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12周年。在中国监控化学品协
会的协助下,我刊特邀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科学咨询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夏治强
撰写本文,谨此纪念《公约》生效12周年。
建议延长部分科咨委成员的任期
国际禁化武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科学咨询委员会 夏治强
2009年3月30日~4月1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科咨委(SAB)第十三届会议在OPCW总部召开。会议
由科咨委主席菲利普·科尔曼主持,24名科咨委成员参加了会议。OPCW总干事罗赫略·菲尔特出席开幕式并讲
话。总干事指出,科技迅速发展对《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有影响,科咨委的职责是向执行理
事会提供咨询意见,帮助本组织理解科学技术进步对《公约》的影响。总干事还对科咨委主席菲利普·科尔曼、
科咨委成员英国的罗宾·布莱克、瑞士的斯蒂芬·莫格尔(Stefan Mogl)和中国的夏治强,以及拉尔夫·特拉
普作为协调员等参加2009年2月召开的政府专家会表示感谢。
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OPCW总干事罗赫略·菲尔特大使致欢迎辞;科咨委秘书帕特里斯·帕朗克介绍自科咨
委第十二届会议以来OPCW的履约进展;纳米科技初探,分别由德国化学工业家Markus Pridohl博士和瑞士EMPA
公司的Harald F. Krug教授,以及科咨委成员意大利阿尔贝托·弗拉塔托基教授作相关报告;关于附表化学品
蓖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的讨论;审议政府专家会议协调员提出的总结;视察设备操作要求和技术规格复核;讨论
科咨委今后的工作;通过科咨委第十三届会议工作报告等。
A. OPCW 履约最新进展
1.OPCW 缔约国数目与国家履约状况 截至2009年4月5日,《公约》已拥有187个缔约国。以色列、巴哈
马、缅甸等3个国家已签署《公约》,只有埃及、安哥拉、朝鲜、索马里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等5个国家仍未
采取任何有关《公约》的行动。
1997年以来,OPCW在有效国家履约方面举办了许多会议、讲习班、培训课等,2800多人参加并受益,其中
各地区有1400多人得到过赞助。
在国家履约方面,有关数字如下:178个缔约国已设立国家主管部门;126个缔约国已将本国为执行《公约》
采取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告知OPCW;83个缔约国的立法已覆盖所有关键领域。
2.化学武器的宣布与销毁进展 俄罗斯、美国、印度、某国、阿尔巴尼亚和利比亚等6个缔约国宣布共拥有
71316t毒剂和867万件弹药和容器。截至2009年2月28日,已宣布的71316t毒剂中,43.26%即30849t已经销
毁;已宣布的867万件化武弹药和容器中,43.83%即380万件已经销毁。其中对于第一类化学武器,阿尔巴尼亚
和某国都100%完成了销毁,印度销毁了99.5%,而美国仅销毁了58.70%,俄罗斯仅销毁29.98%,只有利比亚尚
未开始进行销毁。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化学武器的销毁期限可能延长至2017年。
宣布了的化学武器生产设施已全部停止活动,被置于空前严格的核查制度之下。在向OPCW宣布的65处化学
武器生产设施中,已经销毁了42处,并有19处改装用于和平目的。
科咨委秘书在介绍化学武器销毁进展时说,日本政府在2008年10月20日向公约组织提交了一份文件
(EC-55/NAT.1):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现状的报告(The Report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CW Projects
in China),并在2009年2月17~20日的第55次执理会上公布了此文件。针对此情况,中国代表夏治强作了简
短发言,指出日本在中国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中日双方对遗弃化学武器进行了大量现场
调查、挖掘、回收和临时储存,但直至今日,尚未销毁一枚日本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
