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聚集新动能实现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24期 发行日期:2024-12-19
作者:■ 唐茵

  近年来,我国在杜仲胶高效提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多项实质性进展,以杜仲胶为核心的杜仲大产业正迸发出巨大的活力。12月7日,“2024中国杜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对杜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机遇进行了深入交流。

杜仲产业极具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彬表示,杜仲产业横跨林业、农业、化工、医药及生物质能源等多个领域,是极具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新质生产力,也是现代生物高技术与新兴产业高度融合、具有我国原创独创高科技技术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杜仲胶为核心的杜仲大产业不仅会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做出贡献,也将有利于我国橡胶行业上下游的调结构、高增长;将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优质药物和保健品;也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发展。

  杜仲产业集群涵盖种植业、橡胶、树脂提取及工业应用、医药制造业、养殖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加工业、木材生产、生物质能源及有机肥等产业,杜仲产品的加工、生产及其终端应用避免了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的高效集成,能够实现资源的高值化循环利用,有利于全面推进基于农林产品的工业快速发展,同时增加就业、促进碳循环。

  杜仲三倍体的育种成功和杜仲胶生物合成机理研究的新进展,为我国规模化、高质量培育杜仲资源和实现杜仲胶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杜仲资源培育基础。

杜仲胶有利于缓解天然橡胶供应短缺

  杜仲胶是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杜仲胶与天然橡胶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原子排列不同。杜仲胶分子链上的两个亚甲基位于双键的两侧,这一特性使得其分子链排列规整,室温下易于结晶,因此杜仲胶在室温下为表现出硬质塑料特性的硬质橡胶。杜仲胶具有橡塑二重性,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一些特殊方法控制其结晶,可以由塑料态转变为弹性体,从而表现出高弹性。

  李彬表示,我国是世界天然橡胶第一消耗大国,2023年天然橡胶消耗量约700万吨,而国内天然橡胶产量仅为83.5万吨,进口依赖度超过85%,已经突破了战略警戒线。受地缘政治和三叶胶疫病影响,我国天然橡胶的长久、安全、稳定供应风险一直长期存在。而合成橡胶又严重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导致全球变暖和碳排放。全球化石资源大量使用产生的温室效应、微塑料颗粒、有毒气体、土壤污染、江河湖海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生态和人类的影响已经凸显,因此使用生物质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资源,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必然。从橡胶行业来讲,开发不依赖于化石资源的新一代生物基橡胶,也将是保证我国橡胶资源安全、长久、稳定供应的必由之路。

  张立群院士在视频致辞中谈到,我国在杜仲胶基因合成、材料结构性能研究及应用开发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于独特的橡塑两重性特点,杜仲胶表现出优异的高抗疲劳特性。声学性能和形状记忆特性,围绕上述三大特性,已经在医疗及高抗疲劳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确保杜仲产业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建议进一步提高原材料采集机械化水平和杜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公司生产出高纯度的杜仲胶,且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略阳县百吨级全物理法杜仲胶提取生产线和哈尔滨百吨级低温溶剂法杜仲胶生产线已于今年成功生产出高纯度生物基杜仲胶。

  中国杜仲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王凤菊介绍,目前杜仲胶的产量还不高,杜仲胶功能材料主要还是在医疗(如牙胶尖、骨科固定等)及体育竞赛防护等领域应用。这主要是因为产胶区的杜仲资源采集成本高,综合利用水平不均衡,尚不能有效摊薄原材料成本,导致杜仲胶的价格短期内处于高位。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杜仲资源分散,无法满足规模化杜仲胶生产的需要和对需求方的连续供货,因此下游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

聚集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

  针对目前杜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李彬建议,所有与杜仲产业发展相关联的行业和部门联合起来,围绕我国的战略需求,齐心协力,聚集杜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共同培育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高值化特征的杜仲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化工大学教授方庆红认为,为了促进杜仲产业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及相关橡胶企业应该更充分地了解打破杜仲发展格局存在的困难,加速推进杜仲胶的量产和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本届论坛由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和生态修复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陕西中胶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爱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骊龙杜仲酒业有限公司协办。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