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五年期待我国由石化大国成为强国
□何铮
乙烯工业现状
跻身世界石化大国行列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原油加工能力、乙烯和三
大合成材料产能均居世界前列。截至2004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14亿t/a,居世界第2位;乙烯生产能
力达到606万t/a,居世界第3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1950万t/a,居世界第2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9万t/a,
居世界第3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310万t/a,居世界第1位。2004年加工原油2.73亿t,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油
品1.64亿t,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当年乙烯产量626万t。根据综合消费系数法和弹性系数法,乙烯当量需求
2010年为2500万~2600万t,2020年为3700万~4100万t。
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初见成效 目前已建成燕山、扬子、齐鲁、大庆、茂名、兰州、仪征等一批大型石油化工
基地,产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产品结构得到改善,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所增加,合成树脂
专用料和差别化纤维比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主要石化产品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004年,
乙烯当量消费达到1730万t,国内乙烯产量只能满足需求的3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进口石化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2004年我国进口合成树脂2244.9万t、合成纤维167.7万t、合成橡胶109.5万t。另外,我国生产的石
化产品多为大宗通用产品,专用塑料品种、差别化纤维、特种橡胶多数依靠进口。
环保要求带来成本压力 从源头削减污染,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
最终实现“零排放”是现代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按照“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对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
●战略目标
力争用不到20年的时间把我国石化工业建设成为总量与规模实力居世界前列、布局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
动和支持相关行业进一步发展、拥有若干家竞争力较强的跨国经营的石油石化公司的现代化石化工业,使我国步入
世界石化强国前列。
到2010年,乙烯产能显著提高,满足国内乙烯当量需求的55%,建成一批大型骨干石化基地。
2020年乙烯装置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增加用重质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能力300万t/a,两项合计相当于
满足国内乙烯当量需求的60%左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水平,主要石化产品的品种、质量满足国内市场需
要,建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
●主要措施
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骨干一体化炼油化工基地 2020年前,主要建成以南京、上海和宁波地区炼化企业为
主的环杭州湾炼化工业区;以广东、福建、海南地区炼化企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炼化工业区;以辽宁、京津和山东
地区炼化企业为主的环渤海炼化工业区;以甘肃、新疆地区炼化企业为主的西北炼化工业区。从而大大改善区域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加工,增强互补性,形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配套的基本格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调整装置和产品结构 加快现有乙烯及其下游装置的改造和合资项目的建设进程,及时规划新的乙烯项目。根
据不同类别产品的实际情况,调整产品结构,突出特色。合成树脂方面,在巩固通用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提高
电缆料、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合成纤维方面,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涤纶品种,同时进一步开
发腈纶在毛纺、锦纶在工业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发挥国内骨干企业的自有技术优势,加快PX、精对苯二甲酸、
己内酰胺、丙烯腈等合纤原料自有成套技术的开发;提高合纤产品在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和产业应用等新领域的占
有率。合成橡胶方面,要进一步开发品种牌号,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大化工用油优化配置力度,内陆地区企业要立足自产资源,积极利用油田轻烃资源作
为补充;沿海地区企业在立足炼化一体化优化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区域资源优化,并积极利用国外原料资源,提高
国外原料采购能力,不断开拓进口超轻原油、凝析油和石脑油等供应渠道。
加大对国外权益油的利用 今后应利用权益油优化国内的资源和产业链。在权益油运回国内距离近且加工经济
可行的情况下,可以运回国内加工。若运距远、运回加工不经济,可在油气资源生产地建设相应布局合理、规模化
的加工设施,就地加工后将国内紧缺的化工用油和柴油等运回国内。
整合优化区域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结合东中部几大都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
开发大西北机遇,形成若干个炼化工业区,进行区域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做到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内石化原料及中
间物料的互供,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品链。
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 优化炼厂原油资源和加工流程,发挥炼厂轻烃、丙烯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经济的方式尽
可能多地生产化工原料;整合乙烯裂解汽油、芳烃和碳四抽余油资源与炼厂资源的互供;整合氢气资源,优化氢气
的利用,降低氢气成本;优化公用工程,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提高三大合成材料产品质量 加强对三大合成材料的应用研究,建立加工应用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新产品、新
品种微观结构分析与表征的研究工作,找出相关规律,及时为后加工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服务。统筹考虑区域市场需
求,加强区域资源优化与联合,企业要形成并发挥各自特色,同一牌号尽可能集中在一个企业进行开发和生产,有
利于企业组织批量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发挥整体优势,与进口产品展开有针对性的竞争。
解决化工原料瓶颈问题 乙烯原料的补充措施有三:一是进口石脑油,在全球特别是中东地区获取石脑油;二
是进口凝析油,重点考虑亚太和中东地区的凝析油;三是发展利用重质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工艺技术,发展这项技
术不仅能够缓解今后生产丙烯衍生物过度依赖乙烯装置的局面,还可用聚丙烯替代部分聚乙烯,实现聚烯烃的结构
调整。
加快技术开发 要使石化总体技术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拥有建设大型乙烯及下游
主要装置的成套技术。要尽快开发和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己内酰胺、丙烯腈等技
术。
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针,石化工业要广
泛应用信息技术。企业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实现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支撑规范、量化的绩效考
核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支撑“市场—生产—供应”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技术平台。重点包括
开展过程检测和控制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工程设计与科研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
应用等。
主要制约和影响因素
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制约 国内油气产量不能满足需要,发展石化工业面临资源制约。近年来国内原油产量一直
在1.7亿t左右,产量增长速度远低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造成原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
进口国,200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预计2020年将增至60%,这将严重制约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今后乙烯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约
40:1,乙烯所需化工用油可以实现自给,但到202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可能降至20:1,化工用油自
给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利用国际油气资源面临复杂多变的风险 如果按大力发展乙烯工业的情景,使国内乙烯当量满足率达到约
60%,那么乙烯装置生产能力2010年为1500万t/a、2020年为2300万t/a。即使在优先满足全国运输燃料需求的
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提供乙烯原料,2010年和2020年我国乙烯原料仍分别有500万t和1400多万t的缺口。这些
缺口若要依赖国内满足,势必推动炼油能力的扩张。2020年如果我国石油消费超过5亿t,那么石油缺口至少3亿
t,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60%,我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于国际资源,占届时世界地区间石油贸易量的10%左
右。这一方面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使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同时还
存在着油价波动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的风险。
经过论证,从发展我国经济、保障石油安全、促进石化及相关产业发展、保护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多方
面因素考虑,我国可承受的石油消费总量2020年控制在4.5亿t左右比较适宜,因此,乙烯工业也必须顺应国家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持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