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扬帆启航
2006年14期 发行日期:2006-04-11
作者:周凤起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扬帆启航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研究员 周凤起
    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循环使用、无污染,正日益成为化石能源之后的能源供应主体。今年1月1日,我国
《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场上的地位确立。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现状
和未来发展,我们特邀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研究员周凤起教授来解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可再生能源为各国所关注
    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两个车轮。从战略上来说,世界最终
将转入可再生能源的永续利用。所以世界各国都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当作21世纪能源发展的基本选择。欧盟
规定,2010年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要由1997年的6%提高到12%,2020年将达到20%、2050年
达到50%;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整个电力中的比例将由1999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美国提出,到2025年除
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生产将为2000年的两倍,其中生物质发电4500万kW、风电1000万kW、光伏发电3000万kW、
光热发电2000万kW;印度计划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10%。泰国在未来几年中将建立30万kW生物质
发电,未来10~20年5%~10%的电力要来自光电;拉丁美洲计划2010年整个能源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很多国家已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机制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1)赋予成本优势 主要是通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补贴和内部化环境成本(可通过征收硫税和碳税来实现),
以使可再生能源成本能够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
  (2)经济激励政策 包括对可再生能源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补贴采取投资补贴、生产补贴、消费补贴和各种
间接补贴多种方法,如贴息贷款、加速折旧、研究和开发及示范项目拨款等。
  (3)强制市场政策 通过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强制可再生能源占有一定的市场比例,其增量成本以公平的方
法转嫁给消费者。具体有以下形式: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它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占一定的比例,其
电价由市场决定,一般有给予生产者颁发有价的绿色能源证书和绿色能源证书交易机制相配套;上网法,它要求电
力公司以规定的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生产的电量(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由市场决定);竞争性招标制度,政
府发标并管制竞争性招标过程,通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商签订长期购电协议实现目标。
  (4)采用新技术 很多可再生能源技术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而需要继续攻关和示范,以进一步提高可再
生能源的竞争力。
  一、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
    1.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据专家估计,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是每年73亿t标准煤,目前开发量不足4000万t标准煤,所以我
国有足够的资源以供使用。
    2.技术趋于成熟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能量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技术可靠性进一步改善,系统日益完善和稳定,产业化不断发展,
已涌现一批商业化技术,如小水电、地热发电、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技术和微型光伏系统等。
    3.经济性不断改善
    目前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经济性上与化石能源相比还缺乏竞争力,但生产成本已有明显下降,如风电。
    4.巨大的潜在市场
    我国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每年要消耗6亿多t标准煤的能量,其中一半能源是靠作物秸秆和砍伐树木获得。
所以,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既可满足这些地区人民基本生活用能的需要,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再生资源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可
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主要是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除了小水电
外,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例如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发电(沼
气发电)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18倍。显然,高成本将会抑制
可再生能源的成长,而市场狭小又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碍,使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我国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确立宏伟发展蓝图
    1.总体目标
    建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形成完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2020年
后使其在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快技术进步,使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以可再生能源的现代利用技术,全面推进农村燃料结构的改变,逐步实现农村能源优质化;
利用可再生能源彻底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难的问题。
    2.数量目标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包括大中型水电)开发利用量将分别达到2.7亿t标准煤和5.3亿t
标准煤,届时将分别约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0%和16%,成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
利用还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202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分别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800万t、
11亿t,减少林木砍伐面积约3亿亩。
    ⑴ 持续稳步发展小水电
    目前我国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kW,年发电量约1.7亿kW·h,其中5万kW及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约1.28
亿kW。2005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1.16亿kW,其中小水电装机容量接近4000万kW。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
量将达到16500万kW,其中小水电5000万kW;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000万kW,其中小水电7500
万kW。
    我国小水电资源分布在全国1600多个县(市、区),是地方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首选资源。目前全国已
建成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正在建设400个适于小康水平的农村水电电气化县,我国小水电已形成完备的
产业体系。
    ⑵ 加快发展风力发电
    由于风力发电建设周期短,只要政策到位,完全可以做到当年建设、当年见效。2005年底全国风力总装机容
量已达126万kW,预计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kW,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西北、华
北和东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kW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kW风电基地。
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可达3000万kW。届时将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
等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联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kW以上的风电大省。同时建成