3.化学武器及其相关设施的核查情况 从《公约》生效至2009年2月28日,OPCW在81个缔约国领土上进行了
3622次视察,其中包括2062次化学武器方面的现场视察。在宣布的总共222处与化学武器有关的地点中,195
处已接受过视察(见表1)。
表1 化学武器及其相关设施核查情况
作设施宣布的 宣布的现场 已进行 已视察
缔约国/个 或设施/处 视察/次 现场/处
化学武器生产设施 12 65 402 67
化学武器销毁设施 6 37 1129 37
化学武器储存设施 6 38 397 36
遗留化学武器 3 35 49 25
老化学武器 13 47 85 30
总计 — 222 2062 195
1997年4月至2009年2月28日,禁化武组织在81个缔约国领土上进行了3622次视察,其中包括1560次
工业设施现场视察。在宣布的总共5553处工业设施中,1103处已接受过视察(见表2)。
表2 工业核查情况
作设施宣布的 宣布的现场 已进行 已视察
缔约国/个 或设施/处 视察/次 现场/处
附表1 22 27 193 36
附表2 36 432 450 254
附表3 33 461 250 234
其他* 78 4633 667 579
总计 — 5553 1560 1103
注*:其他化学生产设施,包括特定有机化学品(磷、硫、氟)
4.根据公约第十条进行的援助与防护方面的进展 针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或威胁使用,OPCW技术秘书处为应急
人员、政府专家和紧急反应部门举办培训课程,以建设并发展各国和区域紧急反应系统的能力。共有2200人参
加培训并受益,其中亚洲600人、非洲350人、拉美500人和东欧750人。74个缔约国根据公约第十条第7款作
了援助承诺。125个缔约国提交了公约第十条第4款所要求的防护性目的国家方案的资料。41个缔约国对自愿援
助基金作了捐款,自愿援助基金余额为1338775 欧元。
5.OPCW 指定实验室 OPCW通过开展正式效能水平测试,在16个缔约国指定了19个实验室,其中,中国、
美国和印度各有2个指定实验室。目前波兰与某国的2个实验室暂时没有真实样品分析资格。
共有23个实验室参加了OPCW在2008年10月进行的第24次官方水平考试,其中,中国防化研究院分析化
学实验室、法国、印度、荷兰、波兰、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2个实验室取得了A 的
成绩。
OPCW还建立了分析数据库,经过同行鉴定和认证,其中有3400多种与化学武器相关的化合物的分析数据与
图谱资料。
B. 建议延长部分科咨委成员的任期
根据科咨委工作任职规定,科咨委成员实行任期制,一届任期3年,可连任两届。总干事指出2009年将有
美国、德国、西班牙、挪威、某国和阿根廷等缔约国的6名科咨委成员满了任期,需要增补换人。
2010年将有16名成员满任期需更换。基于科咨委工作的连续性考虑,科咨委和科咨委秘书拟向OPCW总干事
建议,采用免责形式在2009年提请执理会考虑延长部分科咨委成员任期,建议分别延长1年或2年,即任期分
别延长至2011年和2012年。此问题最终还需缔约国大会通过。目前,OPCW已开始与缔约国代表团进行沟通。
C. 纳米科技进展及潜在军事应用
纳米是度量物体长度的单位,1nm等于10-9m。物质在1~100nm的几何尺寸下会显现出与常规物质状态不同
的特性。纳米技术是指应用科学知识控制和利用纳米尺度材料所具有的纳米特性的技术。纳米科技研究对象的几
何尺寸介于1~100nm。
德国化学工业家Markus Pridohl博士应邀作了《纳米技术初探》报告,指出纳米技术可用于化学工业、半
导体和集成电路、纺织与化妆品、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医疗诊断与药物输送、飞船与汽车制造、能源,以及军
事与国防等领域。
瑞士EMPA公司的Harald F. Krug教授应邀作了《纳米技术与纳米毒性:纳米材料与健康相关的影响》报告,
主要介绍了纳米毒性的3个基本原理,即传送原理、表面原理和材料原理。得出的结论是:①关于纳米颗粒的毒
性。纳米颗粒本身并不具有固有毒性,而是取决于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能、反应性能、吸收与传送以及累积效
应。②纳米材料是否具有作为化学武器的潜在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纳米胶囊可作为传送药物的载体,因此有
毒化合物可通过此效应来产生毒害作用。目前,大多数纳米颗粒系统是低毒性的。在军事上,用纳米材料与纳米
结构可制造诸如纳米传感器和技术装备等,可用来增强人体能力。目前的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在军事上有潜在用
