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染颜料:扬帆起航“十四五”初步实现强国目标
2021年13期 发行日期:2021-07-05
作者:■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十三五”是全球经济面临挑战最为复杂的五年,是全球经济遭遇不确定性因素最多的五年。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染颜料行业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引导下,秉持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共识,取得了全行业平稳运营、稳中向好的不易成绩,在抗疫情、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中做出了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五年,是染料行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产业结构由量变到质变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根本变化的关键五年。认真梳理染颜料工业“十三五”发展成就,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对于扬帆起航“十四五”、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高品质发展为主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优化、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满足纺织印染市场和新兴领域应用升级的需求,推动行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导方向,向自主创新、高质量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到2025年染颜料行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水平上进一步提升。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发适用性强的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加快提升装备的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行染颜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染颜料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加快企业安全环保和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提高低碳绿色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园区和染颜料企业产业链协同治理,建立绿色供应链、生态产业链。

    坚持开放发展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搭建国际贸易平台,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贸易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新品种,提高产品的生态安全和健康安全,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发展。推进绿色供应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染颜料行业要保持合理增长,稳定国内市场的需求,扩大出口和国外产量,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确保国内外总产量有一定幅度增长。到2025年染颜料企业入住产业园区达到95%,通过兼并重组40%的企业形成集团化发展。建立健全全行业各类标准规范,限制或禁止低水平落后染颜料及中间体项目的重复建设和转移,整改和关停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引导染颜料及中间体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方向

   

    1.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强化本质安全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大局,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为此,“十四五”期间要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强化本质安全主体责任。

    首先,深刻认识安全环保工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职工负责和对企业生存发展负责的态度,提高常抓常管安全生产工作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细节管控能力,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二是坚持精准严细。针对企业的物料特点、产品属性和工艺过程,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安全意识的强化和安全预案应对,不断强化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隐患。

    三是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不断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本质安全建设,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感,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滚动实施绿色行动计划,为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所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推进环保深度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染颜料行业绿色发展形象。

    一是提高全员生态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要结合政府环保部门核定的排污总量、企业生产装置技术水平和环保装置的处理能力,合理确定企业的环境保护目标,并将环保目标层层分解,将环保责任逐级落到实处。

    二是激发企业环境友好内生动力。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激励企业自发推动转型升级。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绿色制备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要加大工艺集成创新,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协同信息化和智能控制系统,过程精准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安全环保风险。

    四是加大循环利用和环保治理技术的研究,针对染颜料生产特点,破解染颜料废水、固体废物处理难题。要研发和推广节能减排、“三废”治理技术、治理方案、治理装备等先进工艺和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染料及中间体产业绿色发展所需的节能减排技术、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

    五是从严从细抓好环保基础管理。为从根本上改变部分染颜料及中间体企业环境保护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的状况,要建立健全环保监测制度,管理好污染治理装置,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应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改造,把绿色化融入工业发展进程,实现整个产业体系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3.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区域协同发展

   “十四五”期间,染颜料及其中间体行业要严格执行发展改革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出口。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产品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布局优化,促进染料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引导优势企业战略重组。建议国家宏观决策部门,进一步完善推动落实染颜料及中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统筹布局染颜料及中间体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在境内外通过技术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升落后企业的工艺技术和本质安全,构建绿色发展生态链。或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化运作。

    二是加快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战略联盟,构建以产业链、供应链、产品链为纽带的配套合作企业群体和大中小企业相互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内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品牌。

    三是谨防落后产能异地落户、风险转移。鉴于长江经济带区域间的染颜料及中间体产业发展不平衡,安全环保治理水平参差不齐,适时建议修订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录,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关闭退出,遏制盲目无序违规发展现象,促进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禁止染颜料及中间体低端产能向中西部、东北等地区转移,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对环保不达标、安全风险隐患大的落后产能坚决关闭淘汰;对同质化重复性建设项目,建议停止审批,遏制新上低端无效产能,维持市场平稳,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4.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全行业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以技术为先,创新为本。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进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打造新型共性技术平台,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十四五”期间,全行业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适应性、差异性调整,加快企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改造升级,加快装备现代化的升级改造,实施品牌战略;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使得制造业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全面提升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技术改造的重点:

    ①推进反应设备的密闭化、集成化、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提高原材料的原子利用率,减少过量物质,做到精准控制,使反应更加准确合理。有效降低生产的能耗、物耗,减少“三废”的产生,做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节约化,废弃物达标排放的目的。建立染颜料和中间体生产示范线,通过改造和示范推广,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

