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今年是申请解除糠醛、糠醇反倾销制裁的最佳时期
2007年43期 发行日期:2007-11-13
作者:张瑞和
今年是申请解除糠醛、糠醇反倾销制裁的最佳时期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瑞和
                        政府、协(商)会和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均难辞其咎
  我国两糠产业在10多年反倾销制裁的重压下苦苦挣扎,几经大起大落,面对下一轮即将到来的产业滑坡束
手无策。受反倾销制裁的长期打压,两糠行业始终没有走上健康平稳发展的良性轨道,反倾销制裁已经成为压在
两糠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面对实力雄厚的国际同行和反倾销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两糠企业的应对措施显得苍
白无力。政府、协(商)会和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均难辞其咎。
  1.政府对企业的保护没有做到尽职尽则
  中美之间的两糠贸易摩擦实质上只涉及到一家美国公司的利益,当这家公司提起反倾销诉讼申请时,美国政
府为了保护这家企业的利益,多次做出关闭海关、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行政保护措施,将中国的两糠产品长期挡
在美国国门之外。作为一个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实力比我们强很多,但美国政府认为保护本国企业的权益,是政
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便贸易摩擦只涉及一家企业也要去维护。
  美国政府的行政作为是中国政府的一面镜子,中国的两糠产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使全
行业的数百家企业和上万名职工的经济利益蒙受到巨大的损失。中国的两糠产品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失去了
市场竞争力。中国政府没有从国家层面去进行交涉,为两糠企业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而是采取出口退税的
措施,资助两糠企业进一步降低价格,使中国的两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即使交纳了反倾销税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
争力。2006年中国两糠产品的出口总额为8876万美元,按13%的出口退税率计算,国家共向企业退税1154万美
元,但这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中国政府的钱被企业悉数上缴给美国和欧盟政府,一缴就是13年。
虽然从今年7月1日起糠醛、糠醇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5%,但出口退税的本质没有变。在两糠产品出口问题
上,国家不应在出口退税上做文章,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为两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营造出一个公平贸易环境。
  2.行业协(商)会的服务工作不到位
  商务部公布并自2006年8月14日起施行的《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应诉规定》明确指出了商会、协会等行业
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负责反倾销案件应诉工作的行业协调,促进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案件领域具有的法律义务
和切实责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本应承担起组织涉案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工作,但在长达
13年的反倾销制裁过程中,两会所能显现出来的作用甚微,当一些企业向两会提出应诉或期中复审时,给企业的
答复往往是:拿钱来,我们帮你们打官司!至于能否打赢,只能听天由命。两糠企业多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难
以承担应诉费用,两会也没有帮助企业向商务部申请法律援助。在指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方面,
两会的工作也有些欠缺。造成中国两糠贸易遭受13年之久反倾销制裁的两家公司分别是美国的Penn公司和欧盟
的IFC公司,两会应深入研究这两家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成本构成和价格形成机制,实时跟踪美国和欧盟市场
两糠产品的价格动态和行情走势,指导中国的两糠企业根据国际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出口产品价格。泰
国印度拉玛化工公司(Indo Rama Chemicals(Thailand) Co.)的两糠贸易策略也值得我们研究,该公司两糠产
品的出口价格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国际市场上既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又不致引起反倾销诉讼。世界上生产两糠
产品的企业为数不多,对多米尼加的Central Romana 公司和阿根廷的Indunor公司也应有所研究。
  3.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是主因  