途。
科咨委成员意大利阿尔贝托·布雷恰·弗拉塔托基教授作了《纳米系统和化学武器》的报告。报告认为纳米
科技的发展对开发新的探测器、防护材料、消毒材料、医疗药物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意和无意的纳米材
料研究也可能造成新的进攻性化学物质的出现,对《公约》构成潜在威胁。
会议认为,纳米材料并没有固有的毒性,因而不具有用于化学武器目的的吸引力。因此,目前认为纳米材料
对于《公约》的风险是低的。当然,毫无疑问,存在滥用纳米技术的可能,例如通过纳米技术增强有毒物质向生
物靶标的传送效率,或者通过纳米技术改善化学毒剂的分散性能等。科咨委中占主导的观点是:纳米技术不太可
能用来显著提高现有化学毒剂的军事使用性能,但是纳米技术有可能用于开发新的毒剂。此外,纳米技术有潜力
来改善防御能力,如开发报警探测装置、防护器材和医疗救治措施。科咨委建议保持关注纳米科技发展,在今后
的科咨委会议中要致力于对纳米技术用于防护目的的理解。同时,科咨委希望OPCW和各缔约国密切关注纳米科
技的最新发展,以及此种发展对《公约》的影响。
鉴于纳米科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专业深奥,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单位也较多(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
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探讨纳米科技对《公约》的潜在影响。
D. 有关蓖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的讨论
目前,附表1化学品中包括了蓖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由于这两个毒素的化学结构复杂,通称的蓖麻毒素和
石房蛤毒素所对应的化学结构并不是惟一的,可能存在不同的结构。科咨委几年前就讨论过此问题,目前仍没有
达成一致意见。如有人建议修改附表化学品清单,有人建议将石房蛤毒素从附表1移到附表2。为此,科咨委建
议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文字材料,将此议题列入科咨委第十四届会议进行讨论。
E. 视察设备操作要求和技术规格复核
根据OPCW的要求,科咨委将审议《视察设备操作要求和技术规格复核》(简称《视察设备核可清单》)。上版
《视察设备核可清单》是在1995年制订的。随着《公约》生效10多年来视察活动的任务要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
OPCW决定重新复核该清单。首先是删除、合并、调整原有清单,以便于视察活动的进行;其次是增加部分设备,
提高视察效率,为科咨委第十三届会议准备了完整的长达179页的修改文本。鉴于内容太多,会议时间有限,决
定不在科咨委第十三届会议上逐项审查,而是由感兴趣的人员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利用邮件或科咨委网站进
行沟通,提出修改审查意见,并与OPCW视察司联系,争取在2009年6月前完成此项任务。
F. 美国召开关于化学品非军事化联合会议的计划
科咨委成员美国詹姆斯·罗伯特·吉布森介绍说,美国计划于2010年3月在亚特兰大召开一个OPCW科咨委、
美国科学研究院和美国研究理事会(NAS/NRC)化学品非军事化委员会的联合会议。会议计划回顾和审视美国化
学武器销毁进程,请科咨委成员参观美国安尼斯顿化学毒剂销毁设施。该计划已得到美国军方支持和国务院的同
意,具体事项正在筹办协商中。
G. 未来科咨委的工作安排
初步计划在2009年11月9~11日召开科咨委第十四届会议;在科咨委第十四届会议上将讨论石房蛤毒素和
蓖麻毒素的问题,会前做好收集相关资料的准备;讨论科咨委采样与分析临时工作组第四次会议的报告,计划在
2009年11月5~6日召开采样与分析临时工作组第四次会议。
《公约》实施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展望未来,真正实现无化武世界这一《公约》宗旨和人类的共同愿望任重
而道远。但愿《公约》各缔约国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共同努力,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公约》,早日彻底销毁化学
武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