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态势分析
2009年26期 发行日期:2009-07-09
作者:白颐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态势分析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  白颐
    前言:近期,围绕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调研和规划正在逐步展开,以石油和化工产业调整规划为
延续的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未来几年复杂的经济形势对石油和化工产业有何
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向何方发展?哪些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期特约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
长白颐解析未来产业的全方位发展态势,以飨读者。

                  “十一五” 回顾——从高峰转势而下
  1. 前三年经历了发展高峰期
    “十一五”前三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产品市场活跃,装置高负荷运行,企业
效益较好,产业和布局结构调整步伐较快,经济增长方式有所转变,在发展中求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
石油和化学工业现价产值、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在此阶段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25%、18.28%和21.50%,
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发达国家化工产业的增长速度。主要产品能力、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的石化工业已经初步形成以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为主
导,国外大型化工公司、国内化工企业和民营公司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②行业集中度明显增加  通过一批大型装置的改造和新建,我国石化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装置规模进一步提
高。2008年,国内大型千万吨级炼厂增加到13个,能力共计1.36亿t/a,占国内总能力的42.6 %。炼油平均单
厂规模达到256万t/a,乙烯平均单厂规模达到45万t/a,大中型化肥占化肥总产量的70%以上。
  ③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  高档产品比重不断增加,高浓度化肥比重达到75%,重质纯碱比重达到37%,离子
膜烧碱比重达到30%,轮胎子午化率达到63%。农药总量基本保持稳定,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有所提高,
高毒农药比重下降到5%左右。
  ④基地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石化产业的布局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集聚
产业区域,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化管理水平和地方产业特色的化工园区。
  2. 后两年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石化工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经
济环境:2008年之后世界化学工业进入低盈利的高度竞争时期,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世界石化工业将进入周期
变化的下降时期;油价下降迅速向石化产业下游传递,石化产品价格的下跌幅度远高于油价的下跌幅度;经济衰
退引发石化下游市场疲软,直接影响石化产品的需求,其中出口受影响较大的有无机盐、染料、农药、轮胎、胶
鞋和橡胶制品等行业;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不同,规避的能力和措施不同,资源和产品外
向型的国家和地区所受到的影响更加直接,会更多的发生外来产品倾销的情况;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现象已产生市
场供需矛盾,目前新装置建成投产后大量释放的新增产能将打破原有的市场供求平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石
化工业进入周期性低谷都将使得化工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利润空间压缩,部分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使装置低负荷运
行,对企业经营将造成很大压力,全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正在实施《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是一项对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战
略任务。
                         “十二五”预测——深度调整  竞争力提升
  预计到2015年我国GDP将继续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石油和化学工业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1. 炼油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原油进口量仍保持增长,原油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国内炼油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因此资源的多样化、多渠道是炼油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从获得资源的条件和布局优化的需要角度分析,临港和
石油化工产业薄弱地区会有更多发展机会。炼油能力的增加将以原有企业的改造为主,尤其是与乙烯的发展结合
建设世界级炼化一体化的基地,新建炼油装置将受到严格控制。
  燃料油(重油)消费总量不会大幅度下降,但是加工模式有所提升,近期燃料油轻质化深加工仍然是地方炼
油企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将来会更侧重特色油品的生产,具有特色的各类催化裂解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部分地炼
企业生产出更多的化工原料,新建以重油加工生产油品的装置将受到限制。
  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8亿~5亿t/a。
  2. 乙烯和芳烃的发展将与炼油发展紧密结合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更多世界级规模的炼油-乙烯-芳烃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基地,使成品油和石化
产品的规模以及各种馏分油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同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采用新技术和多品种方案将成为这一行
业的亮点,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建设是“十二五”石化行业发展的主题。
   预计2015年我国乙烯能力将达到1900万~2100万t/a,届时当量需求为3000万~3300万t,满足率63%~
67%。
  3. 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机原料的规模将加大,新技术应用增加;目前缺口较大的苯乙烯单体、ABS树脂、PTA
和乙二醇等装置能力均有增加;特种合成橡胶的发展有较大突破;塑料改性和塑料合金将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供求矛盾较为突出的品种主要有合纤单体(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和丙烯腈)、丁辛醇、异
丙醇、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醋酸乙烯、己二酸、苯酚、双酚A、乙醇胺、多乙烯多胺、环氧氯丙烷、
PTMEG、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丁(辛)酯、醋酸乙烯、间苯二甲酸、环氧乙烷、1,3-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
酯(TDI)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等,上述大部分产品每年仍有较大数量进口,国内市场满足率在50%~70
%。
  目前供求基本平衡和趋于平衡的品种包括甲醇、甲醛、甲烷氯化物、季戊四醇、1,4-丁二醇、醋酸、丙烯
酸及酯、苯酐、顺酐、甲乙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乙酯、苯甲酸、苯胺、氯乙酸、甲胺和二甲基甲酰胺等。
这些产品国内市场满足率在75%~90%以上,进出口数量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化工产业目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原料优化、工艺技术进步趋势加快,很多有机原料产
品都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状态中。有缺口的产品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会,供求平衡的产品仍需通过结构调整和技
术进步保持竞争优势。
  4. 新型煤化工产业增势较强
  传统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原料供应、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冲击等方面的挑战,其发展趋势是强化对资源的控制
及下游产业链的衍生和拓展,具备一体化资源优势的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十二五”期间传统煤化
工产品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产业链延伸,向下游的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行业发展,规避资源涨价的风险。
  相对传统煤化工,国内新型煤化工产业才刚刚起步,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示范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二甲
醚、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十二五”期间将根据资源条件和技术进展予以合理布局,
适度发展。
  近期国际油价急剧变化,对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性需要科学审视,但是我国鼓励发展新型煤化工的政策不会改
变。预计今后国家的煤化工产业政策取向是鼓励结合中国国情,采取更加科学和稳步的发展模式,以满足经济发
展对能源的需求,同时要求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
  5. 精细化工保持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相关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发展、下游行业的需求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发展
壮大、石化工业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出口需求增加、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有利因素
使得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除了加大内需外,仍然要继续调整经济结构,
将高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在此调整进程中,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不断优化升级向
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形成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型保健品等新兴产业,所有这些都为精细化学品提供了发展
空间和市场机会。如污水处理和节约用水需要聚丙烯酰胺、阻垢缓蚀剂、杀菌剂等化学品,建筑节能需要聚氨酯、
有机硅等新型建筑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需要多晶硅、环氧树脂等化工材料。表1为我国主要精细化学品的
需求预测。