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设50万kW规模的海上风电基地。
    ⑶ 大力推进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蒸气发电、利用先进的小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
未来建设重点:一是秸秆发电。在农作物集中种植区,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或将已有燃煤小火电机组改造
为秸秆发电机组;在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林区、大型木材厂,建设以稻壳、蔗渣、灌木林和木材废弃物为原料的
生物质发电厂。到2010和2020年,农林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00万kW和2400万kW。二是垃圾焚
烧发电。在大中型垃圾填埋场建设沼气回收和发电装置,到2010、2020年垃圾填埋气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0
万kW、100万kW。在不能实施垃圾填埋的地区和城市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到2010、2020年,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将
分别达到50万kW、200万kW以上。三是沼气发电。在大中型禽畜养殖场、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大
中型沼气工程,并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装置,到2010、2020年沼气发电容量分别达到80万kW、300万kW。
    ⑷ 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
    预计到2010年为满足约200万户偏远地区农牧民用户生活用电,将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约20万kW,“十二五”
期间将再增加约20万kW。在经济较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太阳能并网光伏风
电设施。到2010年,将建成1万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5万kW。预计到2020年建成20万个屋顶光伏发电
项目,总容量100万kW。
    综上所述,不包括大中型电厂,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kW,年发电量约1800
亿kW·h,届时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按发电量计算,小水电约占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83%,生物质发电占11%,风力发电约占5.5%,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约占0.5%。到2020年,
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容量将达到1.37亿kW,年发电量约4200亿kW·h,届时发电容量预计将占全国发电总容量的
12%,发电量将占全国发电量的8%;按发电量计算,小水电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7%,生物质发电约占25%,
风力发电约占17%,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约占1%。2020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约1.4亿t标
准煤。
  ⑸ 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供热  2004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6200万m2,2010年预计达到约1.5亿m2(集热面积),加
上其他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化石能源约2000万t标准煤;地热采暖将达2500万m2,可再生能源的热利用相当
于2300万t标准煤。到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约3亿m2,加上其他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化石能源约4000
万t标准煤;地热采暖将达5000万m2,可再生能源的热利用相当于4600万t标准煤。
    可再生能源供气  2010年预计约3000万户(约1.5亿人)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气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年供气能
力达到约110亿m3。到2020年,约7000万户(约3亿人)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气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年供气能力
约180亿m3,可再生能源供气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约1700万t标准煤。
  生物质液体燃料 2005年我国生物质酒精产量100万t,2010年预计将达到200万t、生物柴油达到20万t,
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230万t标准煤。2020年车用酒精产量将达到1000万t、生物柴油达到1000万t,相当于替
代化石能源1200万t标准煤。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生物质固体压缩成型燃料可作为城乡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使用方便,清洁环保。2010
年前将建设100个示范点,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t;2020年将达到5000万t,可替代2000万t标准煤。
  三、战略为导向
    1.政府支持
    可再生能源是新技术,仍在成长发展阶段,需要扶持;可再生能源的优点是有益于环境,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
对环境是失灵的,因而只有政府的支持,才能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包括实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
强制市场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
     2.法律保证
    有了可再生能源强制市场的立法,就可以吸引民间资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信心。近年,一些计划大规
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电力公司供应或购买再生电力,对未完成任务者予以惩罚。
    3.引入竞争
    要想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只有依靠市场,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最终实现商业
化。
    4.依靠科技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根本上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尤其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确立宏伟发展蓝图
  四、政策来护航
    1.加强立法,尽快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细则
    立法和相应配套政策的实施是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成功经验。2006年1月1日,我国《可再生能源法》
已正式执行。但是《可再生能源法》的一些关键条款,如总量目标制度、并网发电和全额收购制度、上网电价与费
用分摊制度、财政税收鼓励措施等,都有待国务院能源、物价财政等主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尽快研究和制定合理而又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做好实施的准备,实为当务之急。
    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实现本地化
    目前,我国小水电已经商业化,风电和生物质发电已接近商业化,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备大部分需要
进口,价格较高,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所以,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产业,进行科技攻关,实现
装备制造本地化。
    3.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
    迄今为止,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和计划。我国能源研究开发费用占
GDP的比例只有日本的1/70、法国的1/30、美国的1/25,能源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国研究开发费用比例也大大低于
发达国家。建议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和科研攻关计划,增加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
    4.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攻关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自主知识创新:确定各类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难点,纳入自然科学基
金、973、863和产业化攻关计划;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风资源的分布和动力性能;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联网对电
网的影响;选择和培育油料作物;突破半导体元件材料的垄断和封锁;提供太阳能PV元件和应用系统的效率。
    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未来的能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可再生能源做出更多的贡献,“十
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