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发展蓝图 调整结构重振雄风
——振兴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前景展望
□ 陶志华
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强调提出了5个
统筹发展战略,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区域发展战
略被赋予了更加具体的内容。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被提到日程
上来,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应以此为契机,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科
技实力和人才资源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提升东北石油和化学
工业整体水平,把石化产业培育成为东北的经济优势产业。
概 述
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面积78.79万km2,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6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16%。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辽宁6002.5亿元,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8
位;黑龙江4433.0亿元,居全国第12位;吉林2521.8亿元,居17
位。三省GDP总计12957.3亿元,占全国GDP的11.1%。从中国科学
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表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统计数字的排序看,东北三省在区域经济发展水
平、经济发展质量、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社会发展水平4项指标中,
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6、7、8位;在中
国可持续发展总能力的排序上,黑龙江居第8位,辽宁第9位,吉林
第10位。从绝大部分指标看,三省均位居全国省市自治区的前10名
内。显示出东北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资源优势、科技实力和人才资
源条件,发展潜力巨大。
化学工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东北化学工业已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肥料、
化学矿山、无机化学品、烧碱、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
涂料、橡胶加工、新型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主要行业的石油和化学工
业体系。2003年东北地区化学工业的销售收入为784.34亿元,占全
国化工销售收入9358.16亿元的8.38%;2002年东北地区石油和化学
工业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291.63亿元,占
全国石油和化工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5012.9亿元的
8.6%。一批以炼化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石化基地已经兴起,振兴东北
化学工业大有可为,并将对东北经济的振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我国东北地区石油和化学
工业企业共有1127家,占全国同类企业数的7.17%,其中国有及国有
控股企业数为293家,占企业中总数的26.0%,高出全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该项比例6.98个百分点;国有和国有控股
企业资产总计的比例为89.4%,高出全国同比的17.61个百分点。东
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非公经济不发达,已成为制约东北石油和
化学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东北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以石油和天然气
开采、石油加工为主,以销售收入和资产总计,两者分别占该地区整
个石油和化学工业的76.42%和63.02%,详见表1。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油资源优势。黑龙江的大庆油田是全
国最大的油田,2002年原油产量5029.35万t;辽宁省内的辽河油田
和沈北油田等,原油产量1351.15万t;吉林省抚余油田,原油产量
421.78万t,东北三省原油产量合计为6802.28万t,占2002年全国
原油产量16886.59万t的40.28%。
东北地区炼油能力较大,拥有13家250万t/a以上规模的炼厂,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7640万t/a,占全国炼油一次加工能力的26.38%。
2002年东北地区主要炼油企业一次加工能力见表2。
东北石油化工以乙烯为代表,拥有5个炼化一体化的石油化工企
业,2003年乙烯能力143万t/a,产量156.2万t,分别占全国能力
和产量的25.6%和25.5%,乙烯装置开工率109.23%,与全国109.6%
水平基本相当,说明石化产品销售形势良好。2003年东北地区乙烯生
产能力和产量见表3。
国内外环境分析和发展中的问题
1. 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大石油石化跨国公司兼并
重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为新一轮的产业分工和投资机
会创造了条件;国内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为我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目前国内经济正处在上升周期,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旺盛需求为石
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市
场需求为例,2003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2.38亿t,国内原油产量1.69
亿t,净进口8299万t,净进口包括燃料油在内的各类油品1439.24
万t(主要是燃料油)。2003年我国以乙烯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
能力560.5万t/a,产量611.8万t,进口乙烯下游产品折当量乙烯
928.2万t,乙烯表观消费量1540万t,乙烯国内生产满足率(产量/
表观消费量)为39.70%。1995~2003年乙烯产量年均增长率12.5%,
而同期乙烯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5%。PP、EO/EG、PVC、SM、PS、
ABS等国内生产满足率平均不到50%。为此国家鼓励建设大型乙烯及规
模化的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装置。据测算,目前在建和扩建的大型乙
烯项目建成后,2006年乙烯能力将达989万t/a,预计届时需求量将
达到1850万t,国内满足率为53.5%。“十一五”期间将再建一批乙烯
项目,这批项目有的可研报告已获国家批准,如福建;有的正在进行
前期工作,如新疆独山子、镇海炼化、天津石化、四川乙烯、大连乙
烯等,预计增加能力550万t/a,如这批项目的80%在2010年前建成,
则2010年乙烯能力可达到1403万t/a,届时需求约为2500万~2600