表2   “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精细化学品需求预测    万t
产品              2010年     2015年
涂料             80~100    110~120
农药             80~100    100~120
染料              55~60      60~65
食品添加剂        340~360    420~440
饲料添加剂        300~320    380~400
造纸化学品        150~170    200~210
电子化学品/亿元        260~280    350~400
胶粘剂                 730       900~1000
塑料助剂        300~320    380~400
水处理剂         90~100    130~150
表面活性剂        230~240    300~320

  6. 化工新材料将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将呈现大型化、功能化、精细化、工艺无害化、研究开发综合化、
竞争激烈化、产业集中度和垄断性更强等趋势。
  重点产品发展态势:工程塑料的主要品种(PC、POM、PBT、PA等)将形成产业基础,特种工程塑料(PPS、
MPPO、PTT、PEN等)也将有较大突破;可降解类产品的规模有较大增加,如聚乳酸和 PBS;有机硅和有机氟的下
游产品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如氟橡胶(FKM)和聚氟乙丙烯(FEP)等,新型氟利昂替代产品也将有较大发展;功能型
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碳纤维的市场空间有较大幅度拓展,该领域中外合作发展的机会明显增加;聚氨酯的原料MDI、
TDI、PTMEG的产业规模将有很大发展,其他特种异氰酸酯的市场条件日渐成熟,聚氨酯建筑保温板市场需求量增
加。
  预计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各类产品加上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模具制造等,将形成1000亿元产值的
工程塑料生产体系,届时我国化工新材料的满足率争取达到65%。
  7. 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仍然是关注重点
   “十二五”期间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仍然是关注重点,但是结合我国国情,目前阶段该领域的发展规模有限,
仍是我国实施资源多元化战略的补充内容,也是一项长期任务。
  发展乙醇汽油应注意的问题:①适宜生产乙醇的非粮生物资源在中国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原料来源
零碎对发展大规模燃料乙醇生产很不利;②当前,汽油发动机技术已相当成熟,新能源汽车在成本及产业化方面
短期内无法与其竞争,因此控制乙醇成本是提高乙醇汽油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③生产乙醇会产生大量废液,因
此如何处理生产废液,达到环保要求,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前提;④纤维质是地球上资源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是实现燃料乙醇生产经济性的最具前景的工业技术,仍需积极跟踪研
究。
  发展生物柴油还需要建立油料作物的资源基地,开发国内自主产权的生产技术,建立规范的营销网络,制定
产品标准和尾气排放的测定标准等。
  8. 传统化工产业发展以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优化布局和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
  ①盐化工  “十二五”期间,盐化工行业的发展原则:总量不宜再扩大,全行业推广采用各项节能技术改造,
如干法乙炔、电石渣制水泥或砖、大型密闭电石炉、炉气回收利用、零极距大型电解槽、大型流化床氯乙烯合成
反应器、低汞触媒等新技术,有资源条件的企业应与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发展形成上下游相结合的产业关系,拓宽
氯产品领域,加强原料盐和电石的基地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
  ②农药  农药的发展重点是优化产品结构: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的比例达到 45︰40︰15,高毒、高残
留品种的产量降至农药总产量的10%以下,乳油剂型控制在农药总产量的5%以下。农药中间体重点发展国内尚
不能生产的农药中间体、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中间体、含杂环的农药中间体、含氟的农药中间体、手性农药的农
药中间体等。
  ③染料行业  染料行业的发展重点是稳定总量、优化结构、提高集中度。将发展环保型染料和高性能染料,
严禁生产致癌性的染料品种,淘汰毒性大、性能差和不适应市场要求的老品种,发展商品化染料和配套印染助剂。
其中中间体将重点发展苯系衍生物、杂环类和多环类中间体、含氟化合物,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专用中间体,
以及致癌芳香胺代用品等。
  ④涂料产品  涂料的发展方向:环保型涂料——节能低污染的水性、粉末、辐射固化、高固体分涂料,到2010
年其比例由现在的40%提高的60%;高性能涂料——大力发展丙烯酸酯类、聚酯类、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有
机硅类等高档涂料。
  9. 园区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
  园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分析新形势下化学工业发展的条件,研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新态势,科
学合理的利用各类资源,遵循适合、适度、适时的实施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上下游产业的关系,
调整和确定产业定位,突出产业功能和特色,构筑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煤化工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港
口、土地、供水、供电、交通、安全、环保、服务等重要基础支撑体系;贯穿循环经济理念,最终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