    ②围绕染料绿色产品及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主线,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突破重点中间体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的连续化、工艺控制自动化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芳磺酸连续硝化、连续催化加氢制备芳磺酸氨基化合物、基于陶瓷膜分离的连续催化加氢反应、芳香化合物的连续氧化技术和染颜料制造中重氮化偶合反应连续化新技术。加快染颜料中间体三氧化硫磺化、连续硝化、催化加氢、新型固相反应的研究以及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研究的进程。

    5.建立和完善染颜料标准体系,指导行业规范发展

    一是为进一步推进监管执法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配合相关政府部门抓紧梳理现行安全、环保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并尽快出台染颜料及中间体产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染颜料大气和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工程治理规范、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相关标准或规范,以标准及规范引导染颜料及中间体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行业质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质量效益。推进标准化进程,加大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加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的制定。“十四五”期间计划染料标准拟制修订50项、有机颜料标准拟制修订30项,印染助剂标准拟制修订 20项,推进标准在产品技术升级和质量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6.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及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影响力

    为适应纺织工业新型纤维、绿色印染新技术、印染过程环保,以及印染设备的数控化向智能化的转变的需要,染料企业要转变染颜料经营模式,不断加强染料应用技术研发:一要及时解决在染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配套的染整工艺和相关技术解决方案;二要向面料企业提供色彩定制、色彩库管理等服务,提供相应色彩的染色配方、电子数值及光谱数据,开创染料经营新的商业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三要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化学物质数据信息的测试和完善。

    当前,绿色环保已成为全球的共识,产品的生态安全约束空前强烈。在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对于禁用染料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出口到发达国家的纺织品要求更为严格。在国内,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美丽的同时,更加注重纺织品和服装的健康安全。为此,“十四五”期间,染颜料企业要高度重视物质信息的测试与完善,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高品质、绿色健康和生态安全的要求。 

    7.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提高精细化制造水平

    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2020年新冠疫情迫使企业直面现实——云端技术已经升级成为核心技术而非辅助手段,技术力量也不再是企业获取成功的助力,而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基于智能化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企业要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培育数据基础端、平台端、应用端积累、开发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建议政府加大对染颜料及其中间体行业强基项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推进染颜料及中间体行业在智能制造等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创建多种形式的智能化系统,形成以人为主、人机结合的综合集成体系,并形成示范效应。如: 

   (1)大数据驱动的企业运营决策与管理平台。建立数据管理规范,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一体化智能生产管控系统。实现从原料、生产、后加工等生产链的智能优化管控。包括设备状态、生产状态、质量数据和各种实时分析图表等。

   (3)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追溯。包括废弃物、污染物和高危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足迹跟踪、溯源与调控。提高安全环保管理精细化水平。

   (4)面向高端制造的工艺流程创新与质量控制。通过装备的高端化改造和工艺流程的优化,研发高端产品,提高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能力,实现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5)面向开放共享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优化。拓展和整合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8.联合专业院校,加快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随着机器人、传感器、语言识别和计算机的进步,以及硬件成本的不断下降,技术实现方式正悄然变化,员工的自身技能与知识储备十分重要。技术普众有助于弥补技能差距。一方面。企业仍需要构件基于高科技的平台,另一方面管理层要为员工提供培训,提升整体的技术认知水平,掌握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

   “十四五”期间,为适应染颜料及中间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国内外印染纺织市场和新兴市场对染颜料及中间体的需求,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以高等教育为主,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复合型育人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培养路径;二要加大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为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三是推动院校结合,考虑与重点省份化工职业院校合作,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如智能化、自动化、安全监管、环保治理等,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行业员工整体技能水平。 


发展重点内容

    

    一是开发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满足纺织印染工业新工艺、新纤维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染料。开发适应于纺织新材料,如超细纤维、高仿棉纤维(消光抗紫外吸排聚酯仿棉纤维、速干排汗纤维)、生物基纤维、差别化多功能纤维(如抗过敏、抗病毒、抗菌功能为一体的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竹、麻浆、海藻酸、木棉等新型纤维染整加工技术需要的染颜料产品。开发适应于具有阻隔有害物质和病菌的纺织品、高阻燃、防火纺织品等,以满足战争防护服、消防服、医用无菌服、高性能过滤器等纺织品要求的染颜料产品。开发适用于超临界染色用染料、生命体标识用染料、暂溶性染料等。加强染颜料产品与下游终端应用的联合研发,重点关注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开发满足各类需求的高品质、个性化、功能性产品,为下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

