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轮胎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 欧阳洪利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国轮胎公司,已有普利司通、米其林、
固特异、住友、横滨、韩国、锦湖、库珀等8家落户我国,最近德国
的大陆和意大利的倍耐力也分别与国内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书。原国
家重点轮胎企业50%已被外资并购,子午胎市场70%以上的份额已被外
资轮胎厂商占领。据专家预测,再过几年,国外轮胎公司生产的轮胎
将占我国市场80%左右的份额。不难看出,国内轮胎企业正陷入被蚕
食和吞并的危机之中,这对我国轮胎工业的发展将产生全局性和长远
性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轮胎公司全面向我国转移,并把我
国轮胎业重组兼并的进程推向高潮,国内轮胎市场已成为跨国公司品
牌博弈的战场,他们在我国的战略也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深
刻的转变。
一 转变战略 国外轮胎公司市场控制力不断加强
总体来看,国外轮胎公司在我国的战略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一是把原来中外双方相对平等的“合作型”战略转变为谋求单
方面主导的“控制型”战略;二是把过去相对独立的“中国战略”转
变为符合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1. 在布局策略上,从“抢滩式”布局向全面布局转变
过去,国外轮胎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往往是选择一家中方的合作伙
伴,在一个地方建立轮胎生产基地,作为进军我国市场的“桥头堡”。
如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新加坡佳通等公司刚进入我国时都是
采取这一方式,分别在沈阳、天津、大连、安徽建立生产基地,这是
一种单点合资、立足一地的“抢滩式”布局。现在,为了全面占领我
国轮胎市场,国外轮胎公司已把过去的“抢滩式”布局转变为极具长
远利益和战略利益的全面布局。如米其林在上海不仅组建了米其林回
力轮胎公司,计划将其建成米其林集团全球大型的轿车及轻型载重子
午胎生产厂之一,还在上海设立了投资性的总部,据说还打算在南方
再建一个轮胎制造厂,以完成其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布局。又如,普利
司通继成立天津轮胎公司后又通过一家中日贸易公司并购了沈阳第三
橡胶厂,并准备在江苏无锡再投资新建一个轮胎制造厂,也基本完成
了在我国的战略布局。最典型的是新加坡佳通,以安徽合肥为进军我
国市场的“桥头堡”,先后在地处我国东南的莆田、西南的重庆、西北
的银川和东北的桦林独资或合资控股建立了轮胎生产基地。国外轮胎
公司这种布局上的转变将对我国轮胎工业的发展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2. 在投资策略上,从相对谨慎向积极扩张转变
近几年,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轮胎市场的需求也随之增
长,国外各轮胎公司都加大了在我国的投资力度,如米其林在上海成
立投资性质的总部,并决定扩大上海、沈阳两个厂的投资额;普利司
通在天津增资10亿日元,在无锡投资9900万美元建新厂;固特异在
大连增资1.2亿美元扩产;南京锦湖轮胎公司增资6.95亿元扩产;日
本横滨在杭州投资6000万美元;日本住友在常州投资6000万美元建
轮胎制造厂。此外,还有佳通、韩泰、台湾正新、库珀、建大等公司
都加大了投资或增资建厂扩产的力度。据初步统计,1998~2002年,
外资轮胎公司在我国的新增投资达18.8亿美元(含已批复增资扩股在
建项目),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2003
年统计,9家外资会员单位的轮胎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25.5%,子
午胎占了30.1%,其中半钢子午胎占55.4%,显示出国外轮胎公司在我
国投资策略上积极扩张的趋势。
3. 在经营策略上,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过去,国外轮胎公司对我国轮胎产业的投资和经营主要是“生产
型”的,对我国轮胎企业的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对生产领域的技术垄
断而实现。而现在,由于要履行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外资进入服务
领域的限制被取消,国外轮胎公司在我国的经营策略也随之发生重大
转变。他们不仅要在生产领域加强控制,而且要在采购、销售和服务
贸易领域加强控制,从而使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符合自己的整体利益。
如佳通、锦湖、米其林、韩泰等外资企业在我国或设立销售总部、采
购中心或在各地建立销售网络、分销店、专营店,开展经营、服务贸
易,对生产、销售、服务整个产业链加强了控制,集中销售、集中采
购,充分体现了外资企业的整体利益。
4. 在产品策略上,从少品种单一型向多品种系列化转变
过去,国外轮胎公司在我国生产的轮胎品种还比较单一。现在,
随着国内轮胎市场竞争的加剧,过去的策略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
需要了。因此,为了顺应我国市场的需求,国外轮胎公司在产品策略
上出现了向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以求全面提高市场覆盖率。
最典型的要数佳通:最初安徽佳通以生产斜交载重、轻型载重轮胎为
主,接着在福建莆田生产乘用半钢子午胎,后并购重组重庆、安徽开
元、银川、桦林,形成了斜交胎、半钢子午胎、全钢子午胎三大系列
品种。不仅品种规格齐全,而且东西南北都有生产基地,全面提高了
在我国轮胎市场的覆盖率。
二 培育核心竞争力 我国轮胎产业努力发展壮大
国外轮胎公司在我国的战略变化对我国轮胎工业的影响有利有
弊。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轮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
