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工业整体竞争力提高 软实力还需强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廖健
我国石化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特别是经过“十五”及入世过渡期的重组整合
和结构调整,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行列,目前正努力实现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
转变。
一、整体规模实力跻身石化大国行列
1.石化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
从产业整体看,我国石化工业已具备较强的整体规模实力,主要石油石化产品产能快速增长,位居世界前
列。2006年,我国石油产量从2000年的1.63亿t增长到1.83亿t,增长12.3%,居世界第5位;石油消费量
从2.22亿t增长到3.2亿t,增长44.1%,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截至200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从2000
年的2.77亿t/a增长到3.69亿t/a,增长了33.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炼油国,占世界炼油总能力
的8.7%;乙烯产能从445万t/a提高到989万t/a,增长122.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乙烯总能力的8.4%。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五大通用合成树脂生产国,第一大合成纤维生产国,第三大合成橡胶生产国。
从企业层面看,我国石化企业整体规模实力继续增强。在2007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石
化和中国石油分别居第17位和第24位;在2006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分别居第7位和第28
位;在世界25大炼油公司排名中,两大公司又分列第3位和第7位。在世界10大乙烯生产公司排名中,中国
石化排名第7位。
从油气资源供应看,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较大进展,天然气储产量增长较快;“走出去”开拓利用海
外油气资源取得积极成果;原油战略储备取得突破进展。我国油气资源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石油石化产品供需看,目前国内石化企业生产的汽煤柴三大类油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主要石化产
品自给率大幅提高。2006年,我国汽煤柴三大类油品产量从2000年的1.21亿t提高到1.82亿t,增长50.4%。
2004年到2006年,我国乙烯当量需求自给率从36%提高到47%;合成树脂自给率从51%提高到55%。
从产品质量和结构看,我国汽柴油质量升级加快,高辛烷值汽油比重不断提高,专用塑料品种、差别化纤
维、特种橡胶比重稳步增加。
2.炼化工业结构继续调整和优化
(1)装置规模 多年来,我国炼油和石化工业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炼油和石化装
置规模进一步提高,与国外平均规模的差距较大幅度缩小。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的炼
厂平均规模分别为554万t/a和497万t/a,而世界炼厂平均规模为647万t/a;我国单套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
43万t/a,而世界乙烯平均规模为45.9万t/a。我国目前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t/a的炼厂有2座,超过1000
万t/a的炼厂有10座;茂名100万t/a乙烯装置、赛科90万t/a乙烯装置、南海石化80万t/a乙烯装置已建
成投产,镇海、天津、独山子、抚顺等100万t/a乙烯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
(2)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 目前已建成了燕山石化、大庆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兰州石化等一批
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并逐步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由千万吨级炼油厂和百万吨级乙
烯基地组成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炼油化工产业布局分散的问题仍较突出:目前除西藏、
云南、贵州等少数省市以外,其他各地均建有炼厂,炼油产业集中度较差;我国已建和在建的乙烯项目共有20
个,分布在13个省市,难以进行原料和产品的互供和优化,难以实现副产物的集中规模化利用。
二、管理与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部分指标已与世界一流综合大型石油公司相当,个别指标甚至处于
领先地位。
1.经营管理能力明显改善
2006年我国主要石油石化企业与世界一流一体化石油公司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比较见表1。
(1)资产管理 从资产周转率水平看,2006年中国石化比2001年加快1倍,已与国外三大公司水平相当,
中国石油加快0.6倍,而同期国外三大公司增幅很小。从存货周转率看,我国主要企业与国外三大公司差距大
幅缩小,而同期BP和壳牌反而有明显下降。
从装置开工情况看,近年来国内两大石油公司加强结构调整,关停并转小炼厂的力度较大,炼厂开工率有
所提高,已接近国外三大公司水平;装置运行周期明显延长,两大公司主要炼油装置和乙烯装置的开工周期达
到2~3年,非计划停工明显减少。
(2)财务管理 国内两大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明显下降,而同期国外三公司总体提高明显,说明国
内两大公司与国外公司还有较大差距,短期变现能力较差。中国石油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低
于国外三大公司;中国石化与国外三大公司水平相当。中国石化债务资本比率较高,而中国石油已达到先进水
平,远低于BP公司。
(3)成本管理 在炼油领域,我国主要炼化企业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缩短到2年:2004年我国主要
炼油企业的可比平均现金操作费用为2.44元/UEDC(利用当量蒸馏能力),先进企业为2.00元/UEDC;而2002
年亚太地区平均水平为2.55元/UEDC,先进水平为1.94元/UEDC。在石化领域,我国主要炼化企业已优于亚太
