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全产业链平台——访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剑华
2023年2期 发行日期:2023-01-17
作者:■ 魏坤

  我国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连续发布了一系列鼓励产业政策,聚集多种要素资源,大力推动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以建设中国北方重要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基地为目标积极布局。园区在发展新材料及高端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未来怎样布局?近日,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剑华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

理性认清现状,集中优势力量

  【CCN】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于生物医药制造领域,您认为当前国内的行业发展存在哪些瓶颈?

  【张剑华】我认为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政策驱动下,我国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发展。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2022年达到7.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并保持年均增长20%。到203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实力将跃居全球前列。二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开发区成功开发和投产了含硅聚碳酸酯产品,为国内首创,在聚碳酸酯(PC)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三是产业聚集成效显著。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和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国内一大批化工专业园区逐渐以化工新材料为发展重点,在产业规划、园区招商、资源配置等方面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倾斜,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正在成为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承载区。

  从我们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看,当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存在主要瓶颈:

  一是顶层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园区布局分散,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国家层面,缺乏统筹的空间布局规划,导致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产业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地方层面,由于缺乏全省、全市或者全县层面的空间布局,园区数量众多、分散且规模较小,园区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缺乏明确的区分,在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方面,出现区域内部与周边区域低水平重复,甚至导致恶性竞争等问题。二是园区产业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准入层面,缺乏明确的产业审核机制,导致园区招商方向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符。此外,中西部某些不发达区域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由于产业准入门槛低,易产生承接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产业等问题。三是产业化人才缺乏,研发与产业化脱节。由于研究开发人员培养周期长,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滞留在国外,国内缺乏优秀人才,尤其缺少技术兼经营型人才。此外,我国现有生物技术人才偏重于理论研究,产业化人才相对缺乏。在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常出现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或产业化成本很高而无经济价值。四是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欠佳。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环境的改善,虽然我国有些地区制定了相关政策,形成了一定的有利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但从整体上来说,还亟待改善,亟须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需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使之与国家投资相配合。


  【CCN】开发区在发展化工新材料及生物医药制造领域有哪些优势?

  【张剑华】我区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优势,一是产业集聚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基础雄厚。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聚烯烃、聚氨酯、聚碳酸酯、气凝胶、叔碳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为主的化工新材料集群,化工新材料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我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如重点企业中国中化沧州大化在对现有年产15万吨TDI装置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正在全力打造以TDI、PC、MDI为核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建成的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积极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建成的中试基地,将重点服务于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四是绿色生态建设不断深化。围绕产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构建企业内部、园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体系;科学制定园区绿色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有序推进绿色园区标准化体系建设。五是智慧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构建了光纤专网,实现对企业各类监控数据和园区监控数据的采集,保证了企业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围绕系统平台建设,主要建设了园区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后期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围绕企业智能制造,引导企业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开展技术改造,着力提升园区企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一是实行异地延伸监管,产业迅速集聚,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截至目前,已累计入驻企业60家,其中上市公司12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5家、外资企业7家。涉及项目共74个,总投资193亿元,其中竣工及投产项目38个医药园区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和产业地标,汇聚了京津冀地区众多知名药企,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二是多措并举,集聚创新要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重点建设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医药研究院、化药孵化平台、分析检测平台以及中试基地等,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化学药品研究开发公共实验平台,构建完整、规范的药品研发管理体系,可出具完整的药品申报资料,满足药品批准文号申报条件。三是智能管控,补齐短板,全方位全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开发区不断强化路网、蒸汽、供水、污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安全环保智能管控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智能化平台已经接入76家“两重大一危险”企业数据,实现了园区安全环保数字化、监管服务实时化。四是政企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产、供、销”体系建设。开发区与区内企业共同成立了嘉瑞医药进出口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化运营机制,瞄准国际市场,筛选优势品种,开拓国际原料药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目前已经完成15家生物医药企业走访调研,筛选出具有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特色产品30余种。五是打造产业品牌,提升发展层级,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原料药基地。组织开展省级原料药基地申报工作。开发区已按要求编制了申请报告,报省工信厅等待评审结果,将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原料药产业,积极跟进申报工作,打造国内知名产业。

打造全产业链条  合理布局未来发展

  【CCN】开发区一直致力打造全链条平台助推创新成果产业化,您认为打造全链条平台的重要性是什么?当前开发区已有哪些成果?

