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塑料回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深耕该领域近二十年的公司,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塞尔”)见证了行业的起伏。站在风口的塑料回收行业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应如何发力促进塑料回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奥塞尔CTO王梁近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CCN】近年来,塑料回收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奥塞尔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您如何看待塑料回收行业的现状?
【王梁】奥赛尔的起步,离不开政策的“东风”。早期,美国出台的相关法案政策为回收材料打开了需求缺口,奥赛尔借此契机切入回收塑料的生产与销售,并聚焦电子电器领域的应用。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塑料产品使用后的处理已成为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回收作为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由于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紧缺,不易提供大量土地用于填埋,同时焚烧途径会造成污染及资源浪费,所以废旧塑料的高效回收工作的开展更为迫切。
以聚碳酸酯(PC)回收为例,随着近两年汽车、家电、建材、消费电子等领域以旧换新政策的推进,这些PC下游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换新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旧产品,为回收提供了更多数量和种类的PC来源,改变了以往PC回收主要依赖光盘、水桶等应用领域的局面。针对当前市场特点,奥赛尔重点布局了基于报废车辆的PC回收,在车灯回收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目前国内汽车产量每年超过3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辆,未来废旧车灯回收的市场容量巨大。奥塞尔在2~3年前已经开始针对车灯回收做了一系列探索,自主研发了基于报废汽车前大灯的回收技术,先对废旧车灯进行拆解,分拣出不同材料后分别进行回收利用。
【CCN】当前塑料回收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
【王梁】政策仍然是重要的趋动力,如欧盟针对包装行业出台政策要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SUP),并鼓励使用回收产品,这些政策直接促进了当地回收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重视,未来会有更多政策出台,拉动回收料的需求。
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更让企业看到希望。在汽车领域,电动车的普及带来了新机会——车辆前脸、贯穿式尾灯、车载屏幕等部件对塑料材料的需求增量明显;在家电市场,扫地机器人、智能清洁电器的崛起,为塑料的应用提供了新场景;而最新的智能眼镜、无人机等电子产品的爆发,也成为潜在增长点。 这些新兴的领域为将来回收塑料的使用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技术创新也是一大趋势。为了应对成本及环保等挑战,行业会不断探索更高效、环保、经济的回收技术,那些前沿的零排放回收技术将逐渐迈向产业化。
同时,回收料的应用认知正发生变化。以前大家可能更关注回收料的来源和回收方法,但现在慢慢转向其性能和特性。就像新料一样,更多谈论的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和性能,这有利于回收料作为产品在市场上更好地流通。
【CCN】目前塑料回收行业还面临哪些问题?
【王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行业发展的核心是在“经济”上,任何一个产业最终能否做下去,还是要看整个产业链条上大家是否都有利润。行业健康发展核心的驱动是需求,目前市场对回收料的需求绝大部分来源于政策。同时高品质回收料的成本目前普遍比新料高,因为回收的成本不仅包括处理成本,还涉及收集、拆解等多个环节。这些全成本叠加在一起,让高品质回收料在目前价格上失去竞争优势。
此外,回收的源头和原料比以前复杂得多。以前PC回收主要集中在光盘、水桶这些领域,但现在来源更广泛,这就对回收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经济地把这些复杂的原料回收处理好,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样,回收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回收会用到不同的技术手段,难免会产生一些废液等废弃物,如何减少和妥善处理它们,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现在有一些前沿技术能做到不产生“三废”,但还没能真正实现产业化。
同时,行业规范方面也有待完善。现在回收料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像新料那样明确的命名和规格标准。虽然都是回收料,但不同厂家推动的产品品质存在差异,这也影响了回收料的市场流通。
【CCN】对于未来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您有何建议?奥塞尔未来有哪些布局?
【王梁】首先,政策引导很关键。短期内,政策能有效引领回收行业发展,希望能尽快推进相关法规落地,比如在汽车、家电等领域,通过政府采购优先、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使用回收料。还可以结合碳排相关政策,让回收的减碳优势得到发挥,促使企业重视回收。
其次,要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国家应出台统一的回收料标准,明确品质要求、命名和规格,同时建立溯源体系,杜绝作假行为,保障回收料的质量和信誉。
再者,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加大对回收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上下游协同攻关,尤其是在高效分拣、低成本处理、环保减排等方面,推动前沿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
最后,要注重全成本控制和市场培育。通过规模化回收、优化流程等方式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宣传,提高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对回收料的接受度,形成良性市场循环,让回收料真正以商品属性参与市场竞争。
未来,奥赛尔将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在塑料回收产业的投入。今年4月,奥塞尔与天津经开区正式签署投资合作意向书,将在经开区建设消费后再生(PCR)塑料智能化精细分选及高端造粒数字化零碳工厂项目。项目一期投资1亿元,投产后可年产PCR塑料5万吨,全部建成后可年产PCR塑料20万吨。项目将联合全球知名产业链合作伙伴推进车用塑料闭环回收,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与国际ESG标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