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我国农药工业发展指方向
加快新药研发 提升农药 品种水平 打造行业“巨舰”
□ 胡笑形
现状和问题篇
1. 农药产量大,销售额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农药产量达到87万t, 利润19.2亿元,出口额达11.86亿美元。近5年来我
国农药产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产量情况见表1。2004年,在统计的我国650家农药企业总销售额(包括农药和其
他产品的销售额)为468.9亿元,约折57亿美元,2000~2004年我国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药企业统计情况见
表2。
目前,我国农药产量可能有重复统计而偏高,实际产量与美国接近。1998年美国农药销售额为81.5亿美元,
2003年为100亿美元(包括出口)。以2003年相比,美国农药销售额是我国的2倍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农药的
品种过于落后,附加价值太低。
2. 农药品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少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生产(包括完成中试)的农药品种有313个,其中专利未到期产品54个,占17.25%,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13个,占4.15%,见表3。
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有:杀虫剂,氯噻啉、硝虫硫磷和倍速菊酯;杀菌剂,氟吗啉、噻菌铜、
申嗪霉素、中科3号、中科6号;除草剂,单嘧磺隆、单嘧磺酯、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和双甲胺草磷。目前这些
品种正在推广中,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小。
3. 农药出口量大,出口价格低
近年,我国农药出口形势大好,出口量迅速增长,2004年达到39.1万吨(见表4),但出口额相对较低。2004
年我国农药进口平均单价为5250.25美元/t,比出口单价3033.25美元/t高2217.00美元/t(见表5)。这反映我
国在农药贸易中的技术差距,从国外进口的农药附加价值高,而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是非专利的老品种,且出口以原
药为主,少量出口的制剂,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及国外,以及企业间无序、恶性竞争等,影响了出口产品的
价格。
4. 产品质量虽有提高,但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近年我国农药质量已有很大提高,也涌现出一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如吡虫啉、溴氰菊酯、甲氰菊
酯、多菌灵、三唑酮、草甘膦和苄嘧磺隆等。
农药质量差距包括原药、制剂和包装3个方面:
原药方面 笔者曾对国内98个农药原药品种的有效成分含量作过调查分析,结果是:含量大于98%的只有15
个品种,约占15%;含量在97%~95%的33个品种,约占34%。,即含量大于95%的只占49%。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原
药含量大多在95%以上,甚至达到98%、99%。
近年,原药中的杂质分析与控制已逐步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重视程度还不够。入世后我国农药出口贸易不
断增加,外商对农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不少国家和地区以种种“技术壁垒”试图阻挡我国农药的进入,所
以如何通过工艺改进,减少杂质、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已是当务之急。
制剂方面 我国农药制剂的差距主要在2个方面:①剂型落后。目前我国农药剂型中,70%~80%的是乳油和可
湿性粉剂,缺乏环保型的水基化、固体化剂型。②在各种新制剂中,由于助剂落后,产品质量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如有的制剂在扩展性、粘着性、稳定性和湿润性等方面性能不佳,影响了防治效果和产品出口。
农药包装方面 近年,以塑代玻在我国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一般PET瓶的阻隔性差,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江苏
龙灯博士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氟化瓶生产,为提高包装质量创造了条件,但目前由于价格高(1.8~2.4元/个),
还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只限于部分高价农药的出口包装。
5. 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自动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药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敌百虫一步水解法制敌敌畏;环戊二烯法合成吡虫啉工艺等,
