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化工机会
2021年7期 发行日期:2021-04-0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双循环新格局,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化工公司眼中,后疫情时代的市场有怎样的新趋势,双循环新格局将带来哪些机会? 本刊编辑部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公司。

除了数字化,化工正在拥抱更加重大的变化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化工行业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例如: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加速推广应用;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固的供应链体系;大健康、电动车等产业涌现出的新市场机会,填补了传统下游行业的需求不振……新的合作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在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Dr.Stephan Kothrade)博士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确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除了工作模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化工行业正在拥抱一些更加重大的变化。这包括价值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企业越来越重视在本地建立高效的生产与物流网络,更加贴近客户。与此同时,疫情激发了市场对高质量化工品的需求,也进一步强调了研发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

    德国化学品公司瓦克认为,后疫情时代带给化工行业的转变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物流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变得至关重要。2020年初国内疫情高峰期的公路运输管制让企业意识到铁路、水运等多样化物流解决方案的必要性,而后期由于国外疫情持续发酵带来的产品或原料供应受阻也使得建立本地库存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其次,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疫情期间,企业内部的远程办公和外部客户交流与产品推广都有赖于网络和数字化工具,由此带来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在疫情后依然存在。此外,数字化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自动化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上,并在上下游供应链的衔接上发挥作用。

    此外,这场疫情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向数字化、智能化、健康化加速发展的态势。5G通信、机器人、高端医疗设备、新材料等一些新兴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预计将弥补纺织和传统汽车制造等行业不振所带来的需求缺口。面对下游行业的快速变化,化工行业也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和速度,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正是基于这一点,2020年瓦克在上海新成立导热界面材料全球技术中心,为电动汽车市场及消费电子和电信行业开发基于有机硅的新型导热界面产品和解决方案。

    利用新技术手段,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具有战略意义,对于疫情这样的危机应急也有特殊的功用。这让霍尼韦尔公司大有用武之地。除此之外,霍尼韦尔也认为疫情还促使化工市场建立起多维度更稳固的供应链。对大多数化工企业而言,转化加工是自主可控的,而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库外运则易受到诸多不可抗和不可预知风险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更激发了化工在改善人们生活品质需求方面更多应用型研发的驱动力,包括自身防护、医疗保健、安全、低能耗等。特种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公司卡博特洞察到,中国本土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变化明显,例如,人们更为关注自身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前期积蓄起来对流动性等需求的释放,让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这需要电池材料的支持,传统轮胎关键材料如炭黑也需要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另外,碳中和背景下,轮胎回收、塑料产品回收等也将成为关注点之一。

    卡博特如今更加关注应用研发,针对新的市场机会,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其前不久发布的ENERMAXTM 6系列碳纳米管将在有效提升电池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添加量,从而助力电池企业实现更高能量密度的目标。

    除了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外,陶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林育麟和同事们感受到的变化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消费品市场对产品健康和环保的需求不断提升。“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承诺在其产品上使用可回收的包装,不仅做到对环境负责,还努力追求更可持续的发展。”林育麟表示。

    今年1月,陶氏公司和中国领先的洗衣品牌立白,以及互联网环保科技公司爱分类·爱回收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MoU),组建战略性三方联盟,共同解决塑料包装废弃物问题。基于INNATETMTF的双向拉伸聚乙烯树脂(TF-BOPE)和全PE结构的包装解决方案将应用于立白旗下多种产品线,以推广可完全回收的包装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来自个人护理和机构清洗市场的需求显著增长,不断推动企业的创新速度,也在价值链上下游构建了多样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去年9月,陶氏公司受邀参加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母婴亲子和1688工业品牌站联合举办的“阿里巴巴母婴亲子孵化中心联合签约仪式”,旨在为入驻天猫的母婴亲子类头部及新锐品牌商提供创新材料解决方案,提升新产品孵化速度,加速本土新品牌成长。这样的合作模式将把新材料应用和商业化的速度从传统的12个月左右缩短至6个月以内。

双循环格局下,创新和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基础性产业,化工行业原材料的保障供应能力必须加强。这意味着创新将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柯迪文表示,双循环发展格局意味着将更加依赖国内供应链、本土创新和国内需求。这就要求化工企业在中国国内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等各方面都需要有更大的投入。巴斯夫紧紧围绕客户经营所在地进行生产,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和研发足迹,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高品质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化工行业为交通、建筑、航空航天、消费品、家庭和个人护理产品,甚至电子等高科技行业提供服务,而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我们非常期待未来国内需求在这些领域的不断增长。我们将随时准备以巴斯夫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客户的业务增长。” 柯迪文如是说。

    瓦克认为,与之前以外贸出口为主要驱动的传统经济相比,双循环新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以投资和国内消费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双循环格局并非简单的扩大内需,而是要形成具有高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强大经济支撑。各行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材料化学的创新,化工行业在健康、环保和性能提升等高品质、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对双循环新格局,瓦克也在一些重点产业进行了布局。例如继前年启用电动汽车技术中心的基础上,瓦克又于去年成立了导热界面材料技术中心,不仅为电动汽车市场,而且还为消费电子和电信行业开发基于有机硅的新型导热界面产品和解决方案。