  【张剑华】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于提升我区产业层次,推动产业集群向千百亿级迈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通过进一步加大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能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步伐,增强开发区经济核心竞争力。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实现全产业化发展,夯实开发区经济发展基础。充分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孵化功能,加强科技平台的考核、考评和管理,理顺关系,疏通平台企业进出渠道,引入有孵化效应的平台企业,提高入驻平台的项目质量。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对接,推动与高校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平台研发能力,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确定重点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进一步加大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与产业链相关的高端人才,在创新工作中,建立人才梯队,打造人才团队,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为人才的生活、工作、住房、子女就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要重视职能部门的科技专业人员的招录、引入,加强科技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人才科技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营造“重才、爱才、育才”的良好环境。

  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开发区在聚氨酯、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如在聚氨酯产业链建设方面,构建了“甲苯/苯-TDI/MDI-聚氨酯材料”产业链。未来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延长下游合成材料产业,以TDI、MDI和多元醇为原料,重点建设聚氨酯新型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涂料、胶黏剂、弹性体、氨纶、板材等)。

  在电子化学品产业链建设方面,一是围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印刷电路板、电容化学品”,构建了涉及湿式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电子封装材料等的电子化学品体系。已经建成沧州信联化工4万吨/年电子级四甲基氢氧化铵、沧州华宇特种气体公司特种气体、天赋鑫化工2万吨/年环氧树脂等项目。正在建设沧州诚志永华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显示材料、沧州康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等。沧州信联化工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二是围绕新能源电池,构建了涉及“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的电子化学品。已经建成沧州鑫源泉化工10000吨/年新型电解液、天元锂电6000吨/年碳酸锂。正在建设沧州渤兴新能源28万吨/年电解液溶剂、河北润德生物科技公司3万吨碳酸二甲酯、浙江晋邦化工40万吨/年环氧树脂等。沧州信联化工锂离子超级电容电解液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新能源电池和电子原件应用为目标的电子化学品全产业链;重点引进电子化学品下游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电容、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材料、锂电池等项目。


  【CCN】贵区已经连续10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前20强。您认为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张剑华】我认为,我国化工园区经过多年发展,无论是硬件建设水平还是管理规范程度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

  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显著增强。我国化工园区经过30余年的发展,规范化、集约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建设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化工园区规范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化工园区认定评价、管廊建设、智慧化建设、绿色园区建设和创新与中试基地创建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有力促进了化工园区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三是布局调整成效已经显现。随着各省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的推进以及新建化工项目进区、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入园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化工产业园区化特征越发明显,极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布局调整。四是绿色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产业园区已成为生产体系绿色化的主战场,产业园区绿色化是产业绿色化的关键,化工园区的绿色化也是我们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五是智慧化建设能力显著进步。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所有化工园区都将拥有信息化平台,30%的省级及以上重点化工园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开展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工作,重点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可控、重点危险源和风险点可监测、可预警、可防控。

  在新形势新趋势下,行业发展对化工园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化工园区的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

  一是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紧紧抓住化工园区作为行业载体的特征,瞄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产业布局目标“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到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化工园区作为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应加快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存量企业和存量项目的转型升级,严把新建和拟建项目准入关,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不断提供优质的产业服务。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以推动化工园区规范化发展,加快园区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化工园区硬件建设水平,按照统筹、协调、共享的原则规划、建设和管理公用工程与基础设施,落实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严控工程质量,实现化工园区规范化、高质化运行,同时完善、提升配套服务水平,为行业降本增资、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三是进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逐步实现行业绿色安全支撑平台。园区智慧化建设7年来成绩显著,不少园区正在推出升级版,《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95%以上,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慧化工示范园区;大宗产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十三五”降低10%以上,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四是进一步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以产业需求为引领,引导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加强中试基地、科创中心、产业基金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探索新的运行和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园区服务创新型企业的能力,提高整体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打造园区、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新高地,加快形成区域性行业创新体系。把化工园区建设成为石化和化工领域自主创新的新高地和高端人才、专业学科带头人的集聚地。

  五是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努力推动化工园区迈向世界一流。按照多年实践探索的“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和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的“六个一体化”理念,提高管理能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园区,构建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CCN】您对未来园区的发展有哪些规划? 

  【张剑华】未来我们将以园区化、精细化、链条化、循环化为方向,着力提升我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一是坚持规划指导,集聚发展。立足我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构建与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未来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引进市场容量大、引领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加快形成规模体量更大、支撑带动力更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链式衔接,循环发展。深入贯彻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理念,指导开发区全产业链发展。优先引进强链、补链、延链的产业项目。着重在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完善现有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现代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科技创新强、带动力大的产业项目,限制简单、低层次搬迁企业入园。优先引入国家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严格限制“两重点、一重大”项目以及国内产能过剩、新增环境排放指标和能耗指标超出园区接纳能力等项目,加快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变。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考虑环境生态承受能力,鼓励企业围绕关键产业、重点产品,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工艺,优化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产业从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向创新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方式转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