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聚焦行业技术难点 热议未来发展趋势——透过“Achema 2009”展会看世界化学工业
2009年27期 发行日期:2009-07-15
作者:朱曾惠
聚焦行业技术难点  热议未来发展趋势
——透过“Achema 2009”展会看世界化学工业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曾惠
  2009年5月11~15日,由德国德西玛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协会主办的第29届国际化学工程、环境保护和生
物技术展览会及学术会议(Achema 2009)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来自50个国家的约4000家厂商参展,100多个
国家的18万人与会。会前主办方曾先后举行多次新闻发布会,陆续发表了21篇《趋势报告》(Trend Report),
对世界化学工业的新产品、新工艺及发展趋势和现存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共涉及21个领域,现摘编其中的12篇
报告以映照国内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变革。
    A. 化工厂战略:探求卓越的运营模式
  1.大型装置:规模经济的优势;
  2.原料:● 开拓多样化的原料途径
        ● 从自然界找寻替代性资源
  3.利用高效信息技术提高工艺生产效率。
  全球营销网络模式和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在化学和制药工业日益显现,生产商必须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
高销售速率。在能源价格高涨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化工厂设计需对上述因素加以考虑。

    B. 工艺过程强化和能源效率:即将发生巨大变革
  1.能源效率如同一口“油井”;
    2.“新工艺过程窗口研究系列”(Novel Process Windows Research Cluster);
  3.供应商大胆尝试微处理(microprocess)技术。
    打破传统模式是持续提升加工工业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并用彻底改变取代逐步演变。囊括全部新工艺设计
的工艺过程强化将引领变革浪潮,并实现在改进和创新产品特征的同时降低固定成本(投资)和可变成本(收率
和能耗)。过程强化与微处理技术在能源开发、改善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提高工艺
安全性是微处理技术的另一主要优势。
任何问题请联系zhuliangwei@cheminfo.gov.cn

    C. 工艺过程自动化:着眼于工艺效率(process efficiency)
  1.工艺自动化产业前景;
  2.自动化提升工艺效率:
  ● 改进工艺的途径
  ● 元部件集成增加了工作负荷
  ● 自动化工艺的热点——无线技术
  ● 整体网络建设
  3.以逐步提升自动化水平为目标。
    近年,受提升生产效率压力影响,自动化技术供应商日益受到化工领域客户的青睐。同时,自动化工业涌现
出无线电数据传输、网络和资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技术,而将这些技术完全整合则是自动化工业面临的最大
挑战。

    D. 可再生初级产品:条条道路通罗马
  1.第一代生物燃料工厂是新产品的起始点;
  ● 拓宽第一代生物燃料工厂的产品范围
  ● 生物乙醇作为化学平台
   ● 第二代生物燃料
  ● 生物质合成燃油(BTL):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燃料
  2.木质纤维素的应用为新型原料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3.下一步工作:
  ● 建设集成式生物炼厂
  ● 建设木质纤维素炼厂,减少与食品生产间的竞争。
  气候变化和有限的化石资源不仅影响着未来的能源供应,企业也将不断探寻可再生替代资源以保证生产原料
的持续供应。未来车用生物燃料比例主要取决于生产条件,即是否能显著增加化学工业的可再生原料比例(目前
为10%~12%)。总之,我们可以断定多种途径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但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能源升级或原
料供应方面最大程度的提高生物质利用比例和能源效率。同时,生物资源利用的相互联合可提高企业效益,例如
纤维素加工中的半纤维素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原料。

    E. 工业气体:不断改进空分技术以提高氧气和氮气产率
  1.工业气体对于从钢厂到食品加工等多领域的生产均是必不可少的;
  2.工艺过程及装置的持续发展使工业气体产能提高、成本降低;
  ● 液化天然气(LNG):满足氮气的旺盛需求
  ● 气化:满足氧气需求
  ● 含氧燃料燃烧:又一种氧气推进器
  3.最新发展集中于膜技术:
  ● 高温空气分离
  ● 陶瓷自热回收工艺(CAR)
  ● 通过膜和分子筛进行非深冷空气分离
  ● 改进膜基空气分离
  ● 改进吸附系统
  ● 进一步改进深冷空气分离。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工业气体在化学品生产中广泛应用,此外,还用于钢铁、金属加工、化学制
药以及汽车发动机、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玻璃和食品等加工工业。2008年世界工业气体市值约520亿美元,
前十位生产商约占据90%的市场份额。

