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交通能源融合发展 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2025年11期 发行日期:2025-05-29
作者:■ 魏坤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交通运输动力绿色低碳替代,为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强支撑。

  《指导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并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燃料供应、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等领域部署了8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其中,在运输装备领域,积极推动液化天然气、生物柴油、绿醇、绿氨、绿氢等清洁能源在船舶上应用。在燃料供应领域,加快突破绿色燃料生产技术瓶颈,逐步提高绿色燃料制备效率;推动建设一批绿色燃料生产基地,加快提升液化天然气、生物柴油、绿醇、绿氨、氢能、生物航油等供给能力;统筹交通运输装备绿色燃料需求,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绿色燃料储运加注设施建设。在产业培育领域,加快新型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氢燃料电池、绿色燃料等产业培育,保障上游原材料高质量稳定供应。

构建绿色燃料体系

  依据《指导意见》,要构建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体系,需提升绿色燃料供应能力、完善储运加注网络。在技术研发上,应持续投入资源,攻克风光电储能技术难题,提升储能稳定性与效率,降低储能成本。研发更高效的氢气储存与输送技术,如探索新型储氢材料,完善大型管道输送技术,加快生物质工艺技术的成熟与推广。

  从产业布局优化角度,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绿氨绿醇产业,结合各地风光电资源、交通物流等条件,拓展产业布局范围。在具备条件的沿海地区,利用海上风电资源发展绿氨绿醇产业,促进产业均衡发展。成本控制上,一方面,随着太阳能电池板原材料和智能化操作技术价格下降,新能源单价降低,要充分利用这一趋势,降低绿电成本。另一方面,政策层面应鼓励小型新能源项目市场化运作,使氨醇企业能与当地新能源企业并网,获取更便宜的电价,从而降低绿氨绿醇生产成本。

加快关键材料技术创新

  《指导意见》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在新型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方面,要聚焦高能量密度材料研发。研发新型正极材料,如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等,提升材料的能量密度,从而增加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探索新型负极材料,如硅基材料等,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在不显著增加电池重量和体积的前提下,提升电池整体能量密度。

  在快充材料与技术创新上,开发适用于快充的关键材料,改进电解液配方,提高其离子传导速率,减少电池在快充过程中的极化现象。优化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提高材料的电子传导能力,实现快速充电,缩短充电时间,提升新能源运输装备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如何降低成本也是关键,在研发高性能材料的同时,注重材料的成本控制。通过优化材料的合成工艺、寻找低成本替代原料等方式,降低关键材料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新型动力电池的整体成本,提高其在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应用的经济性。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