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两种工艺顺酐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佳,随行情的长期走弱总体呈现持续震荡缩减的状态。其中上半年总体利润颇丰,尤其在一季度;而下半年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苯法亏损尤为严重。未来,丁烷法顺酐市场占有度将继续升高,苯法企业有效产能将以阶段性缓步缩减为主,规模大及具备优势的顺酐企业将快速崛起。
丁烷法顺酐市场占有度将继续升高
据统计,年内丁烷法企业平均利润在748元/吨左右,最高盈利可达4200元/吨,最低在-1400元/吨附近。不过由于企业投资差异较大,且部分企业原料自给,原料成本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企业个体之间获利情况各不相同。但因均可通过蒸汽附加收益来提升利润,所以企业年内大多数时间仍然处在总体盈利的状态。综合来看,年内丁烷法顺酐企业综合利润不佳,市场长期处于震荡下行状态,且高低价差很大。一季度企业利润最高,平均在2326元/吨左右,尤其2月中旬左右到达年内最高值;但后期呈现断崖式缩减状态,至3月下旬企业已基本无盈利表现。二至三季度企业利润持续缩水,其中4月短暂回升至1500~2000元/吨附近,5月初起迅速降至负值;至6月再度有一定的提升表现,但好景不长,7—8月间陷入了深亏状态。四季度利润虽有一定程度修复,但多数时间仅在盈亏线徘徊。综合来看,2022年丁烷法企业利润空间不大,明显不及去年水平,但总体维持在小幅盈利状态。
2022年苯氧化法企业长期处在亏损状态,年均利润在-431元/吨左右。从整年利润情况来看,仅一至二季度初期有一定盈利情况,后期长期处在深亏状态中。其中,一季度企业盈利能力最强,2月中旬利润达到3700元/吨的最高点。二季度处在企业由盈利到亏损的转折期,其中4月间企业还可维持微幅盈利状态,月均利润在292元/吨左右。自5月初起,企业进入深亏阶段,亏损幅度迅速达到1000元/吨以上。因难以支撑高额亏损,在常州新阳苯法装置永久关停后,其他苯法企业亦陆续进入停车状态,供应规模微乎其微。8月初企业亏损达到2800元/吨左右的最大值,后续随原料纯苯价位有所回落,另外顺酐行情跌至低位后稍有反弹,企业亏损状态得到缓解。9月中旬企业亏损值降到600元/吨,在此背景下云南恒远一条线复工;后续随亏损再度加剧,10月初起云南装置再度停车,其他停车装置暂无复工计划。后期还需关注原油及原料纯苯走势变化,预期在原料长期高位及供需矛盾加剧背景下,后续企业仍难以盈利。
单纯就未来两种工艺企业盈利方面来看,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制约,新型下游可降解塑料发展扩张速度相对缓慢,传统下游不饱和树脂受房地产及阶段性疫情反复等因素制约开工低位,后期新增项目较少,其他顺酐酸酐衍生物等规模小,而顺酐新增项目在近三至五年内集中释放,供应过剩压力很大,行业内竞争加剧,未来丁烷法企业盈利能力将越来越弱。就苯法企业而言,在国际原油预期长期偏高背景下,叠加国内供需态势尚可,原料纯苯价位预期长期偏高,而顺酐供需趋弱行情长期低迷,苯法企业宽幅亏损成为常态,其工艺后期难以盈利。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丁烷法顺酐市场占有度将继续升高。目前国内有效产能约124万吨/年,未来新建装置较多,包括河南盛源新产能、青岛炼化、山东振华、中景石化、岳阳兴长及盛虹石化等大型项目,因此国内顺酐总产能预计将阶段性增加。由于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制约,新型下游可降解塑料扩张速度相对缓慢,近年间顺酐供应过剩的压力很大,行业内竞争加剧,未来丁烷法企业盈利能力也将越来越弱。就苯法企业而言,在国际原油预期长期偏高背景下,叠加国内供需态势尚可,原料纯苯价位预期长期偏高。而顺酐供需趋弱行情长期低迷,苯法企业宽幅亏损成为常态,其工艺后期难以盈利,继续处于淘汰状态。
苯法有效产能将阶段性缓步缩减
据统计,2022年底大连常茂4万吨/年顺酐装置将投产。2023年盘锦联成4万吨/年二期装置、烟台万华20万吨/年装置、青岛炼化20万吨/年装置有投产预期,需关注其后续建造进展。随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2023年国内顺酐产能将提升44万吨/年。同时,暂预期河南盛源扩建装置、福建百宏化学、山东振华、惠州宇新扩建装置、汇丰石化扩建装置及盛虹石化2024年预期投产,届时顺酐产能预计提升113万吨/年左右,2025年及以后产能预期增长规模达到580万吨/年以上。以上新建装置均为丁烷法装置。
就苯氧化法企业而言,截至2022年,我国苯法有效产能大约有28万吨/年,比去年减少约10万吨/年。期间由于顺酐供需环境转弱,苯法成本相对偏高,叠加长期停车装置重启维护难度大,持续停工的装置难以复工,年内供应规模比去年大幅缩水。不过,当前正常运行的苯法企业多数配备上游粗苯加工装置,原料消耗方面节省一定的生产成本,约在200~300元/吨附近。加之可副产蒸汽提高收益,且发展多年工厂产业链较为完善,产品认可度相对新兴的丁烷法工艺更高。虽然局部时间点受大气环保整治、限电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但工厂多以调节上游其他装置降低综合负荷为主。且顺酐作为企业生产的一类小产品,短期的亏损对整个企业影响并不大。为保证部分长期合同客户,短时仍会有少数苯法企业低负运行。就后市来看,预计未来我国苯氧化法企业有效产能以阶段性缓步缩减为主。
优势企业将快速崛起
预计2023—2025年我国顺酐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同时处于优胜劣汰及多极化发展时段。在新增产能集中投产背景下,场内供应量迅速提升,在下游发展相对偏缓情况下,供需矛盾迅速加剧引发行业间的竞争加强。
在此背景下,拥有较强的生产工艺性、优势的原料供应,以及较大资金流的企业将会崛起。例如在建的大型一体化装置盛虹炼化、大连恒力、中景石化等,以及中石化体系下的企业青岛炼化等,在市场占据份额迅速提升的同时拥有较大的对行情引导及定价权利,从而对前期一家独大的齐翔腾达造成一定冲击。
此外,前期规模较小且在其他方面无优势的企业,如苯法工艺企业及规模低于5万吨/年的小型丁烷法企业或将被陆续挤出市场。此外,目前市场主要流通货源为含量99.5%及以上规格的优等品,后期随着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上升,顺酐产品品质也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