    二是开发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升级需求的绿色染颜料产品。一是要研究开发适合精细化工安全生产的制备技术、生产装置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未来微通道反应器将成为精细化工行业工艺选择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对于强放热反应,可使反应工艺条件精准控制,反应效率提高,有效提升本质安全。二是要调整产品设计理念,侧重于生态安全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强的产品开发。要关注国际上各大服装品牌公司对纺织品、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等的安全数据要求,关注国际染料和有机颜料制造商协会(ETAD)对染料中有机杂质的限制值,通过对染料和有机颜料制造全过程的优化升级,避免和有效削减生产过程中有害的有机杂质产生,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三是要重视新产品的生态安全数据的测试工作,染颜料需要提供包括理化性质、毒理学性质和生态毒理学性质在内的固有特性数据。目前,我国染颜料对这些指标的缺少率平均达到75.0%。这给我国染颜料工业应对国际市场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很大的困难,成为制约染颜料工业发展的一道关卡。因此,要加大资金的投入,重视新产品的生态安全数据的测试工作,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和综合竞争能力。

    三是强化染颜料商品化技术的创新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我国的染颜料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在产品的商品化技术上仍有较大差距,如:有机颜料的商品化技术(SPPP技术),应加强在结构、粒径、粒子形态和极性调整上的创新性研究,包括着色剂结晶形态对其光学特性的影响的研究, 着色剂结晶形态控制技术的研究, 颜料纳米化色浆加工技术的研究, 高效纳米化粉碎技术及纳米化颜料稳定性保护技术研究, 纳米化颜料预制物的研究以及衍生物和添加剂的研究。推进预制物或制备物的发展,满足水性涂料、UV固化材料、彩色滤光片、3D打印、OLED、数码喷绘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四是设计开发适用于新的染整技术、染整技术的生态安全印染助剂。纺织印染新产品的出现,其新的特性、新的染整深加工要求,必定促使染整助剂的跟进和开拓的设计开发。特别是要加强节能、节水、节约自然资源、减少排放,提高纺织印染助剂的含固量,由现在的不到10%提高到20%以上。加强纺织产品功能性、品质以及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研究。

    印染助剂研究重点:

   (1)绿色环保的新型纺织印染助剂的研究。开发新一代前处理助剂,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适应性,与国际产品接轨。重点研发具有对多种油剂都有乳化性和净洗力的去油剂,着力解决前处理产品中低温、低泡、低COD的核心问题。开发防水整理剂系列,实现C6防水剂替代C8;无氟防水剂技术突破后推广应用。开发柔软整理剂系列,开发具有平滑、弹性、挺括、光亮特点的滑弹硅油助剂;开发具有亲水(瞬时和持久)、耐洗性等特点的亲水柔软剂;开发具有复配稳定性和加工安全性的超稳定柔软剂;开发具有蓬松、平滑、油感性特点的嵌段硅油。

   (2)利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微乳化技术、缓释技术对传统的印染助剂进行改造、改性,得到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高效助剂;开发新特性后整理助剂,涂层整理剂系列,增强水性PU的牢度和耐水解能力;进一步开发、完善环保阻燃胶品类助剂;提升家纺等PA类产品功能性;开发防螨、抗菌、防酶、防蚊等功能性助剂,在本质阻燃、环保等方面取得突破。

   (3)开发低碳、短流程、高功能、高附加值助剂,包括高专用性助剂、高功能助剂、低温型助剂和多功能助剂。开发低浴比、功能型染色匀染剂;提升染料利用率,提升固色剂的效果以及固色剂的复配性能,特别是在针织布带氨纶类织物的牢度提升,以及在硅油软片匀染剂的复配性能上要有更高要求;开发低温、防反沾污、皂洗等节能减排染色后清洗助剂,以及涤纶绒类产品轧染染色助剂。

   (4)开发日晒牢度提升剂、远红外负离子整理剂、发热整理剂系列、冷感整理剂、护肤系列整理剂等多种功能性助剂。

   (5)开发应用于智能化纺织品和高性能产业纺织品的助剂,应用于气流染色、数码印花等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的助剂,以及应用于新型功能性化学纤维染整加工的助剂,研究助剂合成技术和复配增效技术。