  不能否认的是,两糠企业长期遭遇贸易制裁,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企业自己造成的。与10年前相比,目前中
国两糠产品的出口秩序没有明显的改观。贸易制裁后,我国的两糠行业应积极应对,拿出中国两糠产品出口没有
低价倾销的充实证据,促使欧美取消制裁,同时应跟踪研究国际市场上两糠产品的价格动态,指导全行业将出口
价格提高到不至引起反倾销调查的水平上。取消制裁后中国两糠产品的出口价格在目前800~1000美元/t的基础
上提高350~400美元/t甚至更高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由于国内企业以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为主,规模小、抗
风险能力差,全行业又形不成合力,面对贸易制裁,企业只能拚命压低价格,产品报价越来越低,甚至冲破了价
格底线。低价格是牺牲了各方面应得的利益得来的,在原料收购过程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糠醛生产企业玉米芯
的堆料场收购价不到0.2元/kg;企业工人的月工资平均为600~800元,相当于发达国家同行业工人的日工资水
平;企业从销售利润中提留的用于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的钱极少,经营毛利率不到10%。环保欠帐还没有计算在
内,每生产1t糠醛要产生10~12t固体废弃物、23~25t高浓度有机废水。对于有机废水处理,只有少数企业能
够做到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而对于弥漫在厂区周边方圆数公里的臭气和焚烧糠醛渣所产生的含硫烟尘,则至
今没有找到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外商从中国进口两糠产品后加上反倾销税仍具有市场竞争力,长此下去,不但
不利于取消制裁,反而有可能促使欧美继续提高征税额度。国内企业间价格战的结果是生产企业和经营公司都不
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为丰厚的盈利,企业始终在微利或亏损的边缘维持生产。
  企业之间的竞争确实是没有底线的竞争。企业的自相残杀也不能完全怪罪到企业头上。政府应该想办法把底
线卡死,这个底线完全靠一种制度建设。
  中国两糠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地压低成本,有些明明是不可省略的社会成本,也被很多企业当成自己的成本省
略掉了。比如减少甚至逃避环境保护和污染排放方面的投入;降低安全标准;突破劳动力工资的最低标准,这种
情况下政府就该作为了。有些成本是底线,不能突破。比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如果保证了这些底线,企业
愿意拼成本,那完全是市场化行为。
  政府设置并坚持了底线之后,企业间的竞争会被引向更高的层次,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下,商会和行业协会就
能发挥出积极的协调和指导作用。
                             解除两糠反倾销制裁  建立反倾销应对机制
  美国和欧盟认为中国的两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不反映其公平价值,环保成本在糠醛生产成本中占
有较高的份额,发达国家就是因为环境问题而将糠醛生产逐年萎缩,转向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我国两糠产品的生
产成本中摊入的环保成本过低,再加上国家的出口退税,销售价格确实没有反映出其真实价值。发达国家以低于
成本价(因不含环保成本)的市场价格购买中国的两糠产品,又向我国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我国政府不仅向
发达国家缴税(出口退税落入发达国家政府),还要为企业的三废污染埋单。  
  中国两糠产品出口价格过低,是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必然结果,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在价格竞争上,价格竞
争又引发了反倾销制裁。中国糠醛、糠醇产业如何走向健康发展之路,是值得政府、协(商)会、企业共同思考
的问题。
  1.正面迎击  提供法律援助
  与其中国政府向美国和欧盟政府纳税,不如下决心去打赢这场两糠贸易官司,要在WTO内部和双边谈判的时
候施加压力。从国家层面,通过WTO的规则、多边贸易组织的手段去进行交涉,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向
两糠企业提供法律援助。
  2.适时起动反倾销中期复议申请程序
  2004~2006年是近10年来两糠产品出口价格最高的3年,2007年是两糠企业申请中期复审的最佳时期。国
内糠醛、糠醇反倾销制裁涉案企业应联合起来,不失时机地提出反倾销中期复议申请,争取取消制裁或降低征税
额度。此外,涉案企业还要与美国和欧盟的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希望买到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也愿
意协助我们找到Penn公司和IFC公司垄断市场的证据。我们可充分利用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法,状告美国和欧
盟政府的对华两糠反倾销不符合相关法律,争取达到从法律上解除对中国两糠产品的反倾销制裁的目的。
  3.组建大型集团公司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应诉,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工贸一体化的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统一质量
