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311
气相二氧化硅亟待产业升级
□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李颖
目前全球只有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和乌克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气相二氧化硅,技术高度垄断(详见表1)。
2010年全球气相二氧化硅产能为30.46万t/a,产量23.45万t,其中欧美国家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2.5%,亚洲占
26.2%。近年美、德、日产能相对稳定,亚洲却呈快速发展势头,其中我国不论在产能、产量与市场需求方面均有
较大幅度的增长。2009年我国气相二氧化硅产能与产量均超过日本,列世界第三位,预计2010年将超过美国,位
列第二。
表1 2010年(预计)全球气相二氧化硅产能、产量分布 万t/a
国家(公司) 产能 产量(预计)/万t 占全球总产量/%
德国德固赛 7.00 5.50 23.45
德国瓦克 8.50 7.00 29.85
中国 6.91 5.15 21.97
美国卡博特 6.00 4.50 19.19
日本德山 1.50 1.00 4.26
乌克兰卡路什 0.55 0.30 1.28
合计 30.46 23.45 100.00
粗放式增长 装置水平差距较大
我国气相二氧化硅发展迅速,特别是近5年来产能与产量几乎以年均100%的高速增长(详见表2)。2009年是
我国气相二氧化硅产能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年中有山东瑞阳硅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江
西嘉捷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相继上马,使我国气相二氧化硅产能扩张至4.51万t/a。2010年,东岳有机硅
材料有限公司、四川长庆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各新建一套2000t/a装置。同时,部分在华外资企业如美国卡博特将
原5000t/a产能扩至1.5万t/a,德国瓦克、日本德山分别将各自原5000t/a产能扩大至1万t/a。预计2010年,
国内气相二氧化硅产能将达到6.91万t/a,产量达到5.15万t。值得注意的是,美、德、日在我国的气相二氧化
硅生产规模达到3.5万t/a,占国内总产能的50.6%;产量3.3万t,占国内总产量的64.1%。尽管内资生产企业众
多,但产能占49.4%,产量仅占约35.9%。预计2010年以后,我国气相二氧化硅的增长会有一个暂缓期,但产量仍
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目前国外单套二氧化硅装置产能已达2000~2500t/a,而我国(不含德、美、日三家在华企业)最大单套能力
为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1500t/a装置,其余装置还处于较为落后的500~800t/a水平,平均单套装置能力小于
1000t/a。由于单套生产装置能力相对较小,同时装置设计水平存在差距,国内能耗比国外现有装置高出近一倍。
我国气相二氧化硅装置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水平较低,整个生产工艺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国
外脱酸炉已经采用较为先进的外加热式卧式沸腾床,而我国仍采用国外上个世纪已经淘汰的蒸汽立式沸腾床;燃烧
喷嘴是气相二氧化硅装置的核心技术之一,而我国尚处于模仿加工阶段;集聚器温控国外已采取较为先进的水冷技
术,国内目前仍普遍采用空冷技术,两者在温度、流速、涡流、粒子碰撞动能、粒子集聚均衡性等方面有较大差距;
国外装置对尾气中的气相二氧化硅进行扑集回收,滤布耐酸、滤饼脱离效果良好,不会因滤饼的不断积聚而影响运
行的稳定性,而国内装置基本上采取开放式尾气吸收,尾气中大量气相二氧化硅排放至吸收液中,造成极大浪费,
而且易造成酸吸收器效率下降及排放污染;国内生产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过程稳定性较差,不得不依赖经验
进行操作,这也是我国产品质量始终与国外产品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表2 近年国内气相二氧化硅产能与产量统计 万t/a
年份 产能 产量/万t 年份 产能 产量/万t
2001 0.06 0.05 2006 0.80 0.63
2002 0.07 0.06 2007 1.70 1.10
2003 0.08 0.07 2008 2.10 1.54
2004 0.20 0.12 2009 4.51 1.85
2005 0.30 0.18 2010(预计) 6.91 5.15
产品集中在中低端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气相二氧化硅生产企业生产的150m2/g型号低端产品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以上,200m2/g型号产品占25%,
