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橡胶工业新局面
2005年23期 发行日期:2005-09-01
作者:鞠洪振
坚持科学发展观  开创橡胶工业新局面
□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 鞠洪振
    新世纪伊始,中国橡胶工业即进入崭新的发展机遇期,在前3年良好开端的基础上,2004年全行业又创造了
近10年来的新水平。
结构调整
品牌效应拉动全行业增产增收
    在经历入世全面考验后,2004年橡胶行业又面对新的挑战:天胶进口取消配额,关税提高8个百分点;受石
油涨价影响,合成胶等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且居高不下,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天胶、合成胶价格倒挂的现象;加之
煤电油运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使橡胶行业生产成本直线上升,威胁全行业经济安全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全行业
团结协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发挥品牌效应,不仅平衡了生产经营,而且夺得全行业的增产
增收。
    1. 产量和销售收入同步上升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轮胎总产量达2.39亿条,同比增长18.9%;其中子午胎总产量为9825万条,
增长42.7%(由于国家统计中含有部分摩托车胎,剔除后轮胎总量实为2亿条左右;按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调查统计
数据,子午胎总产量为1.03亿条)。胶鞋总产量为9.94亿双,增长10.3%。其他产品国家已不再统计,按近几年
协会会员企业产量比例和调查统计测算,2004年全国自行车胎产量约为4.1亿条,增长5%;输送带1亿m2,增长
12.4%;V带8.8亿A米,增长15%;胶管3.5亿标米,增长6%;炭黑140万t,增长37%;助剂32万t,增长28%。
    橡胶全行业销售收入达1538.9亿元,同比增长31.7%;出口产品交货值达373亿元,增长37.1%;实现利税总
额128.7亿元,增长19.4%。
    协会对会员企业统计,轮胎产量为1.34亿条、增长15.2%。其中子午胎产量7877.5万条,增长31.8%;自行
车胎2.1亿条,增长5%;输送带6771万m2,增长44%;V带5.5亿A米,增长19.6%;胶管4298万标米,增长17%;
胶鞋4.1亿双,增长13.9%;安全套32.2亿只,减少5%;炭黑96万t,增长50.9%;尼龙(聚酯)帘布34万t,增长
21.4%;钢丝帘线30.9万t,增长1倍多;橡胶助剂24.6万t,增长11.8%。
    9个专业分会和助剂专业委员会所属会员企业,2004年销售收入达794.5亿元,增长33.3%,占全行业的51.6%;
实现利税73亿元,增长21.1%,占全行业的56.7%;出口交货值215.2亿元,增长47.6%,占全行业的57.7%。
    2004年轮胎会员企业实际消耗生胶147万t,按历年比例数推算,全行业生胶消耗量在340万t以上。
    2. 企业经营机制发生转变
    2004年,橡胶全行业总的讲是增产增收,而最值得肯定的是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品牌
发挥了效应,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规范见到实效,企业经营机制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以轮胎会员企业为例,生产经营突显四大特点:
    ①生产集中度相对提高 上海轮胎、三角集团等十大中国名牌企业生产轮胎5187万条,米其林等9家合资企业
生产轮胎6039万条,19家合计轮胎总产量占全行业的一半以上。
    ②出口大幅度增长  全行业出口轮胎总量为6875万条,增长50.6%,而中国十大名牌加9家合资企业则出口
4925万条,占出口总量的71.6%。随着子午胎的快速发展,中国轮胎出口不再以斜交胎老产品为主,轮胎会员企业
子午胎出口量达3179万条,占会员企业轮胎出口总量的60.4%,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6.2%;全钢子午胎出口一起步
即达485万条,既占有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空间,也缓解了内需的压力,保持了产需平衡。
    ③名牌产品企业经济效益好于一般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协会不完全统计,中国十大名牌轮胎企业全年实现
利税总额为29.2亿元,9家三资轮胎会员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7.7亿元,两者之和占46家会员企业的93%,占全行
业的67.5%。
    ④以产品更新、升级换代为代表的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  十大中国名牌全钢子午胎总产量占全行业的70.0%,
9家三资企业半钢子午胎占48.7%。在米其林等三资企业推出安全、环保轮胎的同时,中国十大名牌轮胎企业也相
