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呼唤煤化工产业政策尽快出台 绘就良性发展蓝图
2006年34期 发行日期:2006-08-3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呼唤煤化工产业政策尽快出台 绘就良性发展蓝图
□  本刊编辑部
    全国各地涌动规模大小不一的煤化工项目建设热潮,其规划盲目,技术落后,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
载能力等等问题仍然严重。有消息称,近日发改委正在酝酿针对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新上项目准入
条件,有望在8月底、9月初予以公布。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这一政策征求意见稿已发送各相关部委,各部委
意见汇总、修订后将正式颁布。事实上,行业确实在迫切期待着国家煤化工产业政策的尽快出台,并充分考虑多方
面因素,为煤化工的良性发展规划合理的发展蓝图。

产业布局需以“三西和新疆”地区为主
    煤化工产业的布局规划原则是煤产地原则、规模经济、加强调控。
    煤产地原则  国家对煤化工基地的布点规划,应以资源富集地区为重点,以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为依据。我国
的煤资源预测总量约45521亿t,其中“三西和新疆”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西部)占了37.39%;已查明煤资源
储量约10202亿t,分布地区最多的也是“三西和新疆”。因此,应把“三西和新疆”地区作为煤化工规划发展的
重点。
    规模经济 要统筹规划几个国家级的大型煤化工基地。煤化工产业具有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的特
征,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要根据我国煤资源的品位及分布,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
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选好产业链,建设大型综合性联合企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加强调控  规范煤化工的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强调规划布局的严肃性。国家正在制定全国煤化工发展规划、
产业政策和新上项目准入条件,各地应当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认真做好煤化工产业区
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在未得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确认之前,暂停核准或备案煤化工项目;在国家煤炭液化发展规划
编制完成前,暂停煤炭液化项目的核准。

煤化工产品发展重点
    煤化工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应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规范(不鼓励)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稳
步发展甲醇体系的新型煤化工产品,即以煤气化为龙头,先由合成气制取甲醇,再由甲醇制取二甲醚、醋酸、烯烃
等下游化工产品,同时兼顾发展煤制油产业。
    新型煤化工的热点产品,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发展思路:
    规范发展煤制甲醇 甲醇是煤化工的基础有机化学品,后续加工产品很多。2005年国内生产能力约867万t/a,
产量535.6万t,进口量为126.6万t,消费量为662.2万t。近年来甲醇项目出现了“过热”现象,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在建甲醇规模已接近900万t/a,拟建和规划产能还有千万吨以上,预计到2010年国内甲醇生产能力将
超过2700万t/a,而国内甲醇的年需求总量在2400万t左右。这些项目若全部付诸实施,一旦甲醇后加工技术和
应用市场开发滞后,势必造成产能的大量过剩。因此,原则上不宜新上甲醇作为最终产品的项目。
    大力发展煤制烯烃  煤基甲醇制烯烃是减少对石油依赖,发展烯烃加工产品的重要新途径。由于石油价格高企,
凸显煤基甲醇制烯烃的竞争优势。因其效益可观,又符合能源多元化战略,必将迎来大的发展。目前,国际上还没
有商业化的大型基甲醇煤制烯烃生产装置运转,我国自主开发的MTO技术已经建立了年处理甲醇1.67万t的工业
化试验装置,大型工业化生产装置建设和示范工程亟待尽快启动,待示范装置成功运行后再逐步推广。
    鼓励发展二甲醚 在当前我国能源供求的形势下,二甲醚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产品,是适合我国能
源结构的替代燃料,已在部分替代民用燃料方面掀起了热潮,在替代柴油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目前二甲醚国内生
产能力为37万t/a左右,年产量20万t。在建装置能力近100万t/a,拟建装置能力达到211万t/a,预计到2010
年产能在300万t/a左右,国内年需求量将达到700万t左右,市场空间很大。二甲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要走
规模化、大型化的道路。
    慎重发展煤制油 从安全战略角度考虑,多元化解决能源长期供应问题,煤制油是辅助的途径之一,在我国具
有战略意义。目前,世界上煤制油有两种主要技术,一是直接液化,二是间接液化。直接液化,目前世界上还没有
工业生产装置运行,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在神华集团百万吨级煤制油直接液化装置成功运行前,不宜再上新的直
接液化装置。间接液化,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国内在工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建成
了5000t/a级合成油工业中试装置,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开发和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
    控制发展醋酸  我国2005年醋酸生产能力约200万t/a,实际产量为137万t,进口54万t,出口3.5万t,
表观消费量188万t。目前我国甲醇羰基化法醋酸的生产能力已达100万t/a,占全国总能力50%,预计2010年消
费量为311万t。醋酸项目目前及未来发展空间是替代传统工艺和弥补市场缺口,其空间在200万t/a左右。不完
全统计,国内在建和新建的醋酸项目已接近200万t/a,投资新建醋酸项目应谨慎。