万t/a,国内满足51%~53%。
东北地区有丰富的原油资源优势,石化工业基础好,炼油能力大,
当前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有利于东北地区把石油工业作为优势产
品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增长点之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力度不大,体制创新和
机制转换迟缓
传统产业改造乏力是东北工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和调整乏力的主要
因素,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和东北整体工业振兴存在相同的问题。2003
年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
8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6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资产仅占东北
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总资产的0.84%,而华东、华中地区同一比例分
别占1.93%和1.53%。中外合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总
资产占东北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总资产相对更低,仅为5.58%,低于
该项比例最高的华东地区20.66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的以上指标优
于黑龙江和吉林省,该省民营企业资产占总资产的1.68%,中外合资
企业资产占总资产10.64%,说明东北三省存在着差异。
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
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东北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东部沿
海地区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以辽宁盘锦乙烯厂为例,该企业是我国
惟一的一家地方所属国有乙烯企业(其他乙烯厂均分别属中石化和中
石油两大公司所有),由于缺乏原料油和资金,长期维持中小规模生产,
企业效益平平,2003年开工率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次酝酿扩
能改造,渴望乙烯规模向经济规模靠拢,但至今尚未起动。
②经济结构调整,老企业改造任务艰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任重道远
如前所述,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七成以上是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石
油加工业,原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石油炼制能力占全国26.4%,原
油炼制生产的成品油当地无法消化,大量过剩外运。以2002年生产的
汽柴油为例,东北生产量3266万t,而需求量为1152万t,区内过剩
2114万t,需运往外区或出口。
东北地区的重点优势产业即石化产业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
下,突出表现在乙烯装置分散、规模小,平均规模28.6万t/a,而全
国平均规模为31万t/a,最大规模70万t/a。如东北最大的石化企业
为大庆石化,乙烯能力48万t/a,最小规模12万t/a,且能耗、物耗
较高。除吉化大乙烯较先进外,辽阳乙烯也处较差水平。
东北石化业炼化一体化程度差。世界大石化基地基本是炼化一体
化布局,以达到资源、物流、公用工程的优化共享,追求效益最大化。
而东北大部分炼厂是纯燃料型炼厂,最大炼厂抚顺石化号称千万吨级
炼厂,下游乙烯规模仅14万t/a,油化一体化潜力大。
综上所述,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区域性战略重组、以工业园区
的规划模式发展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③投资环境、融资渠道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尚需付出努力
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对提高区域经济活力有重要
作用。2003年中外合资企业的资产占石油和石化工业总资产的5.58%,
中外合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占7.06%,远远低于华东和华中地区15~20
个百分点,说明东北地区开放程度不足,需要努力转变观念,改善投
资环境。
东北三省属沿海沿边省份,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潜力。构筑区
域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和参与国企,特别是大型
国有化工企业的改组改造不仅可以改善资产质量、接受国际产业转移、
拓宽市场,而且可以带来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带来新的体制和
机制。只有市场主体活力上升、实力壮大、竞争力提高,振兴东北石
油和化学工业才有希望。
振兴思路和前景展望
1. 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制订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调整、改造和振
兴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打好基础,扎实推进;从大力推进石
油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手,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
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石油和石化行业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整
合资源、调整布局,提高集中度,增强竞争力;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
战略性重组,以点带面形成二三个特大型东北石化工业园区,提升东
北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水平,把石化产业培育成为东北的经济优势产
业。
2. 前景展望
①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大庆石化、吉林石化、抚顺
石化和辽阳石化等一批国内著名、对东北经济有重要影响力的特大型
石油和石化企业均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
因此中国石油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将对东北地区石油和石
化工业的振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公司已对东北三省石油和石化
企业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辽宁省 将石油化工驶上新世纪发展的快车道。利用进口俄罗
斯原油,建设含硫原油集中加工基地、建设大型化纤及原料基地、建
设炼化一体化的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的石化基地以及一批炼
厂的扩能改造工程。
▲吉林省 利用石化产业改造老化工基地,再造二度辉煌。吉林
油田和吉化公司是吉林省的两大石油石化骨干企业,中国石油将加快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力度,使油田储产上新水平;吉化公司通过对现有
38万t/a乙烯的改造,第一步形成75万~80万t/a乙烯为龙头的石
