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国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
2006年17期 发行日期:2006-05-09
2006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系列论坛(2)

中国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
   近年来,我国磷化工产业发展迅猛,生产和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也面临着资源和环保等问题,这些问
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威胁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目前我国磷化工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叶丽君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我国磷矿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资源总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截止2002年底,我国保有磷资源量
167.86亿t,其中储量21.11亿t,基础储量40.54亿t,资源量127.32亿t。探明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
湖北、湖南、四川5省。我国磷矿P2O5平均品位16.95%,P2O5品位>30%的富矿仅占总储量的8.12%,其中云南省
占35.96%、贵州省占45.52%。从应用看,P2O5品位>30%、可直接供酸法制肥用的富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贵州的开阳
磷矿,加上西烽磷矿,合计地质储量不足3亿t。我国磷矿具有分布相对集中、外运困难、贫矿多、富矿少、采选
难度大的特点。
    磷化工属于资源消耗型高能耗的基本化工原料。近年来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电力供应紧张,加上磷矿资源紧缺,
导致黄磷生产成本上升,下游磷化工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增高。从长远来看,黄磷价格上涨的趋势难以逆转,将对下
游磷化工行业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磷酸盐企业存在集中度差、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弊端,
不能满足增长较快的有机磷产品的需求。  
    磷化工行业面临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率低、环保意识差。我国的磷矿石加工利用以初级产品为主,且
部分高品位原矿竞相压价出口。低品位磷矿通过深加工生产为精细磷化工产品,其经济价值增加10倍以上。此外,
黄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磷渣、尾气及磷泥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每年新增磷渣量达800万t,向大气排放的尾气高
达12亿Nm3,二氧化硫排放量1.2万t、氟化物1000t、元素磷120t。目前多数磷矿企业都未对其回收利用,既浪
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不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我国磷化工行业发展方向:① 发展直接应用中低品位磷矿的湿法生产及精致工艺技术,实现整体效益优化;
② 发展以精细及有机磷化工为主的精细化工产品,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③积极开发以黄磷和热法磷酸为原料
的深加工产品,加快发展阻燃剂、增塑剂、磷化工等有机磷产品的开发,提高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能降耗、注重创新、建立大型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磷化工产业步入健康、快
速、可持续发展轨迹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受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影响,世界磷酸盐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磷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做大做优做强我国磷化工产业,尤其是精细磷化工产业,是我国磷化工行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也是我国磷化工
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我国精细磷化工的发展及其对策
贡长生  武汉化工学院教授、全国磷酸盐行业科学技术专家顾问
    目前,全世界的无机磷化合物有200多个品种(不包括磷肥),加上同一品种的不同规格,总数达300种以上,
而我国目前生产的无机磷化合物仅有60余种。全世界磷酸盐产能超过2700万t/a(以P2O5计),年均增长率2%,
产能较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俄罗斯以及西欧国家和地区。全球有机磷化合物产品有1000多种,主要
包括磷酸酯、亚磷酸酯、硫代磷酸酯、卤代磷酸酯等。无机磷化合物被广泛用作阻燃剂、抗氧剂、表面活性剂、水
处理剂、农用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
    近10年来,世界磷化工格局发生很大变化,一些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调整产品结构布局,注重精细磷化
工的研究开发,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产品的应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向着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和专用
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有磷化工企业共有500多家,磷酸盐生产能力达300万t/a以上,年产量约为200万t(以实物计),
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磷酸盐生产国。虽然从产能和产量来看我国是磷化工生产大国,但我国并不是磷化工经
济强国。在产品种类、规格和技术含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磷化工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初级
产品多,深加工下游产品少,传统磷产品产能过剩,精细化和专用化产品不足,因此加快发展精细磷化工产业势在
必行。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产品是实现我国磷化工强国的有效途径。根据国
内外精细磷化工的发展态势和研究进展,加快发展我国精细磷化工应着重开发无机精细磷酸盐、精细有机磷等领域,
包括含磷药物、磷系阻燃剂、磷系水处理剂、磷系抗氧剂、有机磷农药等。加快发展精细磷化工,关键在于掌握其
核心技术,尤其是黄磷催化合成技术和湿法磷酸净化技术。


    我国磷肥工业进步很大,但是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当前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
据可查,使我国磷肥工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我国磷肥工业的发展及其思考
范可正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
    据我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全国磷肥产量1125万t(按P2O5计,下同),同比增长10.6%,高浓度磷
肥产量678万t,同比增长6.0%;而2000年时我国磷肥产量663万t,高浓度磷肥235.3万t。2005年高浓度磷
肥在磷肥总产量中的比率已由2000年的35.5%上升到60.3%,其中磷酸二铵产量占总产量的20.7%、磷酸一铵占
22.7%、磷酸基NPK占12.0%。
    2005年全国磷肥国产化率89.7%,其中DAP、MAP、NPK的国产化率分别为71.2%、97.7%、77.4%,TSP以出口
为主,出口量占产量的59.5%,低浓度肥普钙、钙镁有少量出口。全国磷肥产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预计未来两
年国内磷肥已能满足农业部预测的2020年磷肥1300万t的需求量,同时我国磷肥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将得到显著提升。2004年磷肥行业扭亏为赢,2005年则实现利润16.83亿元,同比增长86.38%。
    我国磷肥工业的迅猛发展为行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现存问题及长远发展思路值得深思。磷肥产能的快
速膨胀使磷矿供需矛盾扩大,部分磷肥企业可能将面临无矿可用的境地,同时还会造成磷肥产品过剩,供需失衡,
导致磷肥大量出口,加剧国内磷肥生产企业之间的争矿矛盾。此外,我国磷肥和复合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分布
不集中、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监
管力度,是我国磷肥工业走上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道路的有效措施。


