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损害预警 构建行业金盾
□商务部副部长 高虎城
编者按:我国与国际经济联系逐渐紧密,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影响日趋深远。石油
和化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是各种贸易摩擦的高发区,今后一段时间内也将成为实施各种贸易
救济措施的主要目标行业。近日,商务部高虎城副部长在“2005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信息通气会”
上强调,集中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各大代表企业、研究机构的多方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更好地促
进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引导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后过渡期应对挑战、趋利避害、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现将高虎城副部长的讲话整理发表,以飨读者。(经作者同意,本文有删节)
石化行业要高度重视后过渡期应对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规模、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化工产品主要集中在无机、化肥等以基础原料为特征的低附加值领域。
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更高的石化、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明显。我国进口化工产品以高附
加值和资源性商品为主,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资源缺乏型产品,例如钾肥、原油;二是供不应求型产品,例如合
成树脂、合成橡胶;三是技术附加型、高档的合成材料,以及某些主要化工原料。出口则以低附加值的基础化工原
料等产品为主,集中在产业链上游,总体上是资源耗费型的出口格局。
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高附加值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薄弱环节。一些技术密集、资
金密集型产品,技术主要由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控制,是国内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领域。这些产业在国内正处于发展
初期,力量相对薄弱,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石油和化工行业近年一直是国外产品倾销的重点领域,也是产业损害问题最为集中的行业。截至目前,我国运
用贸易救济措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43起,其中2/3以上集中在石油和化工行业。涉案化工产品集中在有机化工原
料和合成材料两个行业中,涵盖了化工生产中的基础原料、中间原料到最终产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
纤维等多个产品链上的关键环节。从已经做出裁决的案件来看,反倾销申诉已经成为规范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维护
国内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石油和化工行业反倾销调查较为集中的事实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行业学习和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保护自身产业
利益的意识强,能力建设比较好。这是石化企业较其他行业善于运用WTO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后过渡期石油化工行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应对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动建立健全
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机制,善于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的
后过渡期行业的主要应对措施,特别是充分利用WTO赋予权力,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要加大技术投入,加快科
技创新;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些应对措施都非常好,相关部门应重视这些工作。
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是后过渡期应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在WTO框架下,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借鉴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逐步建立起了
一套科学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近4年的努力,已初步建成国家、地方、行业
和重点企业“四位一体”,覆盖重点敏感商品456个大类、2733个税号,监测范围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70%的产业
损害预警监测系统。
在石油和化工领域,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以氮肥、磷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为突破口,从重点领域入手,
逐步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自2003年6月以来,该局委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承担“重点化工产品产业损害
预警信息监测课题”,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重点产品从动态监测与静态研究两个层面,开展包括产业损害预警信息
监测、产业竞争力专题分析,上下游产品链关联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对重点化工产品进行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的收集、
加工与分析,提出权威、真实、客观和及时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动态、数据与信息和专题分析报告,为国内石油和
化工产业损害预警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撑。两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先后确定32种重点监测产品,进行产品纵向深度
分析和横向关联分析,其中有9个产品最终被立案调查,所提供的分析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为及时掌握我国重点化工产品产业损害预警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自2005年开始利
用“通气会”的形式沟通和交流产业损害预警信息,得到行业的积极反应,这说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
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从2006年开始,“通气会”将形成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总体看来,化工行业产业损害预
警监测工作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为手段,以专家为核心,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工作模式。从效果和作用来看,产业
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已成为入世后过渡期应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项具体工作重点落实
商务部党组对产业损害预警工作非常重视。在2006年确定的商务部12个重点项目中,扩容产业安全数据库将
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并作为建设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1.相关单位要建立一支产业损害预警工作队伍,共建共享,将“通气会”办成富有特色的预警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通气会”这个平台,参与各方定期交流各自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互通有无,共建
共享,而这些结果和成果的获得,离不开一支专业过硬的队伍。
石油化工行业的几大集团公司和一些协会已经在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有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中
国石化集团公司早在2003年9月24日就召开了集团公司产业损害预警系统项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成立了
WTO工作办公室,建立起中国石化产业损害预警模型系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从行业层面开展产业损害预警
工作,成立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争端解决委员会,统一协调行业的资源优势,开展维护产业安全的预防性、前瞻
性工作。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各大集团公司和行业协会的领导应亲自抓预警工作,并配备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从长远来看,
还要培育出一支相对固定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信息共享,才能真正做到依法依
规保护自己的利益。协会、企业、研究机构与政府之间,还应通过预警模式和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和预警信息的有效
融合,达到产业损害预警业务工作上的协调,使我国产业损害预警体系更加健全、方法更加科学、模式更加合理、
效果更加突出。
2.要重视和发挥专家的作用
专家学者在产业损害预警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专家评估体系是对数据分析的有益补充,是实现预警和
评估工作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保证。在“重点化工产品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监测课题”中就很好地发挥了行业内老
专家的作用,课题组聘请的一批老专家,不仅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工作成绩也很突出。他们对影响国内产业发展的
贸易相关问题紧抓不放,深入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建议。这一经验希望大家借鉴。也希望老
专家们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能够带出一批新人。
3.根据石油化工产业的特点,预警监测要以产业链分析和上下游关联分析作为重点
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链条长、相互依存度高,牵动面广。如国外对我国倾销的化工产品,相互之间多有关联,
往往是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对某一上游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上游产品价格得到提升,往往会对下游产业造成
影响。目前我国对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相关单位在开展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
工作中,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把产业链分析或上下游关联分析作为主线,会更易于发现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会更
有实质性意义,对维护产业安全所起的作用会更大。
4.重视“一把手工程”,发挥预警信息的作用
今年,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在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方面提出了推进“一把手工程”的举措,将重点化工产
品产业损害预警信息监测项目的研究成果定期发送到企业一把手的邮箱中、桌面上,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的联
系,让预警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促使企业一把手亲自抓产业
损害预警工作。各单位要重视预警信息的应用,利用这些信息着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差异化的商
品,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