    去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将为化工行业带来重大变革。可以预见的是,在双循环新格局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减少碳排放,变得越来越关键。

    巴斯夫设立了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维持不变的目标,这意味着巴斯夫在实现产量增长的同时,碳排放仍稳定保持在2018年的水平。为了实现气候保护的宏大目标,巴斯夫通过“碳管理项目”将全球活动有机整合,致力于在长期内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此,巴斯夫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方法:优化生产工艺,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开发全新的低排放生产工艺。2021年3月,宣布其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广东一体化基地的首批装置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加速推广成熟的低碳技术,并不断创新发展新的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工业气体供应商空气产品公司看到了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巨大行业需求与潜力。该公司中国区总裁苏俊雄表示,空气产品公司将致力于利用自身在氢能、气化和碳捕集等领域的全球创新技术专长,助力中国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同时继续以不断创新的气体应用技术帮助中国本土客户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空气产品公司全球领先的气化技术也助力着中国数个煤炭清洁利用和渣油气化制氢项目的发展,这些项目为当地化工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和环保型发展作出了贡献。


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将更好发挥,石化大有可为

     

    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认为,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得以更好发挥,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更加畅通,对石化行业来说是大有可为的。

    郑月明谈到,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近2年的贸易数据显示,2019年贸易逆差超过2683亿美元,2020年超过2107亿美元。从产品结构方面来看,其中许多依赖进口的是高端新材料部分。这意味着国产新材料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市场方面有很多空间和机遇。对新材料企业来说,关键是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如何更好抓住其中的机遇。

其实国内新材料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供给侧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加快创新步伐。郑月明认为,新材料企业往往以技术领先作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研发,另一方面,可以围绕龙头或骨干企业,形成对优质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打造协同创新的生态圈,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更好地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合作与竞争中。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一个在中国市场运营了42年的跨国企业而言,意味的更多的市场机遇以及持续的市场投入。作为陶氏公司第二大市场,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高附加值材料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中国也正在转型,以占据在运输、电子商务、物联网、新能源等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

   “目前,我们在中国投资有八个世界水准的制造基地,还有覆盖整个市场的10个商务中心以及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专注为本土市场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协同合作伙伴开发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林育麟对陶氏公司未来在华发展充满期待。

    陶氏公司加速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今年3月4日,陶氏公司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备忘录,计划设立陶氏公司华南特种化学品制造基地,以有效提高本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供货可靠性、加快市场需求响应,以及加强定制化创新,助力客户在汽车、制药、清洗、服装、润滑油、胶粘剂等市场取得成功。


国际化竞争合作中,跨国公司有哪些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这展现了中国在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坚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决心、勇气和自信。


    这样的新格局下,跨国公司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卡博特资深副总裁、高性能材料业务总裁兼亚太地区总裁朱戟认为,跨国公司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积淀,技术先进,管理成熟,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绿色环保方面有一整套完备的制度理念保证生产和运营高效、安全。奠定了行业中稳定可靠运行的强有力基础。跨国公司拥有全球的研发和销售网络,能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和分布资源,客户能得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全方位的、强大的支持。

    在瓦克看来,跨国公司一般在创新领域投入较多,常常拥有领先的技术和稳定的产品质量,在强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中拥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以及聚焦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这对于像瓦克这样一体化生产、在新材料领域拥有先进技术的材料生产企业来说将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但瓦克同时也担心,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进口产品,可能受制于贸易壁垒或无法享受政策补贴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跨国公司在环保,低碳生产方面的更高投入,在过去是‘成本’劣势。但国家碳中和目标和举措的实施,或将成为跨国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扩大内需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合,特别是产业技术进步,也离不开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对此霍尼韦尔认为,全球性生产、研发、供应的跨国企业一方面可为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同时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助力国内企业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更可以帮助本土企业挖掘更多更好的海外发展机遇。

    空气产品公司一直致力于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经验带进国内,并在本土设计、本土应用、本土服务方面积极投入和创新,苏俊雄认为跨国公司具有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优势,在这一新经济发展格局中,可以更加便利地利用好全球的创新和人才资源,将世界领先的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等引入中国,服务好日益增长的本土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将中国国内的成熟技术带去其他国家,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


布局重点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和关注点的变化,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战略也将有更深层的思考。

    郑月明相信,国内许多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都会把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未来,联泓新科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运营提升”双轮驱动模式,聚焦新材料产业方向,走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的路线,打造在新材料若干细分领域领先的产业集群,将公司发展为新材料平台型企业,更好地吸引国内和国际优质资源要素,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继续在现有高端聚烯烃材料、新能源材料以及特种精细材料领域持续发力、做优做强外,联泓新科将围绕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在新的材料领域投资布局,目标是形成在新材料若干细分领域领先的产业集群。

    作为深耕中国多年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长期贯彻“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世界”的发展战略,倡导包容与多元的文化,致力以创新推动业务增长。霍尼韦尔高度关注和重视,主动转型,研发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应对新挑战。

    在能源石化领域,霍尼韦尔将关注“十四五”期间国家对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应对全球变化、发展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规划,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调整规划;在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关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规划和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布局调整和升级机会;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关注新型城镇化、智能交通、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布局;在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关注新型飞行器、航空器、智能物流等方面的政策方向和落实力度。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