    云南磷化工产业从规模上来讲,应该说够大了,但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我国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希
望国内外有意向发展磷加工的企业,带着技术、资金,来到有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优势的云南……
云南省磷化工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王鉴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  
    云南省磷矿探明储量59.9亿t,其中滇池周围拥有41.8亿t工业储量。云南磷矿具有资源丰富、矿区集中、
品位高、开采条件好等特点。2005年磷化工主要产品产量为:磷矿1091.1万t,黄磷29.6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
量的30%和50%;硫酸640万t;磷肥235万t(P2O5),高浓度磷复肥325万t,其中磷铵235万t、重钙90万t。
以上各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高浓度磷复肥占磷肥总产量69.14%(P2O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磷矿石外运出
省191.1万t,约占全省磷矿石总产量的17.5%;其中黄磷产量销往省外、出口、省内用于加工其他磷产品比率为
1:1:1。
    云南省磷化工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有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云南富瑞化工有
限公司、云南云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掌握了国际上世纪90年代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也形成了“三
环”、“云峰”、“白鹇”等一批国内和东南亚的知名品牌。   
    云南省磷化工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①磷矿资源开发、管理混乱;②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
低、精细磷化工产品比重低;③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小;④企业品牌意识差,营销机制落后。为此,省政府
和各企业将在“十一五”期间共同采取措施努力将云南建成世界级磷化工基地。主要在从以下5方面提高和加强管
理:①通过整合,依法保护磷矿资源,综合、有序开发利用,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②整合企业,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将国有及国有控股的磷矿开采、磷复肥生产、黄磷生产及深加工企
业全部整合到云天化集团,使该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磷矿采选企业、高浓度磷复肥生产企业、黄磷生产与销售企业;
③开源节流综合利用磷矿资源,“十一五”期间将建设1100万t/a原矿浮选装置,实现生产浮选精矿700万t/a以
上;④提高磷加工水平,提高企业准入门槛,设定磷矿采选、黄磷、过磷酸钙、复混肥料及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四
个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⑤实施磷、电、煤结合策略,搞好综合利用,使黄磷产业更具竞争力。


    我省磷矿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采富弃贫现象尤为突出,照此下去,10
年之后,湖北省磷矿资源就会消耗殆尽,整个磷化工产业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危境。但我相信,通过规划的实施,通
过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我省磷矿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磷化工产业将实现稳步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磷化工发展现状及“十一五”规划的设想
黄文俊   湖北省磷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  
    湖北省磷矿资源丰富,已探明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位。截止2004年底全省累计查明磷矿资源储量27.62亿t,
保有资源储量23.93亿t,其中基础储量占39.57%。矿石种类丰富,主要以沉积型磷矿为主;分布相对集中,便于
开发;中低品位矿占全省磷矿资源总量的90%以上,选矿难度大。
    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运输条件,湖北省磷矿开采量、运输量及加工量在全国占较大比率。截止2004
年底,全省共有磷矿开采企业147家,其中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5家。共占用资源14亿t,约占全省保有资
源储量的60%,实际已消耗储量4.25亿t。2005年全省实际开采磷矿石约1200万t。现已建成的选矿装置4套,
其中浮选装置3套,重选装置1套,选矿能力520万t/a。但除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的100万t/a浮选装置正常
生产外,其他选矿装置均处于停产状态。湖北是我国磷肥生产的主要省份,共有企业80家,产能约1100万t/a,
磷铵和高浓度NPK发展最为迅速,生产企业20余家,总产能600万t/a以上;现有磷化工生产企业28家(含14
家黄磷生产企业,产能约20万t/a),其中大型企业1家,主要生产热法磷酸、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
钠、饲料级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钾等产品,其中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产能位居全国首位。
    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监督管理磷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包括:颁布《湖北省磷矿资源管理暂行办
法》,实行磷矿产品准运制度;开展支持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研究;推动磷矿采选和加工企业的组织
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研究制定磷矿采、选、加工行业发展引导政策,规范准入条件,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围绕做大做强高浓度磷复肥和磷酸盐化工,加快发展高新精细磷化工这一主线,搞好“采
选结合、矿肥结合、肥化结合”,把采矿、选矿、制肥和发展精细磷化工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品结
构,做大六大集团、精细磷化工和高浓度复磷肥两大基地,实现“十一五”期间我省磷化工产业增长25%的目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