   “十四五”期间,要加速全氟辛烷基磺酰化物(PFOS)、全氟辛酸(PFOA)、壬基酚(NP)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等禁用物质的替代工作,促进印染助剂产品向着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健康发展。


加强高端产品的研制与创新

    

   “十四五”期间,染颜料企业应加强重点领域高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如新型纤维、电子液晶、医疗、航空、军工用产品等; 开发高性能、功能化产品等。高端产品的研制要特别关注国民经济其他领域所需要配套的产品创新。

    高端产品研究重点:

    一是研发溶解度达到20%~30%的高溶解性高强度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有机颜料(水性印刷油墨、水性喷绘印墨、分散性热升华墨水、活性墨水、成衣直接印花用拔染墨水、荧光热升华墨水、颜料印花墨水、陶瓷喷绘墨水等),满足在颗粒粒径、悬浮稳定性、结晶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适应喷墨印花高强度的需要,形成大规模产业化。

    二是开发适应于超细纤维、高仿棉纤维(消光抗紫外吸排聚酯仿棉纤维、速干排汗纤维)、多功能复合纤维、聚乳酸纤维、竹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羊毛等纤维染整加工技术需要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复合型新结构染料和有机颜料产品。开发适应于具有阻隔有害物质和病菌的纺织品、高阻燃、防火纺织品等,以满足战争防护服、消防服、医用无菌服、高性能过滤器等纺织品要求的染颜料产品。

    三是开发转移印花工艺技术、涂料印染工艺技术、微胶囊染料无助剂免洗染色技术等节约减排型绿色印染新技术所需的专用染料新品种,以及现有品种的改进。开发含氟嘧啶系列活性染料合成技术和液相催化氟化法含氟嘧啶合成技术,开发新型含氟嘧啶中间体清洁工艺,满足系列活性染料合成需要。开发日晒牢度超过5级的偶氮-蒽醌类新型活性染料,创新设计偶氮蒽醌类活性染料,创制高染料强度和高日晒牢度的活性染料,实现在棉纤维上90%以上的最终固色率指标。此外,适应于各种织物涂料印花和涂料染色用新型涂料,如超细涂料、纳米涂料、高纯染料,以及水性涂料、水性建筑内外墙涂料、水性家具木材用涂料、水性纸张着色浆的开发,大力发展紫外光固化印墨、紫外光固化涂料等着色用染颜料。

    四是开发适用于交通运输(包括汽车、现代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生命科学用(包括医药、医疗、生物、农业等)、电子化学品(为电子行业配套的产品,如液晶、塑料等)、新能源用化学品(如风电、光电、太阳能电池敏化剂、彩色滤色片)等领域需求的有机颜料品种和高光通量、高颜色饱和值、高工程化颜料品种。满足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减震等方面要求。

    加强对已有的高档有机颜料的深加工研究(预制物、衍生物等),满足印刷油墨领域水性分散体、粉末固体化和辐射固化(UV、IR)的要求;满足涂料着色领域水性颜料浆、喷绘印花浆用粉末涂料的要求;满足塑料着色领域色粉、色砂及色片等树脂制备物的要求,特别要关注3D打印的快速发展,满足3D打印材料用着色剂的要求;满足多种功能用途、专用高效材料(热敏、光敏.压敏、光电导材料) 等的要求。

    五是关注化工新材料领域。碳纤维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航天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是比较前沿的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环保材料是现在或将来几年使用最广及前沿的新材料,如改性塑料和塑料合金材料、高端聚烯烃塑料和工程塑料等。5G基建、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的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等。开发与化工新材料相配套的染颜料产品,满足特种工程塑料等高端产品的需求。

    六是我国已经开发出了纤维用色母粒、薄膜用色母粒、电线电缆用色母粒、聚烯烃色母粒、PVC色母粒和注塑制品用色母粒。未来,色母粒行业将朝着多功能化、高颜色含量和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七是石墨烯热塑性色母料和复合料的研制。石墨烯作为聚合物增强的潜力很巨大。它能增强材料的机械性能,例如,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料和色母粒为注塑、挤吹和吹膜挤出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赋予新的特性。为此,进行石墨烯增强塑料色母粒的研制与工业生产,将有利于拓展应用领域,实现与欧洲和世界同步,跻身先进的行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染料行业健康发展再创辉煌的起点。我们要准确把握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以创新发展为推动力,向高品质发展、绿色发展目标努力,力争初步实现染料强国的目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