    F. 工业生物技术:微生物引发生产革命
  1.“可持续性”概念认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
  2.酶、蛋白质和多肽的应用提高了能源效率,并使食品工业发生革命;
  3.遗传工程也将进一步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
  在许多工业领域生物技术工艺已经成为全部生产过程的固有部分,并在诸如制药、食品制造、化学工业或能
源等多个领域与常规工艺同效。未来工业生物技术市场空间广阔,预计约在500亿~600亿欧元。近年乙醇生产
给工业生物技术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而生物聚合物产量也在快速增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成熟,未来
它将在食品加工、化妆品和个人消费品等领域大有所为。

    G. 选择性分离技术:适合新型合成路线
  1.天然材料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势;
  2.分离课题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3.开发新的平台技术:
  ● 生物活性蛋白质和多肽提纯的新平台技术
  ● 解决分离植物提取物的技术问题
  4.分离是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产品中提取原料和活性物质是当前生物技术的研发热点,但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完全
分离和纯化活性物质仍存在许多问题,需根据所要提取的物质进行设计,这也是开拓可再生资源材料和需要生物
技术的关键。为了加快新型先进分离技术的开发进程,要求生物工艺、热力学和化学等领域通力协作。然而,当
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均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则可以实现从发酵到纯化预处理的全过程设计,从而整个工艺
过程最优化将得以实现。

    H. 供应链管理:应对成本上涨
  1.物流是一个决定性的竞争性因素;
  2.欧洲化学工业面临销售成本的大幅提高:
  ● 销售成本上涨
  ● 货物协调联运以其降低运输成本
  ● 物流和信息流的管理
  3.用户通过合作性供应链管理战略(SCM)获益:
  ● 重点集中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 合作战略
  当前世界正处于金融和经济危机之中,化学工业面临结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原料价格上涨、市场剧烈波
动、消费全球化重组等一系列挑战迫使化工运营商不得不削减生产成本,而加强物流运作则可以减轻成本压力,
同时改善供应链管理可在企业陷入经济困境前识别、诊断和帮助其解决难题。供应链策略的主要目标是缩短生产
周期、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可指导企业在行情不稳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I. 化工厂的设计和建设:必将重新洗牌
  1.大型项目数量增长将持续到2012或2014年;
  2.新战略实施以适应系统部件和工程服务等成本的上涨;
  3.风险将在客户和工程服务供应商之间重新分配;
   4.景气周期过后市场将发生重组。
    近年化学工厂设计和建设工业竞争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对这种巨大变化产生影
响。工厂设计和建设工业的繁荣使得投资方、工程设计方、承包商和供应商各方的责任分配更加明确,风险不在
仅凭一个单方协议合约而解决。根据市场需求化学工业需要新型工厂设计理念,而工程公司则需拥有更多的技术
创新能力。

  J. 工艺过程用水:提高产量和能源效率
  1.纯化技术不断升级:
   ● 正确评价水的质量等级
  ● 合理的自动化水平
  ● 培训操作员以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
  2.高级自动化技术;
  3.提高水处理技术的能源效率。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质量和实用性在投资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艺开发过程中优化水的供应
战略,可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的目的,制药工业尤为如此。此外,在系统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水
质要求,在制药、液体注射、光学、集成电路、太阳能技术、医学研究、化学分析、蒸汽发生器给水等领域超纯
水显得格外重要。
    
  K. 食品加工技术:安全性是食品工业的首要问题
  1.智能包装可延长食品的保存限期;
  2.无线电频率识别使得通过食物链跟踪产品变得更容易;
  ● 传感器监测包装是否具有预期功能
    ● 无线电频率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 cation)直接将商品与相关信息相联结,可以利
用无线RFID通过食物链来跟踪产品,预计2010年将有50%的物质应用该技术。
  3.加强清洁设计。
    ● 用RFID监测工艺清洁性
   ● 表面处理可提升产品卫生安全
  近年来,食品工业中一系列不安全事件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当前提供安全的高质量食品已成为生产者的首
要任务,包装技术、无线RFID和卫生设计均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L. 高效能源驱动系统:努力提高能源效率
  1.电力驱动系统具有巨大节能潜力;
  2.电子控测可以降低CO2排放;
  3.企业需正确评价自身的能源效率,并将提高能效视为公司理念的一部分
  随着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加,电力驱动工业将成为未来商业的重要分支。始于2002年的连续6
年的扩张,期间世界电力驱动工业营业额年均增速为4.1%,2008年达到107亿欧元。自动化对工艺技术的不断
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电力驱动则是主要因素。

    目前面对经济危机和气候变暖、能源和健康安全等挑战,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是全球经济走强和社会稳定发展
的有效措施。生物经济知识也将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新疗法、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和正在开发的高效工艺将为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世界各国需要在研发和创新领域以及政策上协作、沟通,以有效应对种种挑
战。
  本文编译自www.achema.de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