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和品牌意识。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要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搞小而全。如具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可以不建精馏装置,只生产粗糠醛,将粗糠醛送
到具有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的企业集中精馏,加氢制糠醇、四氢糠醇,这样可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4.建立国际市场价格监测体系
  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两糠行业建立专业网站是行业管理现代化的需要,网站建成后,对促进行业发展,推
动会员单位技术进步,沟通与国外客商的联系,增加产品出口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可监控国际
市场上两糠产品的正常价值,设立倾销警戒线,当出口报价接近倾销警戒线时可通过调整售价的方法避免遭到反
倾销投诉。
  5.扩大内需
  中石油前郭炼油厂采用美国Penn公司糠醛制四氢呋喃,韩国PTG公司四氢呋喃聚合技术建设2万t/a糠醛
法PTMEG装置于2005年8月动工兴建,2006年12月8日建成投产。2007年前郭炼油厂生产的PTMEG已经投放
市场,经过1年的试运行后,预计2008年可正常生产。生产1t PTMEG大约消费糠醛1.6~1.7t,前郭炼油厂2
万t/a PTMEG装置达产后,每年可消费3.5万t糠醛,这将大大缓解两糠产品的出口压力。如果再建一套同样规
模的装置,则可消费糠醛7万t,相当于全国糠醛年产量的1/3。中国糠醛内需增长后,必将导致全球性两糠资
源紧缺,价格上扬,解除制裁指日可待。
政府、协(商)会和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均难辞其咎

延伸阅读
    一、中国两糠出口在国际上所遭遇的反倾销历程 
  1994年美国海关对中国糠醛关闭,1995年5月8日美国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糠醇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
征税额度为43.54%~50.43%。
  2001年4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再次做出裁决,决定对中国的糠醇继续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
征税额度不变。到2006年4月26日,此项制裁措施应自动取消,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在执行的
反倾销措施列表中仍包括针对中国的这项反倾销制裁。
  2004年6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最终裁决,认定中国四氢糠醇倾销成立,决定对中国出口到美国
的四氢糠醇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征税额度为136.86%。
  欧盟于1995年1月22日做出终裁,对中国糠醛征收为期4年的352欧元/t的反倾销税,分别于1999年12
月23日、2005年4月28日做出裁决,对我国出口的糠醛继续征收352欧元/t的确定反倾销税,这项措施将执
行到2010年。
  2003年5月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醇做出反倾销初裁。
  除欧美外,韩国和阿根廷也对中国两糠产品提出了反倾销诉讼,但未采取制裁措施。
  二、中国两糠行业的反倾销应对历程
  1994~1995年美国对中国糠醛采取了闭关的措施,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糠醛、糠醇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对于
欧美的制裁措施,中国的两糠企业采取了消极回避的做法,即不积极应诉,也不加强行业管理整顿出口秩序。依
然我行我素,面对外商拼命压低出口价格。在长达13年的制裁过程中,中国的两糠行业或拱手让出欧美市场或
向欧美政府上缴巨额反倾销税。
  直到1997年,中化进出口公司才向欧盟提出中期复核申请,要求欧盟取消对中国糠醇的反倾销制裁,未获
批准。
  面对韩国对中国糠醇的反倾销诉讼,中方积极应诉。1997年8月27日韩贸易委员会对倾销率进行了初裁,
1997年9月5日韩贸易委员会公报初裁结果,对应诉的中化公司、山东宝沣集团和保定化工二厂等3个企业处以
17.88%反倾销关税,对未应诉的企业则处以24.99%的反倾销关税。据此,韩国财政经济部于1997年10月29日
决定征收同等税率的暂定倾销关税,1997年11月3日召开了产业损害听证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应诉
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听证会并陈述了中方立场,韩国财政经济部把审查决定反倾销关税的最终期限从1998年1月
16日延期到1998年2月16日,并于这一期限的最后之日申请人撤诉申请,终止了对中国糠醇的反倾销调查。
  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5月7日,认定中国的糠醇对欧盟存在倾销行为。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组织涉案
的4家企业积极应诉,致使欧盟做出对中国有利的初裁,初裁的结果是诸城华祥化工有限公司税率为3.1%、临淄
化工有限公司2.2%,山西和河南的企业分别为12%和22%,对我国的糠醇出口影响不大。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