化基地,第二步将建成百万t级以上乙烯规模兼有合成材料、化纤单
体、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学品有特色的综合型化工基地。
▲黑龙江省 以大庆油田和石化聚烯烃基地为龙头,做大做强石
化产业,构筑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全面带动黑龙江经济起飞。黑龙
江是全国的能源基地和石化基地,石油石化工业对全省区域经济有强
力的支撑和牵动作用,中国石油制订的稳定东部、开发西部的发展战
略,在稳定大庆油田的产量上投入较大,对发展黑龙江石化产业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继续执行此战略,并将改造扩大大庆石化基地
的规模,使之成为东北特大型聚烯烃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的30万
t/a PP项目将是国内最大的PP装置之一。
中国石油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构筑的石油化工现代化产业群,将会
对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乃至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腾飞起到关键和决定性
影响。
②调整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将是形成内在经济增长机制的重
要条件,民营企业崛起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大连实德集团是辽宁
省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民营集团,经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
为拥有亚洲最大化学建材生产加工能力的大型综合性民营集团,现在
正迈入第2个10年发展期,其目标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向上游石油石化产业推进,并计划
在大连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和国内最大的百万吨以上规模的乙烯。目前
建设方案已初步确定,优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个项目的
建设规模和上下游一体化的布局,以及集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前来投
资参股,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结构,在辽宁石化工业发展史上是空
前的,将为东北地区石化工业振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东北老工业基地除上述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外,还有一批量大面
广的地方企业,这些企业涉及的产业多,产品门类复杂,精细化程度
较高,又贴近地方工业的市场。通过统筹规划,加快地方企业的重组
整合,提高其配套和深加工能力,拉长产品链,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
配置中的作用,把三省地方化工企业与石油石化大企业联系起来,将
是振兴东北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一支生力军。规划化学工业园区,以石
化大企业为核心的同时形成辐射性的产业带,利用城市改造拆迁、淘
汰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破产亏损企业等手段和机制,实施东北地区石
化产业结构调整、区域资源整合优化战略,将大有可为。
④政府在振兴东北石油和石化工业中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
场监督、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有些媒体介绍,地方政府
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其竞争实力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这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中国的国情。市场竞争已经把各级政府推上了竞争的舞台。
哪个地方的政府有能力、有水平,把市场环境创造得更好,哪个地方
就有可能更多地吸引资本、技术、人才这些宝贵资源,就会获得更多
的就业、税收和经济增长;哪个政府创造不了好的环境,本地的资源
就会外流。因此,政府能否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多地吸引
各方面的资源,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因素。
表1 2003年东北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
各行业销售收入及资产比重 %
销售收入比重 资产比重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33.05 38.46
石油加工业 43.37 24.56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10.95 17.43
合成材料制造业 4.45 4.48
橡胶制造业 2.15 4.19
化学肥料制造业 2.11 4.46
专用化学品制造业 1.86 2.85
涂料、油墨、颜料等产品制造 0.94 1.37
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0.42 0.89
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 0.37 0.60
化学农药制造业 0.26 0.55
化学矿采选业 0.05 0.14
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 0.02 0.02
合计 100 100
资料来源: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
运行分析报告》2004年第2期。
表2 2002年东北地区主要炼油企业
一次加工能力表 万t/a
常减压 套数 单系列 加工量
能力 /套 平均规模 /万t
抚顺石化分公司 920 5 184 821.7
大连石化分公司 1050 2 293.3 674.5
大庆炼化分公司 800 1 800 670.7
大庆石化分公司 600 2 300 535.0
大连西太平洋分公司800 1 800 670.7
辽阳石化分公司 550 2 275 307.5
锦州石化分公司 550 2 275 500.9
锦西石化分公司 550 2 275 492.6
吉林石化分公司 530 2 265 456.1
前郭石化分公司 330 2 165 173.1
哈尔滨石化分公司 330 2 165 204.4
鞍山炼油厂 250 1 250 95.6
辽河石化分公司 410 2 205 230.6
合计 7640 5833.4
表3 2003年东北地区乙烯生产能力和产量 万t/a
序号 企业名称 能力 产量/t 产品方案
1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 48.0 50.8 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主,
丙烯腈(AN),丁辛醇等
2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15+38 57.5 PE、EO/EG、HAC、丁辛醇、苯酚
丙酮、ABS等
3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14 17.9 PE、PP、EO/GG、AN、SM/PS等
4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 12 14.5 PE、PP为主,另有化纤原料PX、
PTA,是中国石油化纤基地
5 盘锦石化 16 15.5 PE、PP、SM/PS、ABS等
合计 143 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