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0年前7个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分析
2010年38期 发行日期:2010-09-27
作者:董涛
2010年前7个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分析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董涛
  前7个月我国石化工业呈现增长势头,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由于世界石化工业复苏基础不牢固、
加之需求不振,国内石化产品产量和产值增幅均有所回落,石化业前景不容乐观。
国际化工发展环境
  (一)世界石化产品价格继续下降
     由于亚洲和北美石化产品价格下降,到7月ICIS石化指数(IPEX)已连续2个月下跌。6月份的指数修正值
为282.91,7月该指数下跌7.1%达到262.75。东北亚是此次下跌的主力,由于供应充足、买家购买谨慎,东北亚
乙烯价格暴跌超过20%,达到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国地区苯下跌16%,丙烯、苯乙烯、对二甲苯和聚丙烯跌幅
均超过10%。
   (二)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恢复步伐停滞不前
    截至目前,今年国际油价平均在每桶70~80美元徘徊。从需求看,各国政府刺激措施退出后的经济恢复是否
可以持续尚不明朗,虽然经济走强,但失业率高企;供应方面,欧佩克一再表示,若油价低于70美元/桶,就会
限产保价,坚持捍卫70美元/桶的底线。
1~7月国内行业形势分析
    前7个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352.66亿元,同比增长39.06%,比上半年增速回落8.87个百分
点。
   (一)产量继续上升,工业总产值增速回落
    7月份总产值增速有所回落,实现总产值7134.4亿元,同比上升24.4%,增速比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0.3
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4%。环比增速首现下降,增速下降8.58%(见图1)。  
    前7个月产量继续上升。在统计局重点监测的97种产品中,除6种产品产量下降外,其余产量均上升,其中
升幅在20%以上的品种占比达40.21%,比上月占比下降14.43个百分点。
   (二)环比价格有所回落,同比价格继续增长
    由于需求低迷和库存较高,国内大多数石化产品价格环比回落。据统计局公布的870种(类)石化产品价格
指数分析,从环比看,7月价格指数上升的种(类)占34.06%,所占比重比上月下降5.76个百分点;持平的占16.86%;
下降的占49.08%,占比较上月上升5.13个百分点。
    由于基数效应,价格同比水平大幅提高。从同比看,上升的种(类)占71.82%,比上月增加0.93个百分点;
下降的种(类)占20.79%,下降1.3个百分点。
   (三)行业投资步伐有所上升
    1~7月,石油和化工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到5976.94亿元,同比增长16.04%,增速比上年
上升2.53个百分点,比前6个月的增幅下降0.34个百分点(见图2)。
   (四)进出口贸易强劲复苏
  前7个月化工进出口额为1578.5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9.76%。同比上升59.16%,比前6个月
的增速下降3.13%,而上年同期为下降33.73%。进口额为906.97美元,上升41.07%;出口额为671.60亿美元,
上升92.52%。
重点行业情况
  (一)化肥行业面临三大制约因素
  1. 化肥量价双降,出口上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产量总计为
550.11万t,同比下降0.03%,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的产量下降。化肥价格也是跌声一片,7月份尿素市场平均价
为1670元/t,同比下降0.6%;碳酸氢铵560元/t,下降20.0%;氯化铵500元/t,下降13.8%;普通过磷酸钙550
元/t,下降17.9%。与此同时,化肥出口大增,1~7月化肥出口数量593.13万t,上升65.85%;出口金额为18.57
亿美元,上升68.53%。
  2. 三大因素制约化肥发展   目前国内化肥产业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原料价格上涨抬高企业生产
成本,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二是市场需求不畅导致企业开工率不足,加重产能过剩局面;三是低碳理念下化肥生
产企业的减排压力增大。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约为15%~20%,钾肥约为35%~40%,
未被利用的肥料流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每年氮肥在生产及施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
国排放总量的8%。目前我国氮肥生产原料中80%左右是煤炭,随着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完成,这一比例可能还会
加大,在低碳经济理念盛行的趋势背景下,化肥生产企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轮胎出口大增,企业仍处亏损困境
  1. 出口增长,但利润大降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共出口新充气橡胶轮胎21223.3万条,同比增
长31.2%。出口金额55.44亿美元。不过,出口数据的好转,并不能掩饰轮胎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现实。沪深
两市轮胎上市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今年中期净利润增长率为负,而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如青岛双星上
半年净利润为1098.16万元,净利润增长率为-91.39%;黔轮胎A上半年净利润为7592.76万,净利润增长率为
-32.35%。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轮胎企业利润率仅为4.01%。
    2. 多种压力考验轮胎企业   目前轮胎行业已存在产能总体过剩和产品结构性过剩。全钢载重轮胎预计今年
将超过9000万条,是“十一五”轮胎发展规划的近两倍,同时是原预测2010年国内需求的2倍多。此外,天然
橡胶等轮胎原材料的上涨,则成为轮胎企业另一道紧箍咒。目前我国天然胶7成靠进口,而进口价格则从去年8
月份的1459.3美元/t涨至今年4月份2428.4美元/t;国内天然胶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上涨,使得轮胎企业的成本
大大增加。而国产轮胎已产能过剩,使得国产轮胎的提价空间有限,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轮胎企业的利润率将会
下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