我国轮胎产业的竞争、提高竞争质量和经济规模,缩小与世界轮胎产
业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国外轮胎公司在生产开发、品牌推广、营
销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控制,使今后我国轮胎产业民族资本的发展将
更趋艰难,这对培育壮大我国轮胎产业资本的力量、提高国际竞争能
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国外轮胎公司在我国的战略变化给我国的轮
胎工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世界轮胎大转移中,我国轮胎工业究竞该
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是“有产品,无品牌”,仅仅成为世界轮胎加工中
心呢,还是走有中国自己品牌的世界轮胎生产基地的发展道路?相信
大多数行业同仁,都希望我国成为有自己品牌的世界轮胎生产基地,
而不仅仅是加工中心。因此,从长远看,中资轮胎公司一定要提高制
造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发展中国名牌产品,而且需要增强资本实力,
向集团化发展,这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1. 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地确定我国轮胎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研究分析外资轮胎公司在我国的战略变化,不断总结经验
教训,纠正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实事求是地摆正自己的位子,
调整相应的策略和采取应对措施,促进我国轮胎工业有序、持续、健
康发展。
2. 切实增强科技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我国无论是在轮胎制造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新产品开发、新
材料应用等方面,都相对落后。除华南橡胶轮胎公司万力牌扁平化、
高速性能轿车子午胎和上海轮胎公司全钢工程子午胎的开发、生产、
出口进入世界前沿外,其他只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的产品,
或者说属中档产品。另外,虽然随着轮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上轮、
三角、成山、贵州等轮胎企业都有了国家级轮胎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
站,但这仅仅是自主研发的平台,在研发资金和人才的投入方面与国
外公司相比差距甚大,如米其林每年投入研发资金就有上亿美元,其
研发实力可想而知。因此,国内轮胎企业应当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
加强与高校和有关院所的联合,形成研发合力,切实提高轮胎制造能
力和技术水平,提高新产品和新材料应用的水平。
3. 实施中国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品牌
我国要从轮胎生产大国走向轮胎生产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名牌
产品。2003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推出了全钢子午胎中国十大民族品
牌;2004年,这十大民族品牌悉数进入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
对轮胎行业来说,这不仅是一件树立起自主品牌的好事,而且有利于
形成中国名牌与国际名牌新的竞争格局和建立自主的轮胎品牌发展基
地。这些民族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宣传,以扩大我们自主
轮胎品牌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促进国际、国内品牌平等、合理竞争。
4. 发展政策从过去一般性扶植转变为重点扶植
在中资与外资竞争中,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技术能力,中资轮胎
企业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轮胎企业还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必要的扶
植。关键是要有利于轮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发展自主
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有利于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在这个原则前提下,
提高政策扶植的有效性。为此,我国轮胎行业的产业发展政策要实现
两大转变;一是从过去小生产领域的保护和扶植转变为重点扶植和培
养自主研发能力;二是从过去对生产企业的一般性扶植转变为重点扶
植中资自主的轮胎集团。从当前我国轮胎行业发展看,十大中国名牌
全钢子午胎生产企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和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品牌和
知名度,建议国家在研发投入、投资项目审批、税收政策、投融资政
策以及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系统的重点扶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这
些轮胎企业资本的实力、促进中资自主产业集团的形成、真正培养中
国轮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制衡国外轮胎企业
对我国轮胎产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