都具有创造性,以其低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江苏扬农股份公司的溴氰菊酯生产和大连凯飞化工公司的农药中间
体八碳烯生产都采用了DCS系统全流程控制,是我国近年工艺技术水平提高的突出实例。可是,我国农药工业的整
体技术水平约落后于国外30年,特别是自动化水平还很低。
6. 农药企业抓生产多,抓环保少
多年来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环保的弊端。在建设项目总投资中,三废治理投资只占10%~15%,
而国外一般达到30%~40%。而且我国也缺乏先进、可行的治理技术;建成的三废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少,从而对
周围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按照可持续发展方针,狠抓三废治理、保护环境任务紧迫。
7. 科研取得新进展,但创制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农药以仿制为主。至今,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取得三证或正在办理三证,走向工业化
的创制新农药有22个,来自13个单位。从市场份额讲,在我国非专利农药仍占有绝对优势,创制品种在市场中的
份额还非常小。
8. 农药厂点多、规模小、水平低、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约3000多家,厂点多、规模小、水平低、缺乏竞争力是我国农药工业致命的弱点。
据国家统计局对650家农药企业统计,2004年在统计的农药企业销售收入总和为468.9亿元(农药销售收入加上
各企业其他产品的销售收入),按当前汇率折算,约为57亿美元。而先正达公司2003年仅常规农药销售额已达55.07
亿美元。2003年全世界前6家公司常规农药销售总和为225.33亿美元,占全球的84%。我国650家企业的销售额
仅为世界6家农药公司常规农用销售额的1/4。
发展方向篇
1. 通过兼并重组,建造我国的农药工业“航母”
为提高我国农药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对几千家规模小、水平低的企业进行整改,建造我国农药工业的“航母”。
可采取以下2种途经:其一是,对农药企业进行GMP认证,合格者方可继续生产;其二是,企业间常规的兼并、重
组,组建农药工业“航母”,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我国农药工业的整改中,已有一些成功的实例,如浙江新安化工集团2004年已初步商定并购江苏镇江江南
化工厂,从而使其草甘膦生产能力达到5.6万t/a,进一步巩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又如,广西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来只生产、经营小规模生物农药,2001年产值只有2000万元,通过兼并、
收购4家农药公司,2004年农药总产值已达3.2亿元,2005年初又收购了香港1家公司,预计今年总产值可超过
5亿元。
2. 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加快杀菌剂、除草剂的发展
●提升高毒农药取代的水平 PIC国际公约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我国高毒农药的取代进程,5个高毒品种的禁
用已经进入倒计时,取得了明显进展,致使我国杀虫剂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1.3%,下降到2004年的48.9%,首
次低于50%。
关于高毒杀虫剂的取代品种,应该提高品种水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首选杂环类杀虫剂 已在全球取得很大成功的吡虫啉是最突出的代表。继后的吡虫腈、溴虫腈、氟虫腈、噻
虫嗪、噻虫胺、噻虫啉、乙虫腈、硝胺烯啶、呋虫胺和茚虫威等,都是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高效杀虫剂。
②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一方面在棉花、果树和蔬菜等旱田作物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望在水稻上打
开市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在水稻田的应用研究”课题已进行一年,在充分筛选药效,完成水生生物环境生态安
全性研究的基础上,开放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在水稻田的应用,是高毒取代的一项重大突破。
③生物农药 阿维菌素在水田应用的审查,将有利于推动高毒取代工作。另外,甲胺基阿维菌素和乙酰胺基阿
维菌素都为高毒取代提供新选择。
④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除老品种杀虫双、杀虫单外,近年迅速发展的杀螟丹和新开发的杀虫环也是有前途的取
代品种。
⑤有机磷杀虫剂 除了适度发展毒死蜱、二嗪磷外,希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硝虫硫磷和氯甲胺磷加速产
业化,在推广应用方面取得好成绩。另外还有甲基毒虫畏、甲基噁唑磷和吡唑硫磷等。
●加快杀菌剂的开发 由于杀菌剂在全球各类农药中增长最快,在1993~2003年,全球杀菌剂市场年均增长
1.7%,高于除草剂的1.2%和杀虫剂的0.6%。据预测,2003~2008年间,全球杀菌剂市场年均增长1.5%,高于除草
剂的零和杀虫剂的0.6%。而且至今尚未有成功的抗病转基因作物(GMC)商品化种植,以及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
