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产研携手找寻聚烯烃产业破局之道
2025年7期 发行日期:2025-04-01
作者:■ 唐茵

  我国聚烯烃产业将迎来变局:一方面,产能扩张仍在持续,利润水平不断被压缩;另一方面,绿色转型和技术突破带来新机会。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突现破局,快速找到新的增长点?3月22日,“2025亚洲聚烯烃会议(APO)暨2025石化及下游产业技术大会(CPCDT)”在成都拉开帷幕,近600名代表围绕石化及聚烯烃掀起了一场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思想碰撞。

产业发展将围绕高端化、绿色化和区域化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刘韬提到,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竞争加剧和贸易壁垒又压低了石化产品的总体利润率。展望2025年,产能扩张速度的反弹不可避免,不同地区的差异发展将推动全球石化产业格局持续改变。 

  聚烯烃产业链是石化产业的重要门类,随着炼化一体化和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聚烯烃产能显著增长。2024年尽管受各种因素影响,新装置投产出现大面积延期,同比增速降至上年的一半,但总体仍高于全球平均增速。2024—2029年我国有超2000万吨/年的聚烯烃产能投放规划,伴随老旧产能的淘汰,海外新产能投放速度也将有所变化。与之相对的,全球聚烯烃下游需求的增长可能相对缓慢。科技进步与绿色转型确实给聚烯烃行业带来诸多机遇,但是竞争加剧和贸易壁垒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聚烯烃产业发展将围绕高端化、绿色化和区域化主题。

结构性机遇将聚焦三大方向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黄音国深入分析了“十五五”期间(2026—2030年)中国化学工业的周期性特征和增长机会。国内需求疲软和原油价格基准下降将在2025年将行业利润率推至谷底,之后随着产能合理化与全球降息周期的同步,利润率将在2026年后半段至2027年进入上行轨道。

  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汽车(NEVS)、先进制造和政策驱动的新质生产力。结构性机遇集中在三个战略支柱上:绿色转型(绿氢、CCUS技术、锂电池回收)、技术突破(合成生物学、AI驱动的流程优化、电子化学品的国内替代)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生物基材料出口、设备升级窗口)。

  本次大会是APO与CPCDT的首次联合举办。为期3天的会议里,10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聚烯烃行业洞见及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主要探讨的方向包括新型催化剂开发、催化剂功能化、工业催化体系升级、聚烯烃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可降解聚烯烃设计、低碳生产技术、AI与高通量技术、工艺优化与放大、微观结构与性能表征、工业应用与工艺创新、基础理论研究等。

  “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分享行业可用的资源和所需技术信息十分重要。因此,两场大会同期举办,为所有科学家搭建一个通用的交流平台很有必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教授、APO&CPCDT2025大会主席孙文华表示。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