地区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主要乙烯厂的平均现金操作费用为805.1元/t化学品(乙烯+丙烯+丁二烯+H2+苯),
最低为755.3元/t化学品;而亚洲平均为821.7元/t化学品,先进水平为655.7元/t化学品。
(4)投资管理 目前我国公司的投资效率已有较大提高,但在投资结构优化、投资决策、投资回报率、投
资责任制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公司间相互合作,联合开发或开拓市场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还未建立起
有效竞合关系。国外三大公司十分强调投资决策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匹配,重视优化投资结构和回报效率,
控制投资规模,总投资额一般保持在公司总收入的5%~8%。同时,国外公司投资决策非常注重对市场及投资效
益的分析,同系列项目常采取公司间联合的方式,进行基地化建设,建立一体化的产业群,达到互利双赢的合
作目的。
(5)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已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正
在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事业部功能尚需进一步发挥,管理效率需进一步提
高。
国外三大公司都已建立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型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例如,BP公司将过去的7~8个
管理层减少为3个管理层,推出了“业绩为本、集团至上”的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埃克森美孚由
过去按区域和/或业务类别设16个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近似混合型的事业部组织结构模式,专业化重组整合为在
全球独立运营的11个专业化公司,形成了新的按大类业务划分的专业化公司经营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实行高度
集中的扁平化管理;壳牌集团合并了其两家已成立百年的母公司。
2.市场营销和控制能力显著提高
(1)营销能力 通过合并整合化工销售业务、加强市场研究、努力做大贸易等多种举措,国内两大公司和
油品经销量和零售比重逐年提高,经销量均高于产量。但与国外三大公司相比,仍需加强拓展油品贸易业务,
并尽快全面开展原油贸易业务。
(2)营销网络 国内主要石油石化公司正通过加大产品营销体制的改革和整合力度,完善销售网络和发展
终端销售,目前两大公司已控制国内50%左右的加油站。另一方面,仍需提高对市场的预测、应变和调控能力,
进一步完善营销策略和客户服务管理。
(3)国际化经营 国内两大公司目前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跨国经营业务取得进展,份额油气产量较快增
长。中国石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和网络体系,与主要产油国和大贸易商建立长期合作
关系,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原油贸易商。并且通过合并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了海外份额油专业
化销售模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市场运作能力。同时,国内两大公司仍需努力提高产品的国际贸易量、收入,
以及技术输出、海外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资等在营业收入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相对而言,国外三大公司全球化
经营程度较高,业务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均在100个以上,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60%以上均来自海外,资本支出
的80%~90%投向海外,海外员工比例也超过60%。
3.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1)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 目前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平均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国外三大公司
平均水平的比值分别从2001年的37.9%、20.2%、32.5%提高到2006年的42.4%、36.0%、42.4%,差距明显缩小。
(2)盈利性指标 2006年侧重上游业务的中国石油从油气价格的大幅上涨中获益较大,盈利性指标较高,
而中国石化则由于受业务结构偏重于炼油和化工板块、资源相对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盈利水平偏低。中国
石油的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与国外三大公司相比处于高水平,股东权益回报率和平均占用资本回报率与BP
和壳牌相当,但约比埃克森美孚低10个百分点。中国石化4项盈利性指标均较国外三大公司有一定差距,均约
为埃克森美孚的1/2。详见表2。
(3)盈利渠道 目前大多数跨国石油石化公司通过生产经营、产品贸易和资本运作等多种渠道增加效益,
而国内石化公司的效益主要来自生产经营,需进一步拓宽盈利方式和渠道。
三、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1.已具备较强的技术基础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开发,中国石化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炼油方面已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套技术和相关催化剂技术,如重油催
化裂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渣油加氢处理、加氢改质等。化工方面开发成功了乙烯、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
乙苯/苯乙烯等生产技术以及丙烯腈、异丙苯、碳五分离、环管法聚丙烯、镍系聚丁二烯橡胶、SBS、溶聚丁苯
等成套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部分技术已出口国外。85%以上炼油和化工生产用催化剂已由国内供应。同时,
中国石化工业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开发国际领先的主导系列产品。
2.研发投入加大