整,都为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特别是近年拉美和美国大豆锈病的蔓延,为杀菌剂开辟了新市场,成为
推动杀菌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杀菌剂的开发。
●调整除草剂的研发方向 在全球农药市场中,除草剂占50%,在美国、英国,除草剂占60%以上。即使在发
展中国家,近年除草剂市场也发展很快。最明显的是亚太地区农药市场多年来都以杀虫剂占第一位,但2003年首
次除草剂上升到第一位,占37.3%(杀虫剂占36.4%)。
我国化学除草仍以每年3000万亩(1公顷=15亩)以上的面积扩展,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是我国除草剂发展的动
力。2000~2004年,我国除草剂产量增长近1倍,在农药产量中的比重,从18.0%增加到26.4%。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除草剂仍是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重点。
但是由于全球耐除草剂GMC的发展,必须调整除草剂的研发方向。
①集中开发与GMC相关的农药品种。
GMC的纵深发展,将进一步压缩常规农药的发展空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GMC的迅猛发展,常
规农药的市场连续下降。2000~2003年,常规农药的年均增长率为-4.5%。
但是,GMC的发展也为一批相应的化学农药提供了新市场,而且大多是非专利农药,目前已开发GMC作物的除
草剂已有16种(类),可以作为我们开发的选择对象。
②转向针对草甘膦、草铵膦的弱点进行新除草剂、新剂型和新混剂的开发。
●加大投入,加强新工艺、新农药、新剂型的研发 我国农药工业的现状是以仿制生产非专利农药为主,这是
落后的表现。因为我国目前没有实力象研发型跨国公司那样,投入总销售额10%的费用进行新农药创制。世界前6
家大公司的高投入-高回报模式使它们保持在世界最先进的第一集团军水平,引领世界农药潮流。拜耳公司从1999
到2005年陆续推出17个新农药(即每年至少有2个新农药上市),预计其市场总值达9.58亿美元,这就是拜耳农
药销售额能够连年增长的主要原因。
我国在农药研发上的投入甚微,“九五”投入1.5亿元,“十五”投入1亿元,因此,要提高我国农药行业水平,
必须加大投入,争取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内,使部分企业进入世界第二、第三集团军的行列。
●从工艺改革入手,治理三废,提高农药工业技术水平 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深
入进行农药工业的工艺改革,既可使“三废”资源化,实现清洁生产,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近年,
国家环保总局已下决心狠抓农药“三废”治理,从建立各种农药的“三废”排放标准入手,分批实施,分批治理。
表1 2000~2004年我国各类农药产量 万t
年份 杀虫剂 所占比例 杀菌剂 所占比例 除草剂 所占比例 合计
/% /% /%
2000 39.72 61.3 6.87 10.6 11.62 18.0 64.77
2001 42.99 59.6 6.90 9.57 15.19 21.07 72.09
2002 45.94 55.0 7.47 9.09 20.24 24.63 82.17
2003 47.44 55.0 7.95 9.20 21.07 24.40 86.30
2004 42.5 48.9 9.10 10.50 23.00 26.40 87.00
注:表中数据为有效成分。
表2 2000~2004年我国农药销售额 亿美元
年份 企业数 销售额/亿元 折美元
2000 611 258.4 31.40
2001 627 281.7 34.23
2002 605 304.4 37.00
2003 623 371.6 45.15
2004 650 468.9 56.97
表3 2004年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数 %
分类 品种数 所占比例 其中专利产品 所占比例
杀虫剂/杀螨剂/ 127 40.6 19 15.0
熏蒸剂/杀鼠剂
杀菌剂/杀线虫剂 80 25.6 11 13.8
除草剂 92 29.4 23 25.0
植物生长调节剂 14 4.4 1 7.1
小计 313 100.0 54 17.3
表4 1998~2004年我国农药进出口 亿美元
年份 进口量/万t 进口额 出口量/万t 出口额
1998 4.60 1.87 10.69 3.24
1999 4.77 2.42 14.73 4.40
2000 4.11 1.92 16.16 4.63
2001 3.47 1.65 19.04 5.41
2002 2.70 1.36 22.20 5.92
2003 2.80 1.34 27.40 7.30
2004 2.80 1.47 39.10 11.86
注:进出口量为实物量。
表5 我国1994~2004年农药进出口平均单价对比(美元/t)
年份 进口平均 出口平均 年份 进口平均 出口平均
单价 单价 单价 单价
1994 4281.25 2495.89 2000 4671.53 2865.10
1995 4610.95 3305.08 2001 4755.04 2841.39
1996 4285.71 3744.91 2002 5037.04 2666.67
1997 3415.64 3534.78 2003 4785.71 2664.23
1998 4065.22 3030.87 2004 5250.25 3033.25
1999 5073.38 29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