200万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