380m2/g型号高端产品仅占5%左右。而国外150m2/g型号低端产品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0%,200m2/g型号产品约占
60%,380m2/g以上型号产品约占30%。
国内目前仅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能够生产各种不同型号产品,主要是200m2/g以上高端型号,产品出口亚、
非、欧洲。其他厂家产品型号主要是100~200m2/g较低型号产品。外资企业仅在我国生产≤200m2/g型号的气相
二氧化硅产品,而200m2/g以上级高端产品均在本国生产,以控制技术外流。他们的产品一部分在我国国内销售,
一部分出口,部分出口产品又返销国内市场。由于国内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大多集中在低牌号范围,使得低牌号市
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快速下降。目前国内150m2/g型号价格已降至18000元/t,3年下降了约50%;200m2/g型
号价格降至3.8万元/t,下降约15%。相反,占据高端产品市场的美国卡博特公司却于2010年9月1日宣布将包
括气相二氧化硅在内的产品价格提高8%。国内气相二氧化硅企业面临极大的发展压力与生存考验。
气相二氧化硅分为亲水型和疏水型两种。我国目前尚未掌握疏水性产品生产技术,相关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年进口量约4000t,且进口疏水性二氧化硅的价格约高出亲水性产品近一倍。近20年来,全球疏水型气相二氧化
硅需求市场发展很快,国际市场份额完全被美国、德国控制。另外,在特种比表面积气相二氧化硅生产与应用方面,
我国也尚处于较为落后局面。例如,比表面积为90m2/g的相对大颗粒高级抛光磨粉型气相二氧化硅、比表面积大
于400m2/g以上特种高补强气相二氧化硅等在国内还处于空白。
本世纪,我国气相二氧化硅市场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每年需进口大量高品质、高型号、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
2008年国内共进口二氧化硅1.46万t,2009年因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进口量下滑至8710t。进口产品总量中,德
国产品约占40%,美国约占30%,日本约占20%,还有少量乌克兰进口产品。来自美国、德国的产品主要为比表面
200~380m2/g的高、中端产品,日本主要为比表面积200m2/g的中端产品,乌克兰的主要为比表面积100~150m2/g
低端产品。今年,我国气相二氧化硅进口量出现回升,上半年累计进口9180t,预计全年约进口1.8万t。
未来市场广阔 高品质产品比重增大
国内气相二氧化硅消费总量的75%集中在华东与华南市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各约占38%,华中、华北
各约占10%。消费涉及诸多领域。目前应用行业及所占比例分别为:粘合剂35%、硅橡胶20%、塑料与橡胶17%、涂
料与油漆油墨8%、机电6%、填料3%、医药5%、补强材料4%、其他2%,而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粘合剂、塑料
与橡胶领域应用比例约为50%,涂料与油漆油墨约35%,其他领域应用比例约15%。我国气相二氧化硅应用结构比
例正在逐渐向发达国家靠近,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未来若干年,我国气相二氧化硅产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迁址后,产能将扩至
5000t/a;重庆市万州工业园区的5000t/a装置预计2011年投入运行;新疆特变电工硅业有限公司、吉林双吉化工
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中硅集团等企业都有扩产计划。预计2015年,我国气相
二氧化硅产能有望达到10万t/a,年产量约7万t,届时高牌号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也将由目前的5%上升至30%。预
计至2020年,国内气相二氧化硅产能将达到14万t/a,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生产与出口国;产
量10万t,将占全球市场的20%以上,高牌号优质产品所占比重将升至40%。
目前国内企业产品销售大部分集中在国内市场,随着产能、产量的迅速提高,国内市场投放量将逐渐增加,同
时又要面对外资企业大规模挤占国内市场的挑战,未来竞争形势将趋于严峻。今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
质量、实现产业升级是国内企业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版面所限,全文(15000字)已在本刊网站刊登,请登录:www.chem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