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学工业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5年48期 发行日期:2005-12-13
作者:傅向升
化学工业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傅向升
                                    把握好“实与冷”
    前不久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纵深部署。
“十五”就要结束,“十一五”即将启动,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化学工业如何把握科学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主
要应把握好两个字,即“实与冷”。
    关于“实”的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编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这个《建议》是“实”的最好体现,这个《建议》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在目标部分没有像以前那样罗列一
大堆数据,只是非常清楚地提出了两个明确的数字,即“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的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简单明了,既很“实”又很有针对性。“实”是因为这个“翻一番”,认
真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和发展速度,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总体战略部署中下一个10年奋斗目标的实
现,统筹了中国的实际。
    很有针对性是因为近10年的发展成绩是巨大的,但也暴露出一系列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制约
日益紧张,能源消耗增速过快,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如果对资源、能源等突出问题再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设节约
型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前在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有些地区、有些单位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发展
是硬道理,但不能脱离实际。当前,不切实际的想法还很多,有些目标还很高甚至是过高,有些盘子过大、气魄也
很大。如此下去,有些地区、有些单位的“十一五”规划可能会穿着新鞋走老路,难以符合中央新的战略布局。“十
一五”应当把“实”放在突出位置,立足现有实际,提出实际目标,抓好重点实事,着眼实际效果,特别是企业应
当把做强、突出主导产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规划才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
    关于“冷”的问题。就是对于已取得的成绩要冷静,对于当前的热点要冷静。对于已取得的成绩一定要正确对
待,有我们自身的努力,也有宏观环境的因素,更有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还要冷静地分析,
哪些是良性的发展,哪些将成为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制约。在成绩面前能做到冷静地分析和理智的思考,下一步就能
够较好地把握科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当前的热点,更要冷静地分析和辩证的思维。发展形势越好的时候,越要警惕低水平重复建设。当
前市场紧俏的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一定不能跟风。前几年的维生素热是一个至今令人们记忆犹新的案例;去
年的焦炭热也让一些跟风的人们再次陷入了今年产品大幅降价、库存大量积压的境地。近一段时期以来化工界又有
一大热,那就是煤化工热潮铺天盖地。受高油价持续不跌的影响,国内很多省、很多地区、很多单位都要规划建设
煤化工项目,而且都是大项目、大手笔,应当冷静一些。例如,煤制甲醇全国拟规划建设的生产能力有几千万吨之
巨,小的装置规划年产几十万吨,大的百万吨有余,还有更大规模在规划中。且不说技术能否实现,如果真的形成
了几千万吨的产品,市场如何消化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有人说甲醇可以作汽车燃料,是可行,但毕竟还处于
试验推广阶段,目前尚未有国家正式标准出台;有人说甲醇可以做成二甲醚替代柴油或用作民用燃料,二甲醚替代
柴油比甲醇替代汽油还遥远一些,二甲醚代替液化气用作民用燃料方面,国内虽做过一些试用,但输送问题、灶具
问题、燃烧以后的空气影响问题等等都没有很好解决;有人说甲醇可以制烯烃进一步发展下游产品,目前世界上还
在试验阶段,尚没有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当前还有一大热就是煤变油,原油价格持续走高,汽车工业又在飞速发展,
人们对煤变油就给予了更大的关注。煤变油在南非是成功的,但那是一个特例,是当年南非受国际禁运,自己又无
原油可产,无奈只能走煤变油之路,据了解目前南非已经研究成功由天然气变油的技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也要改
变原料路线。我们可以再试想一下,煤变油的F-T合成技术的发源地是德国,当原油大批量供应以后,经济和技术
实力都很强的德国就不再去由煤变油了;改良F-T合成技术的是美国,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的美国也不去由煤变油,
如此看来,我们的煤变油热是否也该冷一冷呢?当然这都是一己之见,难免有失偏颇,仅供参考。
                               技术进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工作和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等7个方面的措施。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重大部署。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在节约能源和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已经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
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原料消耗、资源消耗,还是能源消耗、生态环境,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中央企业也
是一样,材耗、能耗、水耗以及环境污染的形势也都十分严峻,因此中央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
任。我认为技术进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中央企业以及各行各业,只有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技术水
平,才能为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降低原材料消耗要依靠技术进步。我国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消耗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相比差距很大。化学工业也
是如此,无论是油耗、气耗、还是煤耗,都比发达国家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就更大。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过程中,为了建设节约型企业,就要求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降低
各个企业的原材料消耗,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条件。
    降低能源消耗要依靠技术进步。我国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无论是电耗,还是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也存
在很大差距,这与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不相适应的。去年以来,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夏天全国各地大范围
限电,冬天全国各地大面积限气(天然气)、限煤、限燃料油已是人人皆知的现实。能源工业加快发展是一个方面,
关键还是能源消耗行业,特别是能源消耗大户一定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这才是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部署的根本措施。
    降低水资源消耗要依靠技术进步。世界水资源日益紧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而我国又是一个
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的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很低,特别是工业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还存在着巨大的空间。通过水
处理技术和药剂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有效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水耗、节约用水,而且还保护生
产装置和设备,进一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各行各业,特别是耗水大户应当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技术进
步节约已经十分紧缺的水资源。
    保护环境要依靠技术进步。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在有些地区、有些企业,生态的破坏、环境的
污染都是触目惊心的。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的破坏。如红矾钠
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渣,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采用无钙焙烧新技术就不会产生废渣,污
染也就消除了。农业的丰产丰收离不开农药,如果使用毒性高的、老的农药品种,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而且
还会使食用农产品的人们致病,甚至殃及后代;如果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新品种,农业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就是绿色
健康食品。磷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磷石膏,长期堆积不仅占用大量农田,而且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如果采
用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新技术,不仅消除了污染,而且还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工业
炉气(如炼厂气、黄磷尾气、电石炉气等等),如果采用气体提纯新技术(如变压吸附技术)进行收集和提纯,不
仅减少大气污染,而且气体经提纯后用于化工产品生产,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技术
水平是保护环境的最有力措施。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