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工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
2025年5期 发行日期:2025-03-03
作者:■ 东方看化工 倪吉 万里扬 顾雪莺

  展望2025年,从传统的供需框架看,化工行业仍将低迷。但本轮周期下行背后反映的实际是我国石化化工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在全球化工主导地位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将建立起超脱于供需之上的新秩序,当下已经可以观测到一些变化的信号。2025年,化工行业将围绕重塑行业格局、突破贸易壁垒、服务自主可控等三个重点方向演绎。

格局重塑

  长期的激烈竞争和景气低迷会导致成本曲线右侧的企业退出,在企业数量较多的完全竞争型行业,一般最终以产能退出后、平均开工率回升的方式形成景气复苏。

  然而对于一些玩家较少的行业,在景气低迷期往往只需要一个催化剂就能推动行业复苏。催化剂可以是产业政策的变化,也可以是重要企业的经营策略变化。催化剂出现后,往往供需平衡表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业内企业定价策略的变化,就会使行业回报率出现明显回升。特别是当行业中存在竞争优势较大的龙头企业时,在景气复苏之后,行业也更容易形成对扩张意愿的约束,使得景气周期维持更久。

  染料行业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2012年之前国内染料企业普遍盈利一般,随着2010年开始国内对染料行业污染整治力度加大,染料行业的盈利能力在2013年实现大幅改善。同时,由于行业内存在浙江龙盛这样竞争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在染料需求增长一般的情况下,行业的高景气持续超过5年之久。

  随着2024年化工行业低迷期进入第三年,许多行业即使还未出现产能退出,业内企业的经营思路也开始发生变化,如2024年氟化工、维生素等行情演绎的就是上述格局变化的逻辑。展望2025年,预计MDI、甜味剂等行业也有望出现格局重塑带来的景气回升,磷化工则有望实现景气度的超预期持续。

贸易壁垒

  据彭博社报道,2024年我国全球贸易顺差可能达到近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在内需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凭借不断提升的竞争力顺利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提升优势产品的全球供给份额,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然而在进一步的扩张过程中,海外存量供给因为在过去两年高成本、高通胀背景下盈利水平大幅下滑,因此通过加强贸易壁垒进行反抗。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针对我国出口化工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例明显增多,不少优秀企业陆续开始寻求出海破局。

  从最早轮胎出海案例来看,贸易保护的加强虽然看上去是行业竞争力提升的反噬,但实际也是实力企业加速成长、进一步拉开与国内同行差距的一次机会,在竞争中不断创新进步。对标轮胎,未来聚酯瓶片与钛白粉也有望在重重贸易壁垒之下实现突破,龙头企业也有望通过出海获得更大增长空间。

  海外市场对我国的反倾销大致可以分为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以及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其中近十年来印度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事件占到近一半比例,但从影响力来看,占据全球重要需求市场的欧美反倾销影响更为深远。由于印度这类发展中国家当下本地产能有限,部分重要基础化工品仍然依赖进口,因此短期内反倾销难以有效刺激其国内供给迅速提升,以满足其迅速增长的国内需求,甚至可能影响到自身下游发展。这类地区的反倾销影响实际相当有限,印度历史上也因此出现多次反倾销终裁落地后又取消的情况。就拿钛白粉来说,印度本地供应比例不到15%,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近50%。印度也曾限制钛矿出口来刺激本地钛白粉生产,但实际产量却并没有明显提升。

  而欧美市场情况有所不同,尽管其本地产能规模已经很大,但因为需求大且在资源禀赋、技术实力上有所偏重,追求项目持续的高回报,整体对化学品及下游制品的进口需求仍然较大,蕴含了大量的进口需求机会。而欧美本地企业也早就实现了全球化扩张,因此其对外反倾销更多是为了保护现存产能的开工并确保就业,本质目的并不在于扩张。由于欧美市场本地产能成本较高,再加上贸易保护,欧美市场的产品溢价也就格外高,这也给了企业出海建厂较高的回报率保障。

  对于我国优势出口产品来说,进一步提升份额空间主要就是两条道路,一个是把握发展中新兴市场的高增长机会,另一个就是提升在高溢价欧美市场的份额。市场通常简单将出海建厂理解为躲避高关税而进入后者市场,但实际上对于前者的高增速市场机会,率先出海实现本地配套也有利于领先企业抢占先机发展优势。特别是在往后地缘冲突频发、全球商品贸易流变化加剧的背景下,临近下游市场生产也是抵抗运输等贸易风险的重要措施。

自主可控

  近几年产业趋势性投资机会的背后都有重大国际事件在驱动。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争端,自主可控开始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主线。不过当时自主可控问题的范畴还集中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科技产品与配套的关键材料上。到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我国对于供应链自主可控诉求的要求不断提升、范畴不断扩大。产业投资机会从科技与关键材料,拓展到了能源与大宗品。2024年的巴以危机,可能将使中东国家未来有更强的动机来丰富供应链的多样性。

  展望2025年,预计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区还将是国内投资的结构性重点区域,而中东则将是全球资本开支的重点区域。更重要的是,国内企业在其中的订单份额还有望获得提升。由于我国西部和中东具备显著资源优势,天然就处于成本曲线左侧,因此项目业主、工程建设、关键设备供应商等都有望在产业趋势下受益。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