继推出55、50、45、40等扁平化、高速性能的高档轿车子午胎、无内胎及宽断面的公制全钢子午胎及工程子午胎。
    轮胎企业生产经营的这些特点也同样反映在其他生产企业中,如自行车胎排位前5名企业的总产量已占到全行
业的40%,输送带前5名占32%,安全套前4名占75%,炭黑前5名占到50%以上,助剂前5名占34%,钢帘线前5
名占70%,化纤帘线前5名占65%。生产集中度、市场覆盖面快速提高已成为橡胶市场竞争的必然。另外,产品结
构调整速度在加快,像高效、低毒防老剂、促进剂等绿色环保助剂产量已占到橡胶助剂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随着轮
胎结构的调整,2004年钢帘线产量与纤维帘线大体相当,如果加上胎圈钢丝,则钢丝用量首次超过纤维用量,高
模低缩聚酯帘线也在几家大厂形成生产能力。子午胎模具技术和生产有了跨跃式发展,基本上扭转了活络模依赖进
口的局面。以子午胎硫化机、二鼓和三鼓成型机、二复合挤出机、密炼机上辅机等为代表的专用设备达到或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在基本满足内需的同时,出口大量增加。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卓有成效,2004年又有江苏兴达钢帘
线、青岛高校软控自动输送系统和山东圣奥清洁工艺助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发展、名牌战略、循环经济
三大理念
推进橡胶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今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承上启下,预计橡胶工业仍能保持8%~10%或者更快一点的发展速度。但当
今世界上橡胶大国的竞争视点已不仅仅在发展速度上,而是更着眼于品牌竞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以节能、环保、
安全为标志的绿色产品竞争。以轮胎为例,业内专家对我国轮胎工业今后的发展达成了六点共识:第一,以自主知
识产权打造自主品牌,也就是要争创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形成中国名牌与国际品牌合理竞争的新格局。第二,以
安全、环保、节能为本,不断推出新产品,包括节能环保轮胎、低滚动阻力轮胎、仿生花纹轮胎、耐刺扎轮胎等。
第三,理性投资,不再搞一哄而上。鉴于60、65、75以上系列轿车子午胎及有内胎全钢子午胎产能过剩、市场饱
和等因素,建议这些产品停止扩大产能;对于扁平化、高速性能和无内胎子午胎,主要靠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来发
展,不宜再盲目建新厂、上新项目。第四,实施产品质量授信,加强行业自律,保护品牌、保护生产企业市场信誉、
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实施产品召回制,坚决制止假冒伪劣产品、无标产品和恶意割标产品流通。第五,从轮胎制
造过程入手,进一步改进配方设计和结构设计,生产工艺要向高效、节能、高精度发展,提高轮胎翻新率、翻新次
数和综合里程。第六,从源头抓起,扩大环保、安全原材料特别是绿色橡胶助剂的使用,以减少轮胎生产过程和废
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轮胎行业的六点共识,对其他专业来讲,其基本点应当说是相通的。比如,输送带重点发展高强力及阻燃带,
保障矿山生产安全;胶鞋生产我们是世界上老大,但运动鞋特别是竞技比赛用鞋应当有新的突破;安全套生产量提
高了,但自己的品牌却没叫响,尽快减少贴牌加工、培育自己的品牌,不仅是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整顿市场的有效
办法;制品行业更应当下大力气培育大厂、大公司,培育自主品牌,为汽车等支柱产业配套服务,替代进口;炭黑
行业发展专用产品,发展子午胎用的白炭黑,也不失为这几年工作的重点。
    确保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在创建品牌、推出新产品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进入中高档市场,既要有产品优
势,更要争取价格优势。从今年起,要下最大气力,逐步扭转低档次、低价格的局面。纵观国际市场上的大跨国公
司,其生产价值链无不集中在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三大环节上,而且是“抓两头带中间”。同时,在控
制产品销售渠道、品牌管理和宣传、营销乃至售后服务方面,不惜重金。
    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也是连在一起的,没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就没
有中国橡胶工业应有的知名度。从国际市场看,兼并收购、强强联合和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并以此取代投资新建,
已成为大公司实现低成本扩张的主要形式。在生产、市场、效益逐步向品牌企业集中的过程中,深信我国橡胶企业
联合、重组会有新的突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