煤炭资源实行分类优化配置
    我国煤炭资源中,优质、低硫和炼焦煤资源相对较少。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和技术水平,兼顾煤炭工业可持
续发展和相关产业对煤炭的需要,尽量做到煤化工用煤不与发电、民用等其他产业相竞争。优质和低硫煤炭资源应
优先用作发电、民用和工业炉窑的燃烧;无烟块煤应优先用于化肥工业;中变质煤(包括气煤、肥煤、焦煤、瘦煤)
应优先用于煤焦化工业;高硫、高灰等劣质煤应主要用于以煤气化为龙头的甲醇体系能源化工产业;褐煤灰份高、
水份大、碳氢含量低,适用于煤液化工业。
    要充分利用好焦炉煤气等废弃的含碳资源。煤焦煤气是宝贵的能源,又是化工的原料。一些产煤地区无序建设
焦炉,煤气放空,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能源和资源。焦炉煤气经回收化工产品、净化后的净煤气,可广泛用于工
业燃料、居民用气、发电、生产甲醇、提氢气和用于生产还原铁等。

配套条件必不可少
    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配套条件要求高,须严肃对待、慎重考虑。
    生产用水  水资源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与煤同等重要。煤化工项目耗水量大,大型企业的用水量通常高达每小
时上千吨,年用水量在几千万立方米以上。我国煤资源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在规划
煤化工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当地水资源平衡问题。煤化工项目设计要尽量采用高效换热设备和技术,以风冷代替水冷,
最大限度降低新鲜水耗量,同时建立配套的水资源重复利用体系,提高回用率,例如,建造人工湖和天然湖改造等。
    交通运输  煤化工是原料、产品大进大出的产业,对运能运量和运输安全的要求很高。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
在中西部地区,煤化工产品主要消费在东部和沿海地区,交通运输量大。煤化工基地建设必须同步安排合理的运输
体系,包括铁路、公路、管道运输等,确保运力和运量。另外,煤化工产品运输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保障,不具备
安全运输条件的项目应不予批准。
    环保安全  建设生态型、安全型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和项目,必须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在规划和布局选址阶段,
除按国家有关法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必要的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外,应同时编制包括基地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
安全预评价、公共安全设施和消防等内容的安全规划。国家应作出硬性规定,对于缺少安全规划的基地和项目应不
予核准或备案。

吸引境内资本投资建设
    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必然引起投资的热潮。投资商瞄准的是宝贵的煤炭资源和丰厚的工业利润。煤化工产业既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又要注意国家资源、产业和技术的安全。
    新上项目应实行“煤化一体化”、“煤电一体化”,防止煤炭资源直接外流;严格核准和备案制度,防止垄断性
收购和投资,以保证产业安全;对于煤基甲醇制烯烃、煤制油这类高科技项目,最好不接受外商投资,招商引资要
更多地吸引境内资本投资建设,以保护自主创新技术的安全。

采用技术因地制宜
    新型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建设应高起点、高标准,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几十年来,我国十分
重视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和产业化成果。如在煤的气化
技术方面,有“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在合成甲醇方
面,有30万t/a JW低压均温甲醇合成塔技术、20万t/a绝热-管壳复合型甲醇合成反应器和15万t/a GC型轴径
向低压甲醇合成塔等先进的甲醇合成塔技术;在合成醋酸方面,有“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工业化技术”,处于世
界先进水平;在煤制烯烃方面的“MTO技术”已经建立了年处理1.67万t甲醇的工业化示范装置,是当前世界上
惟一的万吨级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工业化试验装置,目前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技术指标先进。
    应重视的是,煤气化是煤化工的核心,煤气化技术路线一旦选定,工厂运行数十年很难改变。世界上煤气化技
术多种多样,每一种技术适应的煤种各不相同,当地有什么煤种,选取什么炉型,要因地制宜,因煤而异。有些项
目可以采取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方针,但国内已有相同水平的技术不应再重复引进。

    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3%。因此,积极发展煤化
工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要按照发改委的《通知》精神,坚持“技术说话,市场选择,政府推动”,既要积
极推进,又要规范发展,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煤化工产业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石油替代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