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十二五”我国炼油工业结构调整重点
2010年33期 发行日期:2010-08-25
作者:白颐
“十二五”我国炼油工业结构调整重点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  白颐
                                      行业特点及现存问题
    1.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增强。我国炼油工业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已成为世界炼
油大国。截至2009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亿t/a,居世界第二位。截止2009年底,我国拥有炼油厂
150多个。规模达到千万吨级的14家,占总能力37%~40%。
    2.国内油气资源供应紧张,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1.89亿t,净进口量2.1
亿t,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随着未来炼油能力的进一步快速提高,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
    3.成品油供需基本平衡,柴汽比不断提高。近年我国成品油的生产与消费均保持了较快增长,供需基本平
衡。2009年,国内柴油、汽油消费比例达到2.07∶1,生产比例为1.96∶1。
    4.炼油技术水平获得较快发展。随着我国原油加工能力的提高,炼油技术水平也取得较快发展。依靠自主
创新,目前已经掌握了建设生产规模千万吨级炼油厂的能力。
    5.中小炼油装置开工率不足,行业集中度亟需提升。目前,国内有l50家左右各类炼油企业,平均规模不
足300万t/a,一次加工能力低于300万t/a的企业数量仍有50家左右,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5%左右。制约
了行业整体规模以及装置技术水平的提升。全国炼油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3%。
    6.地区间供求不平衡的矛盾突出。目前我国成品油消费主要集中于“两州一湾”及中部地区。成品油的物
流流向呈现“西油东进、北油南运”的市场格局。
                   未来趋势与发展潜力
    1.成品油需求量及配套炼油能力测算。根据我国成品油消费量与GDP增长率弹性系数等综合测算,到“十
二五”末,国内炼油能力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35亿t/a,达到5.56亿t/a;根据目前炼油新增产能计划,
到2010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4.9亿t/a,2015年达到6.7亿t/a左右。如不加以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我国炼
油能力总体过剩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2.原油进口依存度测算。根据测算,2010年和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54%、60%。原油资源
不足仍然是制约国内炼油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油品环保质量升级的要求。目前我国汽油和柴油年总产量约2亿t,基本达到欧Ⅲ标准。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1.进一步提高炼油产业集约化程度。国内新建炼油项目起步规模应提高到1000万t/a。通过提高炼油能
力集中度,到2015年全国炼油企业平均能力提高到600万t/a以上,形成若干个二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炼油基
地。新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政策。
    2.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等级。2010年前后,将在全国实行汽柴油国Ⅲ排放标准。2012~2015年将实行国Ⅳ
标准。2009年底以后的投产项目均需达到欧洲Ⅲ质量标准,2012~2015年投产的项目需按照欧洲Ⅳ标准生产。
现有炼油厂需增加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或催化重整等二次加工装置,以满足新标准要求。
    3.统筹考虑油品生产比例。近年,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的柴汽比在2.1左右,预计未来10年内仍会保持
在2.0左右的水平。单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国炼油装置结构也应提高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装置的比例。另外,
我国石化行业发展迅速,化工轻油需求量增长较快,今后炼油装置结构应统筹考虑汽油、柴油、化工轻油的油
品结构比例。
    4.提升加工水平,实现充实内涵方式的发展。完善针对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扩大延迟焦化、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的规模。开发和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催化剂,注重组合工艺技术的应用,推广节能技术,
加大副产品综合利用。降低原油加工综合能耗,到2015年综合能耗(折合成标准燃料油消耗)降低到60kg/t。新
建项目应注重采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满足成品油市场的同时,应考虑发展一体化化工产业的协同效应,鼓励
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
  5.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物流系统。原油加工能力进一步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的地区转移。
以“两州一湾”地区为主,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完善沿边地区布局,尽量少布新点;到2015年使我国炼油
产业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地区间油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得到缓解。
    (1)推动以国际原油资源为基础的合资合作。在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进行国际化能源开发与
经营,加强国外原油资源的合作与引进,建设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原油管道、西南中缅原油管道等跨
国输油管道,发展海上大型原油码头进口通道。鼓励国内大型石化公司与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合资合作,
在确保获得长期稳定原油供货的前提下,与国外石油公司合资建设新的大型炼化项目。
    (2)加快原油及成品油物流系统建设。进一步建设大型原油码头,到2015年原油码头接卸总能力提高到3
亿t/a以上,全面满足炼化企业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加强原油长输管道建设,降低运输成本。保证原油安全稳
定供应。到2015年,原油长输管道达到1.5万km以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提高成品油管输比例,到2015
年成品池管输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以油田和大型原油码头为中心,覆盖主要炼化企业,国内外原油以及成
品油可灵活调运的管道运输网络。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