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情走势高昂迎接“十二五”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陈丽
供需平衡 竞争力提升
当前,我国化肥供需整体呈现总量基本平衡的状况:氮肥行业自1997年实现自给以来,产量一直高居世界第
一;磷肥2005年产量居世界第一,2007年成为净出口国;钾肥由于资源所限,目前国内产量只能满足需求的40%~
50%,需适量进口。图1为近年我国化肥供需情况统计。
1.生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我国基础化肥生产企业共有936家,生产能力为7480万t/a(折纯,下同),其中
氮肥企业485家,生产能力5100万t/a,可以满足国内需要,并有少量出口能力;磷肥生产企业370家,生产能
力2000万t/a,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有部分出口能力;钾肥企业81家,生产能力为380万t/a,因资源短缺
需要进口补充。
今年1~8月化肥总产量为4411万t(折纯),同比增长4.4%;其中氮肥3116万t,同比下降0.06%;主要品
种尿素产量1804万t,同比下降3.6%;磷肥1055万t,同比增长20.2%;钾肥240万t,同比增长4.6%。氮肥自
5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下降,持续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对工厂进行限电限
产;二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企业只得停产检修。磷肥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行业新增产能的释放。
2.进出口
近五年来,我国化肥进出口的整体趋势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尤其自2007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化肥净
出口国的局面。2009年我国化肥进出口总量为1276.9万t(实物量,下同),同比减少15.4%,其中出口为884.8
万t,减少5%;进口392.1万t,减少35%。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化肥出口困难重重,但依然取得了较好成绩,出口量仅同比下降5%。主要
原因有两点:一是国家对化肥出口政策有所放松。以尿素为例,2008年出口政策最为严厉,最高时出口关税高达
185%,2009年下调为淡季10%、旺季110%。2009年下半年,取消了合成氨、氯化铵、重过磷酸钙、二元复合肥等
化肥品种(包括工业用化肥)的特别关税,统一征收10%的出口暂定关税。二是近年来,我国化肥工业取得了快速
发展,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
2010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家近期低出口关税政策的影响,化肥出口增长迅速,今年1~8月累计
出口766万t,同比增长68.4%;累计进口457万t,同比增长43.7%。其中8月出口190万t,同比增长近一倍;
进口57万t,同比增长1倍以上。1~8月尿素累计出口249.5万t,同比增长1倍;磷酸二铵出口累计226.4万t,
同比增长71.8%。由于进入6月开始执行7%的淡季低出口关税税率,企业抓紧时机组织出口,尿素、磷酸二铵等的
出口量逐月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国内过剩产能和库存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市场需求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消费了占世界30%的肥料,单位面积施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但施肥水平属于
中等。近些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呈刚性增长,这种增长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受测土配方施肥、新
型肥料推广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增速将明显放缓。我国氮肥消费量自1998年达到峰值以后,同比增幅一直在缓慢下
降;磷肥则从1999年以来基本处于平稳态势,增幅幅度较小;钾肥和复合肥增长幅度较大。2009年,我国化肥施
用量为5404万t,亩均施肥量为22.35kg。
近期走出高位行情
2009年,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内产能快速释放的影响,化肥市场需求低迷,价格处于下滑通道。2010年,受旱
灾、夏季水灾的影响,市场总体继续呈现低迷态势,需求不旺,氮、磷、钾三种肥料走势也有所不同。
以尿素为例,承接2009年底上升走势,2010年初走出了高位平稳的行情,出厂价保持在1750~1850元/t;
受气候异常、供过于求和出口受限的影响,3月份起价格一路下滑,至8月份降至1550~1650元/t。节能减排使
限产、停产企业较多,受产量增幅下降、出口增加、原料价格上升、淡储启动等因素的影响,尿素价格一路上升,
10月20日高价达到1950元/t,平均出厂价也在1850元/t左右。据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估计,同2007年和2009年
一样,尿素在今年末将走出一波翘尾的行情,出厂价在1800~1900元/t。明春市场受出口政策影响较大,如果政
策稳定,按前几年的走势判断,明年1~3月尿素出厂价将承接今年底的趋势保持高位平稳态势。
2010年磷铵市场形势好于氮肥,同时也好于低浓度磷肥。由于原料硫磺价格相对平稳,磷铵又是一种性价比
相对较高的产品,其替代性和出口共同拉动了市场需求,1~8月磷酸二铵价格一直比较稳定,64%二铵价格保持在
2600~2800元/t,与上年持平并略有升高。随着原料硫磺价格的上涨、出口的拉动和各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磷
铵价格开始攀升。据中国化肥信息中心预计,今年末磷铵也将走出一波翘尾的行情,64%二铵出厂价将在2800~3000
元/t之间。产量过剩,加上企业自律,在适量出口的情况下,明春国内供应该是有保证的,但价格的过快上涨可
能会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进而出台新的政策。另外,磷酸一铵是复合肥的最主要的磷源,上游的提价会波及下游的
销售,农民对高价复合肥能不能认可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保持合理的价位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钾肥市场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化肥大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国际市场。2010年度大合同谈判
达成的CFR 350美元/t决定了2010年国内钾肥价格要大大低于2008年和2009年,而且平稳运行。1~10月进口
钾肥价格为2700~2900元/t,国产钾肥价格为2300~2700元/t。国际钾资源整合风声正紧,钾肥供应的相对集中
也决定了钾肥市场坚挺。据中国化肥信息中心预计,今冬明春钾肥价格仍将坚挺。
“十二五”以结构调整为主题
近年来,生产的快速增长和需求的平稳增长导致化肥供需矛盾不断加大,目前氮肥和磷肥产能过剩约20%。根
据“十二五”化肥行业规划思路,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争取实现产需总量基本平衡,略有节余的状态是
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原则。
1. 氮肥
氮肥企业数量减少30%,由394个(按集团统计)减少到250个,形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
集团。以下几类企业需要转产或退出:对占氮肥总产量20%的气头企业进行原料改造或转产;能耗指标不达标、连
续三年亏损,且停产1年以上的约500万t/a(实物)产能需要退出;中石化的300多万t/a产能计划逐渐退出。
“十二五”期间新增产能与落后产能淘汰基本抵销,仍将保持现有氮肥能力,形成供需平衡,略有节余的格局。
对于结构调整,未来化肥工业应向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新增项目必须考虑在资源地建设。
另外,具有缓释效果的、能够提高利用率的环保型肥料值得大家关注,添加微量元素的肥料也将越来越受欢迎。
2. 磷肥
“十二五”规划不再批准磷肥新建项目,并要淘汰落后产能约100万t/a。目前已经开工建设计划“十二五”
投产的产能约有150万t/a,再加上2010年新增的150万t/a(折纯,下同)产能,争取到2015年末磷肥总产能控
制在2200万t/a,预计总产量1600万t,可以满足1300万t左右的国内需求量。
3. 钾肥
钾肥遵循1∶1∶1的原则,即对于“十二五”末约1200万t的实物需求,供应体系采取国产1/3、进口1/3、
境外开发1/3。必和必拓对加钾的收购行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矿的合作意向都昭示着世界钾资源的集中度将越
来越高,谈判难度也将随之越来越大。为此,我国企业加快国内和境外钾资源的开发步伐是保证钾肥需求的最好措
施。
预计未来五年化肥需求增幅将为年均2%~3%,其中氮肥保持平稳或1%增幅;磷肥稳定或略有增长,增幅约1%~
2%;钾肥增幅较大,年均约为5%~8%。
版面所限,全文(4300字)已在本刊网站刊登,请登录:www.chemnews.com.cn
点击下载:全文