目前,世界化工公司的研发投入一般占其销售额的2%~5%,一体化石油公司占0.1%~0.4%。主要国有石化
公司的研发投入近年来较快增长,占销售收入比重已和国外一体化石油公司相当,2006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
所占比重分别达0.28%和0.34%。通过科研体制改革,中国主要石化企业科研资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需进
一步解决资金使用重复、分散、优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3.重大装备和工程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目前我国已在石油石化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按投资计算,炼油装备和乙烯装置的国产
化率已分别达到90%和70%左右。目前单系列加工能力1000万t/a规模的全加氢型炼厂的主要设备已立足国内
设计、制造、成套建设。已具备加工能力1000万t/a常减压、300万t/a催化裂化、200万t/a加氢裂化、330
万t/a加氢精制、100万t/a连续重整、140万t/a延迟焦化等炼油装置的设备成套能力。
同时,我国石化工业仍需进一步改善国产石化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石化装备的集成能力、专业化
和系列化程度。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发展生产差别
化、精细化、功能化等高附加值石化产品的技术。
四、结论
从石化工业的整体竞争力看,美国石化工业在资源获取、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均具备较强的竞争实
力,其石化工业整体竞争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和北美的加拿大,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国
家和地区的石化工业,有的在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有的在资源获取方面竞争力极强,
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石化工业整体竞争力位于第二群组。具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具有
资源优势的中东国家的石化工业目前已具备一定规模,正进入集约化经营的升级换代时期,各自利用在市场和
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与世界大型石油石化公司的合资合作,加快发展石化工业,但其在资源获取、技术创
新、经营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均有一定差距,石化工业整体竞争力位于第三群组。其中,中东地
区产油国正在快速崛起,成为石化工业的新兴力量,中国石化工业竞争力位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已经在业务的总量和结构、产品和服务质量、经营效益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基础,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规模实力。同时,需着力发展包括
经营管理、管理理念、客户服务、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在内的软实力。今后一段时期提高我国石化工业竞争
力的总体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资源保障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
为主线,坚持“以调整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调整”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采取“大型化、一体化、
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实现生产清洁化和生产
清洁产品,全面提高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
表1 近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世界三大公司经营管理能力部分指标比较 次
埃克森美孚 BP 壳牌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资产周转率 1.3 1.6 1.2 1.3 1.2 1.4 0.9 1.8 0.5 0.8
存货周转率 20.5 27.8 19.2 12.4 16.6 13.1 6.0 10.6 5.6 7.1
应收账款周转率 9.0 11.9 6.3 5.1 6.1 5.1 26.4 46.4 23.2 105.0
流动比率 118.5 155.2 96.0 98.6 91.1 119.7 88.0 69.0 97.4 90.2
速动比率 92.2 133.3 75.7 73.5 72.1 89.5 51.0 24.7 65.9 47.9
资产负债率/% 46.9 46.3 46.9 60.7 46.5 51.1 53.3 53.4 35.3 29.2
债务资本比率/% 12.4 6.6 22.2 21.9 8.9 12.1 30.8 35.1 22.9 10.4
表2 近年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世界三大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对比 亿美元
埃克森美孚 BP 壳牌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2001年 2006年
营业收入 1915.8 3350.9 1742.2 2659.1 1352.1 3188.4 384.6 1342.6 288.5 863.4
净利润 158.9 395.0 80.8 220.0 112.0 254.4 20.1 67.6 56.0 178.2
总资产 1431.7 2190.2 1411.6 2176.0 1115.4 2352.8 442.9 782.3 556.6 1115.3
销售净利润率/% 8.3 11.8 4.6 8.3 8.3 8.0 5.2 5.0 19.4 20.6
总资产回报率/% 10.9 18.5 5.7 10.4 9.6 11.2 4.6 9.3 10.4 17.2
股东权益回报率/% 21.2 35.1 10.9 26.7 18.7 25.9 10.2 22.1 16.1 25.8
平均占用资本回报率/% 17.8 32.2 10.2 22.0 19.2 23.4 7.0 13.2 — 22.9
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公司数据均为股份公司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