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工业如何在挑战中蓬勃发展
□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 廖正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塑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已步入世界塑料制品大国
行列。我国的塑料企业也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面向未来,形势喜人。我国塑料制品产量由2000年的
1035.76万t增至2004年的1846.41万t,年均增长率达15.6%;工业产值由2001年的2043.9亿元增至2004年
的3794.27亿元,年均增长22.9%。2005年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000万t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的塑料制品
产量约达2300多万t。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塑料工业如何在挑战中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已经成
为众多业界同仁共同思索的问题。
2004年塑料行业在动荡中前进
2004年是塑料行业较为动荡的一年,石油价格不断飚升,塑料原料价格节节攀升,无疑对国内塑料行业形成
极大的冲击。受此影响,虽然塑料制品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的绝对值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但从增长速度上来看,却
是有所放缓,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亏损额上升。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些企业对此已有所认识,部分企业的
目光集中到了再生塑料上面,受此影响,从2004年第三季度末起,再生塑料的价格也呈上涨趋势。
产量增长 亏损企业增多
2004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累计完成1846.61万t,同比增长11.98%(见表1)。各种分类产品产量呈现增长
状况,只有农用薄膜产量同比下降3.28%,主要是受到第四季度的大幅减产所影响。由于第四季度的减产,从2004
年12月份开始,农用薄膜市场已经开始出现需求旺盛的势头,农膜的价格也处于上升趋势,因此从发展趋势上来
看,2005年农膜的产量应该有所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681.13亿元,同比增长25.68%;实现利税
231.02亿元,同比增长9.96%;利润总额为141.67亿元,同比增长10.64%;新产品产值123.62亿元,同比增长
24.47%;出口交货值964.49亿元,同比增长22.44%。
2004年石油价格的攀升致使塑料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塑料制品行业面
临新的洗牌。因此2004年的亏损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达到1718个,占全国塑料制品企业的18.14%;而亏损额
也大幅提升,达到了28.44亿元,同比增加了25.04%。
出口快速增长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2004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见表2),累计出口1078.4万t,同比增长22.77%;出口额
达12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21%。塑料制品进口量为178.1万t,同比增长8.65%;累计进口额7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9.39%,贸易顺差57.02亿美元。
近两年塑料丝及异型材出口增长迅猛,2004年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半以上;另外,塑料板、片材的
出口也有大幅增长。在进口方面,塑料丝及异型材进口呈下降趋势;人造革、合成革虽然进口量略有下降,但进口
金额却有上升。
总体来讲,我国出口的塑料制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或者是一些国外出设计、出工艺的委托加工产品,
与进口的同类产品相比,在技术含量、工艺设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国内企业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国内,
而是要放眼世界,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包括设计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国塑料产品出口
“以量取胜”的现状。
重点企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促进行业洗牌
2004年塑料制品行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共计9473个,实现
产品销售收入 3681.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68%。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704个,占企业总数的7.43%;
产品销售收入 1913.98亿元,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51.99%。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24家,居首位的佛
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为41.45亿元,浙江大东南集团、常州塑料集团、申达集团、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
无锡市兴达泡塑新材料、芜湖海螺型材、新疆天业股份、安徽国风集团、河北宝硕集团等公司销售额也位居前列。
随着塑料制品应用越来越厂泛,社会对塑料制品的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未来将不断会有新的企业加入到塑料制
品行业中来,同时,又将有大批落后的塑料制品企业被淘汰。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内,塑料制品行业将完成这一
轮的洗牌,形成新的市场格局,产业集约度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程度会越来越激烈。诸如佛山塑料、浙江大东南
集团、常州塑料集团、河北宝硕集团等龙头企业,无论是在资金、技术、工艺水平、市场营销等各方面都有着较大
优势,他们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以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而相对于其他塑料制品企业来说,也应找准在行业、市场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
综合素质,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在我国塑料工业中,农用塑料(包括农地膜、节水农业器械和土工合成材料)仍占着重要的地位,
将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包装材料和塑料建材将是塑料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领域;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程塑料制品
及复合材料,其生产与应用领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管材、异型材、压延制品、双向拉伸材料、薄
膜等的生产将逐步向经济规模方向发展;为保护臭氧层泡沫塑料生产进行无氟技术改造、为减少环境污染废弃塑料
回收利用及降解塑料的研制开发将逐步得到加强;为发展塑料制品的品种和提高档次,塑料机械和模具的开发和生
产将得到重视。
迎接挑战 紧抓机遇 提升整体水平
在“十五”规划中,我们就提出进入21世纪我国塑料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和困难同在的判断,
但更多的是机遇,实践表明我国塑料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将
面临更多的是挑战。我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广大制造业企业赚取的是低层次的加工利润,原料涨价一
个因素就把许多企业推到亏损甚至倒闭的境地,还要面临着制造业次发达国家和地区(东南亚、东亚)强有力的竞
争;而在制造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贸易壁垒面前,我们正遭遇着比其他许多国家更多的反倾销调查,面临的困难将
更多。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争得我们应有的市场经济地位和利益,如何提升我国塑料工业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赶超世
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塑料加工企业更具竞争力,是我们塑料界同仁迫切思考的问题。
总体装备水平低塑料机械提升空间大
除几十个大型国有塑料企业集团公司及部分独资、合资和私人等塑料制品企业拥有先进设备以外,我国绝大多
数塑料加工企业仍然以国产设备为主,正在使用的设备中大约20%属高能耗、低产能的设备,本应淘汰,但因种种
原因至今还在使用。
尽管近两年我国塑料机械装备产量比以往大幅度上升,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示了我国塑机行业强
劲发展势头,但是表征塑料加工技术水平的塑料机械装备仍然是国外先进装备占主导。我国每年生产塑机的销售总
额不及进口总额,尤其是信息产业及其他高科技产品、国产塑机与进口塑机因技术差异所造成的效益差异十分巨大。
为此,快速提升我国塑料机械制造水平,向高精度、低能耗、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方向发展成为塑料机械行业
发展的巨大挑战。近几年,我国出现了诸如宁波海天、黄岩精诚模具等一些出类拔萃的企业,产品已销往海外,为
广大塑料机械、模具的同仁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塑料界的信心。目前,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和巨
大发展潜力为塑料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并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塑料机械发展的巨大机遇。
中低档产品偏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我国塑料工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部分产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
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中低档产品偏多,高档与专门配套产品少;通用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
由于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致使企业盲目上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造成供过于求;有的企业开工不足,中低档长线
产品生产过剩;一些高档产品仍在大量进口。
从全国塑料行业结构来看,产品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高档产品逐渐增加。全国人造革、合成革出口量增长幅度
大大高于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进口量和出口量相差的绝对值比较,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但其绝对值在年年递减;国
内对高档人造革、合成革需求旺盛,高档产品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重点生产企业还应加大开发力度,提升产品档
次品质,立足扩大内需增大出口。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多年来,一方面我国塑料制品行业自己培养了大批塑料加工专业技术人才,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的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人才,他们在塑料制品工业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科技投入
极微,而且认识上严重落后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长期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较低,仅
在20%左右。有的企业把技术进步的希望寄托在不断购买和引进上,长期未能立足于自主研制与开发。面对竞争日
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一定要充分发挥行业的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自身研究
开发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集约化规模经营之路
目前虽然出现了一大批年产万吨以上的大、中型制品加工企业,而且有少数企业的产品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
占领了国内市场相当的份额,并获得名牌产品的称号,但这些大中型制品加工企业就其规模来看,与国外同行业企
业相比仍明显偏小。现有的佛山塑料、河北宝硕、常州塑料、浙江大东南、中达集团、烟台万华、芜湖海螺等20
余个企业集团的总产值约占全行业总产值的20%以上。但就其规模除大连实德、芜湖海螺等少数企业外,多数生产
厂家均不及国外一些大公司企业。因此,我们一定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集约化规模经营之路。
吸引国外来华投资办厂逐步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就地区而论,东南沿海与西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南方地区比北方
地区发达,沿海地区比内地发展快。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人均产量和消费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上海6省市是我国塑料工业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这些地区塑料制品加工企
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制品产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广东、浙江、江苏3省塑料制品产量位居全国之首
列,其产量合计为1041.8万t,占塑料制品产量总计的56.4%。其中,广东省的塑料薄膜、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
用塑料制品、其他塑料制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浙江省的塑料棒管材、塑料人造革、塑料合成革位居全国之首,江苏
省的泡沫塑料产量为全国第一。同2003年相比,辽宁省的塑料板片材产量超过了安徽省,跃居全国榜首;山东省
的塑料丝及编织品超过了浙江省而居全国之冠。
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集约程度较高,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主要生产地区基本上都集中在我国东南部沿海
地区。但与2003年相比,一些产品前三位的生产地区所占全国的比例已经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政
策,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原因所造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内陆地区所生产的塑料制品的比重
将有所加大,但由于西部地区交通状况的局限性,目前这种地域分布状况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我们
还需吸引国外来华投资办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集约化规模经营之路,逐步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我国塑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50年发展历程,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跨进了世界塑料先进
大国的行列。为适应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我们要走新型工业的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
企业制度建设;要加倍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全行业整体素质;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要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装备技术水平;要大力争创名牌产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同心同德,与时俱进,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表1 2001~2004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 万t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塑料薄膜 252.0 279.9 327.0 365.89
其中农膜 81.7 80.9 81.1 72.87
塑料板片材 71.5 85.3 89.7 168.81
塑料棒管材 122.1 136.9 189.9 197.00
塑料丝及编织制品 146.3 160.7 184.1 202.39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 63.0 72.5 88.0 100.54
泡沫塑料 62.5 66.9 85.9 85.95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 51.0 63.0 72.5 85.54
日用塑料制品 145.6 160.6 188.9 224.78
其他塑料制品 314.8 374.6 424.5 415.71
总计 1228.9 1400.5 1650.5 1846.61
表2 2004年我国塑料制品进出口统计 t,万美元
产品名称 出口量 同比% 出口额 同比% 进口量 同比% 进口额 同比%
塑料丝及异型材 25679.8 53.60 3971.5 66.15 8562.5 -22.78 2714.5 -3.85
塑料管材 121160.5 38.92 23315.8 60.96 36168.6 15.87 25447.0 43.79
塑料板、片材 703070.9 51.49 124064.1 70.42 958864.0 10.26 331469.9 39.54
人造革、合成革 191731.0 21.84 50244.6 31.65 114633.9 -3.17 55108.7 9.44
塑料铺地制品 376891.9 33.60 32798.2 44.76 35267.8 7.97 6261.9 22.46
其他塑料制品 9365811.6 20.43 1042980.1 26.72 627841.0 8.92 286235.5 22.81
合计 10784346 22.77 1277374.2 31.21 1781338 8.65 707237.5 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